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高能所张新民研究员论文入选2009年当年被高引用的论文目录

近日,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的SPIRES-HEP公布了国际上在2005至2009年间发表的论文中,2009年当年被高引用的论文目录(Topcited articles from 2005-2009 in 2009),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室张新民研究员2005年发表在Phys. Lett. B上的论文入选其中,这也是国内唯一入选的理论文章,在2009年内被引用101次。 入选的张新民的论文Dark energy constraints from the cosmic age and supernova(Bo Feng, Xiu-Lian Wang & Xinmin Zhang, Phys. Lett. B607, 35, 2005,总引用474次)是关于暗能量的研究。此论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Quintom暗能量模型,2008年该论文获得了汤姆森路透中国卓越研究奖。......阅读全文

环球科学:大脑暗能量

大脑暗能量  最新研究颠覆了我们对大脑的一贯看法:当我们休息或发呆时,大脑并未停止运行,一些神秘的“背景”神经活动始终存在。  大脑的默认模式  ● 神经科学家长期认为,当我们休息时,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处于关闭状态。  ●然而,大脑成像实验表明,大脑内存在一些持续的“背景活动”。  ●这种默

“暗能量测量”大型项目开启

智暗能量相机将被用于拍摄星系。   利安地斯山脉上一个探索暗能量本质的大型项目已经开启。   “暗能量测量”(DES)于8月31日在托洛洛山美洲际天文台4米口径的布兰柯望远镜启动。它是探索暗能量物理性质的最新研究之一。暗能量这种神秘的力量正在推动宇宙以更快的速度扩张。   在其运行的5年时间里

新发现质疑爱因斯坦暗能量理论

  记者从中科院获悉,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公博带领的国际合作团队通过对最新天文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了暗能量随时间演化的证据。此发现表明暗能量的本质有可能不是爱因斯坦百年前提出的“宇宙学常数”,这对暗能量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该成果于8月底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天文专刊上,9月5日在该刊的“新闻与观点

暗能量或使宇宙膨胀永不停止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21日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研究人员利用号称“宇宙放大镜”的星系团,推断出宇宙中神秘暗能量的分布情况,并得出结论认为其可能会使宇宙继续扩张下去,永不停止,宇宙终将变成无垠的寒冷荒芜之地。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科学》杂志上。   暗能量被认为占据了宇宙

宇宙膨胀或源于反物质而非暗能量

  自20世纪开始,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膨胀速度不断加快。现有被科学界广泛接受的模型认为,造成这种加速膨胀的推动力是神秘莫测的、占据宇宙能量密度73%的暗能量。但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18日报道,意大利科学家最近指出,宇宙膨胀可能源于物质和反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和反

美宇航局暗能量探测面临成本危机

  美国宇航局(NASA)下一个重要太空天文台在2025年发射后,其目的旨在解决天文学领域一些最大的问题,其中包括系外行星看起来像什么以及暗能量如何驱动宇宙膨胀等问题。但该项目的成本正在猛向上蹿,NASA经理人正在设法控制预算。  广角红外巡天望远镜(WFIRST)自从近10年前被提出之后,其视野范

暗能量理论首次获确定性实验检验

科技日报合肥8月25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杜江峰院士团队与南京大学黄璞教授、何建华副教授等组成的联合研究组,利用抗磁悬浮力学系统在实验室环境中对一种重要的暗能量理论——变色龙理论进行实验检验,未发现该理论预言的“第五种力”,从而排除了其作为暗能量的可能。这是所有暗能量理

新理论称暗能量可能并不存在

  资料图片:科学家绘制出的宇宙暗物质三维数字地图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9日消息,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最新研究发现被认为构成四分之三宇宙的神秘物质——暗能量,事实上可能并不存在。   现代望远镜发现宇宙的运行方式并不符合广义相对论推测它应该遵循的运行方式后,宇宙学家为了使现实

NASA计划用间谍望远镜研究暗能量

 曾有两架望远镜被设计用来在太空中俯视地球以搜集情报。如今,美国宇航局(NASA)希望能够重塑这些设备,进而用其来研究暗能量、太阳系外行星,以及其他大量天文学课题。  这些望远镜最初由负责管理美国间谍卫星的国家侦察局(NRO)部署,但最终发现竟是多余的。去年夏天,NRO将这些剩余的设

中科院领衔发现暗能量存在新证据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该台参与的世界最大星系巡天——拓展的重子振荡光谱巡天(eBOSS)国际科技计划合作组织发现了显著的重子声波振荡信号,这是证明暗能量存在的一个新独立证据。相关研究论文发布于科学预印本网站。  合作组通过观测距离我们68亿光年到105亿光年之间宇宙深处类星体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