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植物园完成秘鲁植物学野外科考

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资助下,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葛学军、夏念和、邓云飞、李世晋、罗世孝博士5人组成的科考队与秘鲁国立San Marcos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植物学家一起,于8月3日至29日对秘鲁西北部Ancash省的瓦斯卡兰(Huascaran)国家公园(包括秘鲁最高峰—海拔6768米的瓦斯卡兰雪山及多座雪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与生物圈自然遗产保护区”)及中部Pasco省的亚娜查加-切米廉(Yanachaga-chemillen)国家公园(海拔700-2770米,热带雨林)进行了植物学野外考察。 在近一个月的野外考察过程中,考察队员对秘鲁西部的沙漠、湿地、高山森林和草甸及东部的热带雨林等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了采集,共采集植物标本620号1800余份。队员们齐心协力,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等困难,圆满完成了考察与采集任务,为深入理解该区植物区系的多样性提供了资料。 考察队员还与San M......阅读全文

成都生物所举行野外考察安全知识讲座

    讲座现场  为普及野外安全知识,增强野外安全意识,提高预警和防范处置能力,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研究中心于6月11日下午在生态中心会议室举行了野外考察安全知识讲座,讲座特邀生态研究中心陈庆恒研究员主讲,生态中心副主任潘开文主持。该中心近40人参加了会议。  陈庆恒结合自

华南植物园完成秘鲁植物学野外科考

  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资助下,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葛学军、夏念和、邓云飞、李世晋、罗世孝博士5人组成的科考队与秘鲁国立San Marcos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植物学家一起,于8月3日至29日对秘鲁西北部Ancash省的瓦斯卡兰(Huascaran)国家公园(包括秘鲁最高峰—

海南岛神秘雨林科考发现大量新物种

  科研工作者日前在海南鹦哥岭山脉腹地发现了痣长革扁蝽、轮叶三棱栎、附生植物球兰等六、七种新物种。专家认为,新物种的发现对研究岛屿森林与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动植物物种在岛屿封闭环境中的形成、进化、演变及其独特性等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1月中旬,华南农业大学、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和海南省鹦

成都生物所等在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中获进展

  样线法是野外生态学调查的基础方法之一,其优点是相对简单、快速和便捷,但易造成野外采样的不独立性和非随机性。一直以来,样线调查方法主要被应用于估计物种密度,其在群落水平生物多样性的估计未被建立相应的生态统计方法。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有华与中兴大学教授沈宗荏等合作,于2019年在Me

版纳植物园开展滇东南龙脑香科植物引种与考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81.shtm 2月2日至14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林园艺中心联合标本馆开展滇东南龙脑香科植物引种与考察工作。 滇东南的绿春县、金平县、河口县、麻栗坡县及滇南的江城县分布有望天树

芬兰专家考察亚行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项目

  1月10日至14日,芬兰大使馆高级顾问Pirkko Poutiainen女士和Eric Tilman先生一行2人,在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对外交流合作处许云华、西双版纳州环境保护局局长胡绍云等人的陪同下,对亚行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示范项目(以下简称BCI-XSBN项

5年厘清西双版纳特色野生蔬菜

西双版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形成了热带湿润气候,具有真正的热带雨林发育特征,有着丰茂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西双版纳少数民族众多,分布有傣族、哈尼族、基诺族等13个世居民族,他们与东南亚北部地区民族同源,文化相通,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发掘了种

华南植物园开展大规模植物野外考察和系统采集工作

    科研人员在采集植物  为了进一步增加植物迁地保育的种类,加强有关植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工作,4月下旬至6月初,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开展了新一轮的植物野外考察与系统采集工作。黎昌汉、宁祖林、罗美珍、曾振新等工作人员先后赴武陵山地区、江西赣南(井冈山、齐云山等)和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地开

昆明植物所完成横断山川西地区植物学野外考察

  在美国国家自然地理协会资助下,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植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乐霁培、李新辉博士等与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加州科学院的植物学家一道,对横断山川西地区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植物学野外考察,考察活动顺利结束,队员于近期返回昆明。   据悉,地处我国西南部

东南亚发现数百个新物种

东南亚的大湄公河地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新物种继续在该地区以惊人的速度被发现。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一份报告,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新发现了380种此前不为科学界所知的动植物,其中许多都濒临灭绝。“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如此之高存在各种原因。”世界自然基

中国生态研究网络生物监测质量管理培训会议举行

  1月18日至21日,中国生态研究网络(CERN)生物监测质量管理培训会议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举办。来自CERN 生物分中心以及分布于全国各地的36个生态站的专家和学员共63人参加了本次培训会议。  会议期间,版纳植物园园副主任曹敏研究员,代表版纳植物园对本次培训会议的召

绿色守护者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用1000多公顷的园区收集了13000多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热带植物,是我国展示热带植物、热带花卉、热带雨林的最经典景区。 记者佘惠敏 摄  “群山叠叠一豁平,万木森森树海行。一江碧水西折东,勾出半岛葫芦型。无霜无雪四季春,不冷不热神仙境。花开不谢叶常绿,好个植物大本营。”  这是

“隐世”百年的贝叶芒毛苣苔现身

墨脱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南迦巴瓦峰南麓,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西南季风沿雅鲁藏布江河谷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源源不断的向北输送,在此遇到巨大的地形屏障阻挡形成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更为丰富的降水,使得该地区成为青藏高原南缘山地最温暖、湿润的地区。独特的地形气候条件使得墨脱地区在

热带雨林植被群落构建的微生物反馈调节机制研究获进展

  热带雨林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却支撑着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生物多样性,尽管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为生物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长时间淋溶和土壤酸化导致土壤养分相对其他森林比较匮乏,不利于植物生长。热带雨林如何在土壤有效养分较低的情况下提高物种共存、维持生物多样性一直是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与难点。研究表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保护生物多样性全球在行动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而今年又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息息相关。如果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难以感受到树林的绿意,还可能失去空气、食物和水。如果没有多姿多彩的其他生命形式,不仅生活会变得索然无味,而且人类可能

中国云南发现大灵猫小鼷鹿等濒危物种

  记者从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获悉,在西双版纳勐腊县东北部的中国-老挝跨境区域开展的野生动物资源联合调查中,研究人员拍摄到云南省首张大灵猫野外活体影像。小鼷鹿亦首次在该区域发现。本次调查中,小鼷鹿出现在勐腊县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区域,海拔接近1000米,这也是国内首次发现小鼷鹿出现在海

成都生物所在越南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研究中获进展

   受人类活动和环境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物种多样性持续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更有不少物种在人类认识它们之前就已灭绝。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对维持整个生态系统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对大量未知植物种类在灭绝前发现它们并加以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西南至东南亚部分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石灰岩山地,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植物提

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全球特点从整个地球范围来看,生物多样性分布明显与纬度有关,南北两极是生物多样性最少的区域。相反,在热带地区则集中了大部分的生物种类。处于这两个典型地带的中间区的温带,其生物多样性少于热带而多于寒带。例如,在国土面积大致相等的委内瑞拉和法国,其哺乳动物的种数相差3倍以上,前者有350种,而后者只有1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雷蒙德在1968年提出的生态学术语。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通过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

我国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74%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当天从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中国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74%,今年将新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近年来,中国持续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拯救保护,大量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采取

测地所环境监测与评估学科组完成春季野外考察和数据分析

  4月,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环境监测与评估学科组一行9人在杜耘研究员的率领下到江汉平原四湖流域进行了为期5天的春季野外采样考察。此次采样考察任务是对江汉平原四湖流域的水质和水生态现状进行监测与评估,考察的重点区域包括四湖总干渠、长湖和洪湖。考察过程中,采集了四湖总干

中科院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赴昆明进行学术交流

  根据院科发字[2009]257号文件,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已批准建设。该实验室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为依托,瞄准国际干旱区研究前沿,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和已具备的坚实基础,在干旱区生物区系与演

中缅联合科考:缅甸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

  近日,应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邀请,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率队对缅甸中部以及北部地区完成了为期近一个月的第五次野外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和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共25人参加了此次野外科考。  此次联合科考适逢雨季,天气多变、道路泥泞崎岖、山高路滑

只是逛个菜市场,就能发现一个新物种

“没准儿是个新种!”这句玩笑话,成了真。2021年春季,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朱滨清等人正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时,撞见几只米粒大小的小黑虫,由于飞得很“笨”——“挺着胸、直挺挺的”,引起朱滨清注意,他们迅速掏出捕虫网采集下来,还打趣或许是个新物种,没想到一语中的。这

生物多样性危机,谁之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64.shtm

原核生物的多样性

  虽然它不完全、虽然它简单,但是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长久地活下去都会拥有自己的专属技能——原核生物的多样性。比如细胞形态的多样性、运动的多样性、生长发育多样性、细胞结构多样性、细胞化学多样性、代谢功能多样性、遗传变异多样性等。所以它是有着极高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这一资源不仅表现为与人类生存着动

滇池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6月5日,游人在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永昌湿地公园内游览。  一群红嘴鸥在昆明滇池草海上自由飞翔。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已对滇池治理投入约100亿元资金,滇池水质总体保持了稳定,部分污染指标略有下降。现在滇池沿湖地区已完成近6万亩湖滨湿地和生态林建设,逐步恢复湖内的

评价生物多样性的指标

从物种水平来讲,一个地区的物种(植物和动物物种)多样性,既可以用物种的数量来衡量,也可以用相对种数多度(relative abundance of species)来衡量。从理论上讲,这两方面的原始数据可以转换成物种多样性指数(species diversity indices)。能实现这一点的公式

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土地用途改变土地用途改变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地和淡水生态系统退化的最大直接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开垦、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扩张、采矿、道路扩建、水电大坝以及管线建设等。这些活动造成毁林、生境破碎化等,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和沿海土地利用变化包括沿海挤占生境、近海水产养殖、海水养殖、底拖网捕捞、陆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有何保护意义?一起了解

当地时间12月7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正式开幕,简称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此次会议中,将签署“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框架围绕《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目标进行制定,除了提出2030年阶段性目标和2050年长期目标之外,还有20多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