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3 11:07 原文链接: 布局加速!我国基因治疗产业现状及趋势简析

基因治疗产业或将成为抗体药物之后未来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我国产业创新活跃度不断增强,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但同时上游产业链核心环节卡脖子现象依然严重,亟待突破。


一、基因治疗产业链发展现状

我国基因治疗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速度快,企业创新活跃度不断加强,整体产业链完整度不高,目前产品多集中在中游药物研发领域创新,对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把控不强。

表1 基因治疗产业链核心环节

资料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基因治疗上游单点形成突破,但整体竞争能力不强。我国基因治疗上游产业链环节创新较弱,虽有上海和元、北京五加和等基因治疗载体研发企业实现创新突破,但在大部分上游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领域国外卡脖子现象严重,如培养基、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等核心环节大部分市场仍被国外垄断。

表2 我国医药健康产业重点原材料及核心供应商

资料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以培养基为例,基础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原材料主要是氨基酸、维生素等,要求为药用级别,国产相关原料在纯度方面很难达到要求,主要以进口为主(如Sigma等)。由于进口周期比较长,原材料备货需3-6个月,大大延长了研发周期。目前国产培养基尚处于起步阶段,研发及生产企业基本存在于生物药研发相对成熟的长三角地区,北京天广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无血清细胞培养基产品有一定市场。

表3 国产培养基重点企业

资料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中游并驾齐驱,产品审批流程相对滞后。据统计我国目前基因治疗领域累计企业489家,绝大部分集中在药物研发领域。我国基因治疗领域中游药物研发企业近年来不断实现突破,如cart领域的南京传奇、科济生物、博生吉、艺妙神州等;基因编辑领域的博雅辑因;溶瘤病毒领域的上海希元、澳元和力等企业均实现临床及产品研究的突破。同时对于药物研发的规模化生产能力,目前企业虽加速布局,但整体市场空间尚需时日才能完全释放。


二、国内基因治疗产业发展趋势

趋势一:政府成为重要入局者,构建产业生态,服务产业创新。近年以来我国各地政府细胞/基因治疗领域创新服务体系布局加速,北京、济南、深圳、四川等地产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2020年11月16日,济南基因编辑产业基地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布局基因编辑产业,致力于推动基因编辑这一革命性技术在源头创新、作物改良及分子检测等多个领域的产业化应用。项目规划建设用地80亩,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95200平方米,包括10000平方米全光照智能化温室、10000平方米快速育种植物工厂及技术平台实验大楼、企业孵化基地等。

2020年9月28日,全国首个细胞治疗共享产业支撑平台落户济南,细胞治疗技术是生物医药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平台为全国首个集共享实验室、共享CDMO车间、共享临床中心为一体的产业支撑体系。细胞产业园将于2022年建成,2023年投入使用。细胞产业园以CDMO(药物研发生产外包服务)为核心,聚焦CAR-T、CAR-NK等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着力推进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代谢性、神经退行性等疾病的治疗技术及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2020年7月31日,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中心落地北京昌平。该中心为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与多家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合作打造,预计于2021年5月建成投用,届时将服务10家以上细胞与基因治疗科技企业,开展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实验。打造符合国际生物制药GMP规范的关键技术研究、核心工艺研发、中试生产的研发支撑体系,培育孵化创新药创业企业。

2020年6月14日,基因编辑小型猪产学研协同创新内江基地在资中授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向基因编辑小型猪产学研协同创新内江基地授牌。该基地总投资1500万元,占地面积约100亩,一期工程约10亩已投入使用,现拥有国内最多的基因修饰小型猪,10种基因修饰猪共200多头。

2019年12月6日,由深圳罗兹曼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发起建设的“罗兹曼大湾区生物医药基地”正式在龙华区启用。基地专注于基因治疗领域,在龙华打造集“科研研发”、“中试生产”、“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于一体的专业园区,建设一个高度专业、创新药物研发及孵化集聚的全产业链园区和基地。园区和基地围绕全产业链中的各个节点,设有大型设备共享中心、SPF实验动物中心、临床前药效药理CRO、实验病理平台、基因治疗病毒载体生产CDMO、海内外临床批件IND申报CRO、海内外临床研究CRO、临床PK/PD中心实验室。

2018年8月17日,中国基因集团与罗湖医院集团宣布将筹建中国首家基因与细胞治疗医院。脑瘫、GM2神经节苷脂病等多个罕见病以及老年痴呆、白血病等疾病,将有望在该院通过基因与细胞技术进行治疗。医院将还将积极探索与美国麻省纪念医院开展三方合作。中国基因集团将全额投资约20亿人民币,选址深圳布吉下李朗,建筑面积约为15万㎡,从筹建起即接受罕见病治疗预约登记。

趋势二:企业布局速度加快,基因治疗成抗体药物之后下一个企业必争之地。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创新成果开始出现。

2020年11月2日,“瑞风生物”已于近日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公司是一家处于临床前阶段、致力于以基因编辑技术为核心的新药开发的高科技企业,并且在包括编辑系统创新、全新小鼠和大型哺乳动物模型构建和多层次药效评估等层面拥有丰富经验。

2020年10月18日,博雅辑因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已经受理其针对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编辑疗法产品 ET-01 的临床试验申请。

2020年9月25日,据悉,“亦诺微”已于近日完成1000万美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上海医药投资独家出资,由SIIC Capital管理。2020年8月11日,亦诺微和上海医药宣布了亦诺微的MVR-T3011瘤内溶瘤病毒项目的临床合作和独家许可协议。本轮资金将用于深化双方在MVR-T3011肿瘤内项目中的合作。

2020年9月17日,康弘药业表示将打造基因治疗平台,寻求大病种治疗方案,公司有计划也有技术储备在基因治疗领域深耕,将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治疗平台,寻找有医疗需求的大病种的治疗方案;该项工作由副总裁冯晓负责。

2020年4月28日,索元生物宣布收购Tocagen(TOCA.US)基因治疗平台及全球首创抗肿瘤药,包括基因治疗平台(逆转录病毒复制载体平台,RRV)及所有相关产品管线的全球权益(仅一个产品大中华区权益除外)。

趋势三:国内创新药产业化能力在新技术不断突破时面临考验,力争突破产业瓶颈,基因治疗CDMO爆发。

2020年11月6日,金斯瑞旗下CDMO业务单元金斯瑞蓬勃生物GMP生产中心开幕典礼暨"创新合作模式加速抗体药开发与投资论坛"在江苏南京举办。该平台包括南京生物药研发生产中心以及金斯瑞镇江商业化生产中心,总占地面积约为210000m2,投产后抗体药部分累计产能将达到47600L,此次投产的抗体GMP生产中心,提供临床I期和临床II期的GMP生产服务,其整体车间的建设和承接能力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2020年11月1日,博腾生物苏州基因与细胞治疗CDMO平台启动,总面积约16000平方米,进一步提高基因与细胞治疗工艺研发与商业化生产能力。

2020年10月25日,专注于AAV载体包装及基因治疗CDMO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派真生物宣布完成新一轮B+轮融资,融资将主要用于建设GMP级大规模AAV生产基地,扩建GMP生产车间,提升产能,推进AAV载体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加速国内外基因治疗产业化进程。

2020年9月23日,和元生物完成超3亿元C轮融资,已启动近8万平米基因与细胞治疗CDMO产业基地项目,年产能预计超10亿元。

2020年7月24日,澳斯康完成4.5亿元B轮融资,推动细胞培养基与CDMO板块产能扩张,本次融资由中金佳泰(中金资本旗下基金)和金石投资领投,建银国际、温氏投资和上海华旭跟投。融资将主要用于无血清细胞培养基海门基地项目的建设和CDMO板块的产能扩张,将助力目前已承接及计划承接的多个BLA/NDA报产阶段项目在澳斯康的落地及产业化进程,同时保障澳斯康满足对于不同产品类型(包括治疗性生物制品、预防性生物制品、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药物等)项目的CDMO需求。

2019年9月,宜明细胞首个制备基地正式启用,目前已经完成了数个基因药物订单,且已正式交付,其中一个基因药物即将申报一期临床。业务基本已经覆盖了基因药物的整个研发流程,包括从最初的帮助客户构建载体、构建菌种库、开发产品工艺,生产临床级质粒/慢病毒/AAV载体、进行稳定性研究到申报资料撰写服务等。


小结: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专家、资本进入,细胞/基因治疗细分产业即将迎来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各地政府也在不断布局细胞/基因治疗产业,也在相应环节进行产业平台建设及布局,但同时我们也看见在产业链上游环节的监管、政策扶持方面还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及未覆盖的政策。随着产业的不断深化,资本的扶持、政府的政策也将进入细胞/基因治疗的深水区,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企业、科学家、政府、园区、资本的创新服务生态及良性循环。


*声明:本文为火石创造原创文章,作者苗先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鸟儿唱歌为何差异这么大

图为在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理查德湾以西的灌木丛中拍摄到的一只红额钟声拟鴷。图为在南非豪登省比勒陀利亚东北部保护区拍摄的一只黄额钟声拟鴷。图片来源:AlexKirschel/《自然·通讯》科技日报北京4......

科学家研发国际首个整合宏微观基因组综合分析工具

近日,记者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方宗熙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研究中心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和教授王师团队在基因组系统解析工具开发方向取得重要进展。据悉,团队开发出国际首个......

新方法揭秘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但在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它们的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如何有效激活并挖掘这些“生命暗物质”?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唤醒”沉默的基因新方法揭秘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但在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它们的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如何有效激活并挖掘这些“生命暗物质”?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遗传发育所克隆出小麦新型广谱抗白粉病基因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粮食安全的病害之一。当前,提高小麦的白粉病抗性尤其是广谱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领域的主要任务。野生二粒小麦是普通小麦的野生祖先种,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环境演变,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现......

基因编辑一针“剪”血,助力角膜新生血管治疗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任医师黄锦海、周行涛团队,与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教授雷和田团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教授王勤美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针对VEGFA基因的CRISPR/Cas9......

基因编辑家蚕表达外源丝蛋白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PNASNexus在线发表了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授谭安江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构建多种家蚕丝腺表达体系,实现了蜘蛛和袋蛾丝蛋白等在家蚕内的......

8年恋爱、4篇论文,他们为科研“吵了无数次”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配文为“这一秒钟科学不重要”。配图则为一篇新上线论文截图,她和丈夫薛瑞栋的名字赫然在列。今年情人节,这个系列的朋友圈再次“更新”。此次的配图为一篇Natu......

基因编辑技术揭开海洋硅藻密度感知的谜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团队与合作者利用精准基因编辑技术揭示了海洋硅藻对种群密度信号的感知和传递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会杂志》上。陆地和海洋中的动物会通过......

基因组系统解析工具开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教授包振民团队开发国际首个整合宏观/微观进化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的综合分析工具(PanSyn,https://github.com/yhw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