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03 07:01 原文链接: 大国担当!中国高校抗疫成就在Nature和Science发文133篇

  2020年伊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然爆发并迅速席卷全球,引发了21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国内地尽管疫情暴发较早,但在一系列积极主动的抗疫措施下,在数月内就对疫情进行了有效控制,中国也成为世界首个在疫情冲击下实现经济反弹的主要经济体。回溯抗疫之路,中国始终秉持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以“现场直播”方式推进抗疫进程;中国科学界更是毫无保留的公开相关数据,为全球抗疫提供知识基础。

全球疫情实时数据

(图源:百度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

  作为世界上关注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两大综合性学术期刊,Nature和Science(后文简写为N&S)已成为全球科学界共享信息的重要平台。新冠疫情暴发以后,中国各大高校的学者一直活跃在新冠病毒研究的第一线,在N&S也发表了多篇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创文章,成为全球科学界抗疫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新冠病毒研究论文占比近两成

  截至2020年9月30日,中国内地高校在2020年已经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含共同通讯作者)在N&S发表原创论文(类型为Article的论文)133篇,其中有关新冠病毒的研究文章共计25篇,占全部发文的接近2成(统计数据来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网,仅包含已经刊出的文章;不包括已经接收或在线发表,但尚未刊出的文章)。这25篇论文来自于20所高校,其中复旦大学以6篇的发文数居首,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以5篇发文数居次席,中国科学院大学以4篇的发文数居第三位。

  争分夺秒!共享病毒信息

  1月28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永振教授团队的原创论文“A new coronavirus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na”被Nature接收,并于3月12日顺利刊出。据投稿信息,该文章的投稿日期为1月17日,审稿周期仅有短短的11天。这也是中国内地学者最早被Nature接收的有关新冠病毒的原创文章。据谷歌学术平台显示,截至目前,本篇论文的总被引次数已近2800次

  在这篇文章中,张永振团队详细介绍了新冠病毒的发现过程,呈现了病毒基因序列,表明蝙蝠很可能为该新型病毒的宿主,并且该冠状病毒有可能利用ACE2作为侵入受体,促进其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基因组序列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人类冠状病毒SARS-CoV Tor2呈现出较高的相似性(Wu etal., 2020, Nature)

  对于新冠病毒来说,获得其完整的基因排序,就相当于拿到了病毒完整的“数据库”。这一研究成果及时向国际社会发出了预警,以防止全球性传染风险的发生,对于新冠病毒试剂盒的研发、病毒变异性检测、抗病毒药物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0年1月11日,张永振团队就在病毒学网站(virological.org)发布了所获得的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是全球最早公布该病毒序列的团队,世界卫生组织也在第一时间表示已经收到中国方面提供的病毒基因序列信息。

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新冠病毒序列的报道(图源:WHO官网)

  除此之外,广西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团队也在发表的N&S文章中对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进行了探究。

  结构解析!揭示新冠病毒入侵人体机理

  3月3日,西湖大学周强团队的文章“Structural basis forthe recognition of SARS-CoV-2 by full-length human ACE2”被Science接收,并于3月27日作为封面文章刊出,成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Science所刊载的第一篇有关新冠病毒的封面文章。在本篇文章中,周强团队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了新冠病毒的人类受体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的全长三维结构,为全球首次。紧随其后,清华大学的王新泉和张琳琦团队同样也对ACE的结构进行了深入解析。

  ACE2是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钥匙”,对于ACE2的全长三维结构解析,提高了人们对新冠病毒入侵机制的理解,从而对研发精准的新冠肺炎诊断、治疗手段起到关键作用。

  3月27日Science封面介绍了周强团队研究成果(Science官网)

  模型构建!为全球抗疫提供经验

  3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田怀玉博士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机构的文章“An investigation oftransmission control measures during the first 50 days of the COVID-19 epidemicin China”被Science接收。研究团队利用了病例报告、人员流动和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的防控措施对于新冠病毒传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的封城措施使疫情传播到其他城市的速度延迟了2.91天,从而为其他城市应对疫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武汉封城和全国性的一级公共卫生响应,使疫情暴发50天内的病例数减少了96%(超过70万人)。

  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在中国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中的作用(Tianet al., 2020, Science)

  此外,多位内地学者也在N&S发表了有关新冠病毒传播及预防措施的重要研究成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贾建民教授等学者利用超过1000万中国手机用户位移信息,基于疫情爆发前的武汉人口外流数据,构建了“人口流动-风险源模型”,以评估人口流动对新冠疫情传播的影响。武汉大学的蓝柯教授团队利用疫情期间武汉两所医院的病毒RNA浓度数据对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传播进行了研究,发现气溶胶传播很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之一,但房间通风、开放区域、防护服消毒等措施可以有效限制其传播能力。复旦大学余宏杰教授对武汉和上海的公共措施进行了分析,表明增加社会距离可有效减少疫情传播。华中科技大学王超龙教授等学者重建了武汉新冠病毒传播的动态过程,对公共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评估。复旦大学赖圣杰联合英国学者建立的模型发现中国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使境内新冠肺炎病例减少了67倍!

  这些研究成果,从科学的角度论证了中国积极、主动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为世界各国制定抗疫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抵御新冠病毒的长期持续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全球研究路线图提及中国学者研究成果(图源:WHO官网)

  药物探究!基础与临床并行

  上海科技大学饶子和院士及其他合作学者,自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一直致力于新冠病毒靶向药物的探究工作,并在N&S上发表了多篇研究成果。在一篇4月1日接收的Nature文章中,饶子和团队及合作者在国际上率先解析了主蛋白酶(Mpro)这一新冠病毒关键药物靶点的高分辨率三维空间结构,并且发现了其有效抑制剂;在另一篇Science文章中,又首次成功解析了另一新冠病毒重要药物靶点—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的精细结构;在之后的Science发文中,饶子和院士团队又联合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合作者,设计并合成了两种化合物,可以有效抑制新冠病毒主蛋白酶(Mpro)的活性,其中一种更是成为临床研究的良好候选药物。

  新冠病毒主蛋白酶(Mpro)抑制剂的设计(Daiet al., 2020, Science)

  在疫情前期,“瑞德西韦”一直是被寄予厚望的抗新冠“神药”。为了从机理上对其药效进行分析,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单位作为通讯作者单位的Science文章“Structural basis forinhibition of the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from SARS-CoV-2 by remdesivir”对RdRp和瑞德西韦的三维结构进行了解析,阐述了瑞德西韦抑制病毒RNA延伸的机制,为抗新冠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机制和结构基础。

  曙光乍现!疫苗研究屡创突破

  5月1高福院士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吴燕等学者共同完成的论文“A noncompeting pair of human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blockCOVID-19 virus binding to its receptor ACE2”被Science接收。该研究从康复的新冠肺炎患者体内分离出4种单克隆抗体,其中的2种可以有效阻断病毒与ACE2的结合,进一步的小鼠实验证实,这两种抗体可以有效降低受感染小鼠肺部的病毒滴度。紧随其后,清华大学张琳琦、中国科学院大学严景华团队;中国科学院大学王祥喜、北京协和医学院谢良志团队等学者也在N&S发表了类似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疫苗的设计提供了合理的基础。

  5月2日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团队领衔联合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文章“Development of aninactivated vaccine candidate for SARS-CoV-2”是全球首个公开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研究团队从新冠肺炎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毒株,开发了纯化灭活的病毒疫苗PiCoVacc,可以诱导小鼠等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有效中和病毒,同时在恒河猴中的接种实验表明该疫苗安全性较高。

  PiCoVacc对10个代表性SARS-CoV-2分离株都诱发了中和抗体应答(Gao et al., 2020, Science)

  陈薇院士与西湖大学周强团队合作发表的Science文章中,从康复了的新冠患者体内分离抗体,对该抗体与新冠病毒结合域的蛋白质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了全新的病毒新靶标NTD,为疫苗设计、新冠病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崭新思路。此外,复旦大学姜世勃联合其他科研院所学者开发了一种适应小鼠的SARS-CoV-2毒株,对于测试疫苗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日,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中国的新冠疫苗研发项目非常活跃,并且一些疫苗在现阶段临床试验中已被证明有效。从理论到实践,中国始终走在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列。

世卫组织专业证实中国新冠病毒疫苗有效(图源:央视新闻)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回望人类数百年的抗疫历史不难发现,团结协作、同舟共济才是“战疫”胜利的最重要法宝。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中国科学界夜以继日、勇于担当,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文明,在瘟疫中穿行”,新冠病毒疫情绝不是人类所面临的最后一次挑战,保持警醒、心存敬畏理应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永恒主题。


相关文章

我国在研恶性肿瘤类药物已到临床后期阶段

国家卫生健康委8月25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东在发布会上介绍:恶性肿瘤牵扯到千家万户,是大家非常恐惧的疾病。在过去十几年,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对恶性肿瘤研究......

国家一类新药普拉替尼胶囊泛瘤种疗效明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85.shtm中新网上海8月18日电(记者陈静)作为国家一类新药获批上市的普吉华®(普拉替......

《自然》: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0倍

国际科学顶刊《自然》杂志8月2日发表文章指出,研究表明,即使在新冠感染治愈后的几个月,患上心血管问题的风险也会很高,例如心脏病发作、中风等。在《自然-医学》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美国退伍军人事务......

某些药物可能增加高温相关心脏病风险

根据《自然·心血管研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非致命高温相关心脏病风险或上升。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这一效应。此前研究人员已经证实,暴露于寒冷......

大变天!非医保药成集采主力军?十亿级品种市场生变

“八省二区”省际联盟集采消息频频传出,第三批未全面落地,第四批已闻风而至。据悉,该省际联盟集采(第四批)正式文件已公布,拟纳入18个集采品种,其中13个非医保药,不乏乙酰半胱氨酸、头孢孟多等在2021......

刚刚!美国总统拜登,新冠阳性

当地时间21日,白宫发表声明称,美国总统拜登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症状轻微。据白宫声明,现年79岁的拜登已完全接种疫苗,并接种了两剂加强针。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指导方针,他将在白宫进行隔离,......

预防遗传学NabsFDA批准肥胖药物

PreventionGenetics近日表示,它的POMC/PCSK1/LEPR伴随诊断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II类设备的上市许可。该公司最近被ExactSciences收购,与RhythmPh......

中国首款3D打印药物产品三迭纪T19获NMPA临床试验(IND)批

近日,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三迭纪”)宣布公司首个3D打印药物产品T19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药物临床试验(IND)批准。该产品在中国按照2.2类改良型新药进行注册申报,是已......

泰国报告全球首例新冠“猫传人”病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1919.shtm科技日报北京6月30日电(记者刘霞)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9日报道,泰国科学家报告......

新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发布!入境人员隔离期限等有调整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在认真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印发后的防控工作实践,特别是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等特点的基础上,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