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28 13:29 原文链接: 得慢性病或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减少

  英国《自然综述·免疫学》7月26日发表的一篇评论称,人类慢性疾病的普及,比如哮喘、肥胖和炎症性肠病,很可能是因为现代生活方式减少了人们肠道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文章作者认为,抗生素的使用、剖腹产、干净的水源和食用配方奶,导致某些与我们共同进化几千年的古老共生菌种消失。

  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在婴幼儿期从母体获得肠道细菌(垂直传播),也在分享水源的过程中从其他个体中获得细菌(水平传播)。美国纽约大学兰贡医学中心研究人员马丁·布拉瑟表示,因为剖腹产的普及和怀孕期间使用抗生素,细菌的垂直传播正在减弱;而由于卫生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水源质量的提高,细菌的水平传播也在减少。

  此外,他认为使用抗生素和配方奶不利于生命早期对肠道细菌的保护(配方奶中缺乏母乳中供养有益肠道细菌的微量营养物),结果,许多个体中的某些肠道细菌菌种消失了,而该过程在一代又一代中积累发生。

  生命早期肠道细菌和免疫细胞之间的传统交互作用发生变化,这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的免疫系统对刺激反应过激,从而导致后期的疾病。作者呼吁,为了防止这类疾病发生频率增加,人们必须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并通过益生元和益生菌进行有目标的干预,来防止更多肠道细菌消失。

  本期《自然综述·免疫学》杂志以专题形式剖析了“生命早期免疫学”,除该篇评论外,还讨论了母体营养、微生物定植、感染和与怀孕有关的微嵌合等因素如何影响免疫系统发育等重要问题。

相关文章

减少白色污染,含微生物的可降解“活塑料”面世

一种嵌入微生物的新型塑料可帮助减少塑料行业的环境足迹。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聚氨酯(TPU),它充满细菌孢子,当暴露于堆肥中的营养物质时,会在其生命周期结束后逐渐发......

微生物所举办噬菌体资源库建设研讨会

4月26日,噬菌体资源库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和mLife期刊联合承办。会上,微生物所所长钱韦阐述了噬菌体库建设对应对耐药问题的重要性,希......

印遇龙:“减抗”助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4月26日在重庆市荣昌区落幕的抗微生物药物减量化路径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下称亚热带生态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作了题为《微生物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秸秆投入有助于土壤有机碳多碳库形成

区分植物源和微生物源有机碳是确定土壤有机碳库形成的关键。在施肥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的形成、周转和积累受肥料类型和土壤微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调控。不同肥料投入有可能改变土壤微生物对其利用策略,从而......

张文宏:感染病学科发展不允许再被忽视

感染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给全球的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重大挑战。当下,诸如登革热、猴痘、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性疾病呈现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如何面对这些感染性疾病带来的挑战?又该如何构建一套完......

新方法揭秘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但在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它们的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如何有效激活并挖掘这些“生命暗物质”?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CBIFS2024论坛开幕盛典,汇聚食品安全智慧共筑安全防线

四月的青岛,宛如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在温暖的春风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4月11日,备受瞩目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CBIFS2024)在青岛银沙滩温德姆至尊酒店盛大开幕。......

体内建“特效药厂”,这株细菌可治慢阻肺

走进猪场和猪近距离接触、带着吸奶器取猪奶、从猪奶分离的3000多株微生物中筛出一株良菌、研究猪奶分泌机制……5年前猪场采样的场景,尹佳仍记忆犹新。这个湖南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原本对动物营养研究“一窍不通......

高抗黄萎病棉花新种质创制成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智能设计与合成创新团队和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发现大丽轮枝菌细胞壁降解酶既可作为跨界RNA干扰靶标基因,还可作为效应蛋白调控棉花抗黄萎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科学家在微生物农药领域取得新突破

日前获悉,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青年科学家付麟雲主持的项目和研究团队,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马衔山分布的铁棒锤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加索链霉菌SS9-1,并通过优化链霉菌SS9-1发酵条件,制备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