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22 06:24 原文链接: 海洋所发现深海热液区和海山区软体动物新属种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软体动物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科研人员在马努斯弧后盆地水深1740米的热液区发现了软体动物腹足类一新属和一新种,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空白。

   海洋所博士张树乾和研究员张素萍在对2015年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马努斯热液航次采集的腹足类标本进行整理时,发现了形态特征特别的脐螺科Neomphalidae标本,其附着在黑色岩石上,形状如帽贝,但早期壳层仍保留着螺旋状,后足上具退化的厣,这些特征与同科其它属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为脐螺科动物由螺旋状向帽贝状演化的中间过渡类型。据此建立了一新属:片脐螺属Lamellomphalus Zhang & Zhang, 2017;记述了一新种:马努斯片脐螺Lamellomphalus manusensis Zhang & Zhang, 2017。该研究成果近期在贝类分类学杂志The Nautilus(2017, 131: 76–86)正式发表。脐螺科为深海热液区特有类群,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隆起、加拉帕戈斯、劳盆地以及马里亚纳弧后盆地,目前全世界已发现6属9种。

  此外,张素萍团队于2016年发现了翁戎科一新种,将其命名为精致翁戎螺Bayerotrochus delicatus Zhang, Zhang & Wei, 2016。标本采自于雅浦海山区一山顶处,距离水面255-289米。研究结果已在动物分类学杂志Zootaxa(2016, 4161 (2): 252–260)发表,至此,精致翁戎螺也成为第一个由中国人发现并命名的翁戎螺新种。翁戎螺属于非常古老的类群,起源于古生代寒武纪时期,距今约5亿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发现翁戎螺化石种1000余种,现生种仅有32种,被誉为贝类的“活化石”。美国史密斯森博物馆荣誉馆长Dr. Harasewych、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Dr. Bouchet、国际翁戎螺科分类专家Dr. Anseeuw作为该论文的审稿人,第一时间对该新种的发现和报道表示祝贺并给予高度评价。该新种的发现,丰富了世界翁戎螺科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内容。

  我国对于深海海山区、热液区和冷泉区的软体动物多样性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自2014年4月起,在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支持下,海洋所依托“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以及搭载的“发现”号ROV,分别对冲绳海槽热液区、南海冷泉区、雅浦海山区以及马努斯热液区进行了数次科学考察,采集了大量软体动物标本,其中很多为未经发现和描述的新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关于深海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马努斯片脐螺论文链接:Zhang, S.Q. & Zhang, S.P. 2017.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Neomphalidae from a hydrothermal vent of the Manus Back-Arc Basin, western Pacific (Gastropoda: Neomphalina). The Nautilus. 131: 76–86.

相关文章

我国学者揭示海洋软体动物发育演化机制假说

近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刊发海洋所刘保忠研究组题为“DorsoventraldecouplingofHoxgeneexpressionunderpinsthediversificationof......

澳大利亚拟更改食用软体动物的标签要求

2019年10月22日,澳大利亚农业部发布168-2019号行业建议通知,为防止食用软体动物用作诱饵或饲料而引入病虫害,澳大利亚农业部正建议更改食用软体动物(除牡蛎和蜗牛外)的现行标签要求。拟议的修改......

海洋所发现深海热液区和海山区软体动物新属种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软体动物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科研人员在马努斯弧后盆地水深1740米的热液区发现了软体动物腹足类一新属和一新种,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空白。海洋所博士张树乾和研究员张素萍在......

海洋所发现深海热液区和海山区软体动物新属种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软体动物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科研人员在马努斯弧后盆地水深1740米的热液区发现了软体动物腹足类一新属和一新种,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空白。海洋所博士张树乾和研究员张素萍在......

海洋所发现深海热液区和海山区软体动物新属种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软体动物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科研人员在马努斯弧后盆地水深1740米的热液区发现了软体动物腹足类一新属和一新种,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空白。海洋所博士张树乾和研究员张素萍在......

海洋所发现深海热液区和海山区软体动物新属种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软体动物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科研人员在马努斯弧后盆地水深1740米的热液区发现了软体动物腹足类一新属和一新种,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空白。海洋所博士张树乾和研究员张素萍在......

最早软体动物像鼻涕虫

现在的软体动物包含诸多类型,从章鱼和牡蛎到蜗牛和蛞蝓,如此复杂的构成让科学家难以想象,这些动物的最古老的共同祖先看上去像什么。现在,研究人员从摩洛哥东南部挖掘的少量具有4.8亿年历史的化石显示,这些软......

Nature新文章解析三大基因组

发表在最新一期(12月19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篇新文章,揭示了三个重要生物――水蛭(leech)、海蠕虫(Capitellateleta)和青贝(limpet)基因组。通过这一研究,......

美研究色随光变的新型伪装材料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日前报道,包括乌贼、章鱼在内的软体动物的皮肤会快速地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从而巧妙避开捕食者的猎杀,这要归功于乌贼皮肤上拥有的独特视蛋白。美国科学家打算研究乌贼的这种独特能力,制造出类......

英再现4亿年前软体生物3D形象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5日报道,英国科学家日前通过扫描和计算机建模技术成功获得了一只距今约4.25亿年前的古生物3D图像。该发现将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地球早期物种的模样及其演化过程。该图像基于伦敦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