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17 17:06 原文链接: 激肽选择性识别及其受体激活分子机制获揭示

  9月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轶、徐华强、王明伟和副研究员尹万超等与合作者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两类激肽即Des-Arg10-kallidin和缓激肽(Bradykinin)分别结合缓激肽受体B1R和B2R两种亚型复合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揭示了激肽选择性识别及其受体激活的分子机制。

  激肽及其受体是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KS)的重要组成部分。缓激肽受体属于A类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包括B1R与B2R两个亚型。在激肽的调控下,B1R和B2R参与调控机体的血压、炎症反应及疼痛传导等生理功能,对遗传性血管水肿、糖尿病肾病和阿尔兹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研发具有重要价值。

  尽管KKS系统中各个活性激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但不同激肽对B1R和B2R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例如,Bradykinin对B2R的选择性比B1R强超过1万倍,而Des-Arg10-kallidin对B1R的选择性是B2R的超过10万倍。由于激肽与缓激肽受体复合物三维结构的缺失,人们对相关配体的选择性识别模式和受体激活机制的认识有限,严重制约了靶向缓激肽受体药物的创制。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冷冻电镜的手段,解析了B1R和B2R分别结合Des-Arg10-kallidin和缓激肽以及下游Gq蛋白复合物的立体结构,分辨率达到3.0和2.9埃。结合结构分析和功能实验结果,研究团队揭示了激肽选择性识别缓激肽受体亚型的分子机理。研究发现,Des -Arg10-kallidin对B1R高选择性的关键在其羧基末端苯丙氨酸(F9)的游离羧基与受体残基K1183.33和R2025.38间形成的静电作用。就缓激肽而言,B2R多肽结合口袋中的T2245.38、F2866.51和D2936.58形成了比B1R更大的空间以容纳缓激肽羧基末端的精氨酸(R10)。

  此外,研究团队还对缓激肽受体的激活和与Gq蛋白偶联的分子机理进行了探索。该研究不仅为深入理解缓激肽受体的配体识别和激活机制提供了精准的结构模型,也为靶向缓激肽受体的药物设计指明了新的方向。

  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卫健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和上海市重大科技专项等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4-021-00645-y

相关文章

有“横梁”有“立柱”的膜高效分离水中抗生素

◎本报记者陈曦具有高度规整结构的柱芳烃—MXene复合膜材料在抗生素污水净化中表现出优异的分离性能、较高的渗透通量、出色的抗污染能力和良好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复合膜存在的“渗透性—选择性”权......

激肽选择性识别及其受体激活分子机制获揭示

9月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轶、徐华强、王明伟和副研究员尹万超等与合作者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两类激肽即Des-Arg10-kallidin和缓激肽(B......

激肽选择性识别及其受体激活分子机制获揭示

9月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轶、徐华强、王明伟和副研究员尹万超等与合作者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两类激肽即Des-Arg10-kallidin和缓激肽(B......

激肽选择性识别及其受体激活分子机制获揭示

9月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轶、徐华强、王明伟和副研究员尹万超等与合作者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两类激肽即Des-Arg10-kallidin和缓激肽(B......

合肥研究院锰基铁氧体选择性吸附电极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团队基于电容去离子技术发展了锰基铁氧体(MnFe2O4)选择性吸附电极,依托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及特有的赝电容效应,该电极展现出高效的......

强生口服选择性S1P1调节剂ponesimodIII期临床获得成功!

美国医药巨头强生(JNJ)旗下杨森制药近日公布了III期临床研究OPTIMUM的积极顶线结果。该研究在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RMS)成人患者中开展,比较了ponesimod与Aubagio(terifl......

Nature子刊:深度学习预测传统RNASeq无法检测的选择性剪接

项目负责人YiXing博士是CHOP计算和基因组医学中心主任,本周他与博士生ZijunZhang和ZhichengPan在《NatureMethods》报道了这款DARTS的框架。DARTS,又称为深......

动物所在性选择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孙悦华及博士后陈嘉妮等以Problem-solvingmalesbecomemoreattractivetofemalebudgerigars为题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

百人学者推导冰透镜体界面水力阻抗的冻胀理论模型

细粒土在冻结过程,未冻土中的水分在“冻吸力”作用下向冻土中迁移并冻结,导致冻土体积膨胀即冻胀。冻胀可能会影响季节性冻土区的道路、管道等工程的变形,也可能使得采用人工冻结法施工的隧道、矿井的冻结壁发生变......

我学者家揭示水稻穗顶部小花退化遗传和分子机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领衔的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团队揭示了水稻穗顶部小花退化的遗传和分子机理,为高产品种选育以及在生产上避免因穗顶部退化引起的减产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