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24 12:07 原文链接: 科学家发现麻雀对青藏高原特殊环境适应机制

  近日,一篇在线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的成果开创了领域内的诸多第一。研究团队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阐述了高原适应过程的早期阶段,为物种对特殊环境的适应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机制;研究人员首次发现高原适应背景下物种的多基因适应机制,大大拓宽了物种适应新环境研究的视野和角度,为理解物种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范例。

  该成果由第二次青藏科考高原动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专题研究团队完成。

  物种如何快速、有效地适应变化的自然环境,是其生存和种群拓殖的必要条件。被称为“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代表着世界上最严酷的高原环境之一,然而许多生物在那里繁衍生息。以往科学家对鸟类、动物和人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表型分化后期的高分化群体,高原适应过程的初始阶段仍不清楚。

  研究团队通过对身边最为常见的树麻雀的群体基因组研究,结合转录组、心肌、飞行肌组织形态特征分析,发现了树麻雀对高原环境的早期适应机制。

  树麻雀是伴人物种,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对种群遗传结构、历史动态及全基因组性状—基因关联分析,科学家发现树麻雀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农耕文明发展之后(大约3600年前),才拓殖到青藏高原。在短短几千年里,它们的心肌、飞行肌发生了明显改变,而这些性状直接与低氧、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关。通过对树麻雀高、低海拔种群进行群体基因组学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的遗传分歧非常微弱,这与表型的高度分化显著不同。

  这种遗传与表型间的不一致,致使研究者怀疑,性状的可塑性,特别是短期应激,可能是高原树麻雀表型改变的重要原因。通过对低海拔树麻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低氧习服试验,研究人员发现,在低氧习服实验中,心肌、飞行肌的相关性状并未呈现出短期应激变化,可见,表型的可塑性未能解释高原适应的主要表型变化。

  科学家对树麻雀高、低海拔种群进行群体基因组学的比较研究发现,全基因组上一系列和高原适应性性状相关的基因(如肌肉发育相关的基因)相对于基因组背景有着较高的遗传分化。多个和表型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位点同时出现频率改变,驱动了肌肉等表型性状的快速改变。这一类过程也常被称为多基因适应。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树麻雀的高海拔适应处于多基因效应与生理可塑性改变的交汇状态,有可塑性性状变化,也有受到遗传影响的性状。与具有长期适应进化历史的鸟类相比,树麻雀性状的改变可能更多地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处于多基因效应与生理可塑性改变的交汇状态。

相关文章

科研人员揭示麻雀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环境新机制

物种如何快速、有效地适应变化的自然环境,是其生存和种群拓殖的必要条件。被称为“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代表着世界上最严酷的高原环境之一,然而许多生物在那里繁衍生息。以往人们对鸟类、动物和人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科学家发现麻雀对青藏高原特殊环境适应机制

近日,一篇在线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的成果开创了领域内的诸多第一。研究团队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阐述了高原适应过程的早期阶段,为物种对特殊环境的适应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机制;研究人员首次发现高原适应背景下物......

Cell子刊:LCMS、GCMS研究Tannin1调控单宁合成及脂肪酸来源

9月23日,Cell杂志社举行的全球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国科学家揭晓麻雀选食不同高粱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在Cell子刊MolecularPlant在线发表。在作物灌浆期到成熟期,大量麻雀迁......

麻雀哼唱千年老歌

沼泽麻雀  图片来源:ROBERTLACHLAN有些人可以把他们的传统追溯到几十年前;而沼泽麻雀已经将其歌声传递了1500多年。6月20日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的研究结果表明,人......

麻雀死亡事件后续大米检测合格

湖北省宜昌市政府8日召开专题会议决定,“麻雀死亡事件”将由食品安全事件转为野生鸟类农药中毒问题查处,由相关部门对麻雀死亡的中毒原因继续调查。在宜昌市政府发布消息之前,8日19时,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对......

抢食散落大米成批死亡麻雀体内检出杀虫剂成分

一篇“码头散落大米麻雀抢食成批死亡,官方称是撑死的”微博近日引发网民热议。湖北省宜昌市政府3日发布消息称,死亡麻雀已被送检,初步发现麻雀体内含有杀虫剂呋喃丹成分,并称从未有技术人员说过“麻雀被撑死”。......

孵化场拿雏鸡当做麻雀卖称是行内公开秘密

6月7日,大兴区民生路一黑作坊院内,加工人员正在宰杀雏鸡扒皮去头雏鸡变雀记者暗访发现多被卖到烧烤店;多家孵化场称雏鸡当麻雀“是行内公开的秘密”本报讯 数以万计的雏公鸡刚离开孵化室,未及进食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