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22 13:55 原文链接: 口述科学史:倾听与述说打开科学旧时光

  当“90 后”开始“佛系”人生,奉行“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信条时,他们或者比他们更年轻的“00后”,听到过去岁月里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奉献终生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触?能引起共鸣吗?

  听亲历者讲过去的故事或许是一个好方式。现代口述历史先驱、英国社会学家保罗·汤普森说,口述历史给了孩子们或者说年轻人一个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机会。人们不能仅仅停留在那些抽象的、高度凝练的历史记录中,亲身去进行口述历史相关的实践和学习,能够让人们对于历史有更加切身的感悟。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史研究者们在口述科学上做了很多工作,以“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两大工程为代表,他们寻访了数百上千位科学家、科学工作管理者等,倾听他们的故事、记录过去的岁月。在这次“口述科学史专刊”的采访中,本报几位“85后”记者听到这些故事、看到这些记载,也是湿了眼眶、“正了三观”,感慨这里有真正的科学精神和满满的正能量。

  倾听产生理解,理解才有凝聚。

  当然,作口述历史并不只是为了让年轻人理解过去。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口述是一种重要的史料来源,和文字资料一样。

  以中国科学史为例,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在中国本是一个舶来品,这一个半世纪间科学在中国的生根发芽本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特殊故事和特殊背景。加上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剧烈变迁,许多鲜活的人物和事件就保存在一线科学家的记忆当中,并不见于文字记载。这些极易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散失。

  历史学家重视口述历史的另一层原因,还在于这种方式关乎历史怎样被书写,个人记忆如何参与并形成社会记忆。由于各种原因,被记录下来的历史难免片面。还原的一种方法是让所有的事件观察者自由、无约束的发言,从而呈现历史本来的,多元的,有多种叙述方式和生命体验的状态。

  近十多年来,中国的科学史研究者们正是以抢救史料的心态面对口述科学,也是要为中国科学的旧时光留下更丰富、更生动、更有温度的记录。

相关文章

首届科技重大风险治理与人类安全论坛举行

2020年10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首届科技重大风险治理与人类安全论坛”在中科院......

漫步科学史

在接触科学史之初,读过几本有趣的书,日本大沼正则的《科学的历史》、英国W.C.丹皮尔的《科学史——及其与宗教、哲学的关系》、美国雅·布伦诺斯基的《科学进化史》。毋庸置疑三本书都是科学史领域的倾心之作,......

口述科学史:倾听与述说打开科学旧时光

当“90后”开始“佛系”人生,奉行“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信条时,他们或者比他们更年轻的“00后”,听到过去岁月里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奉献终生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触?能引起共鸣吗?听......

清华大学建立科学史系“破局”中国科学史

5月16日,清华大学建立科学史系获批准,6月30日上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楼多功能厅举行。国内科学史、科学哲学等相关研究的中坚学者济济一堂。不到9点,会场位置已全部坐满,后来......

杨振宁:我们的科学史写作为什么不成功

前天(6月30日),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楼举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先生等莅临并发表了热情的讲话。杨振宁先生一向关注科学史领域,并亲自写作科学史文章,对科学史颇为熟悉......

“中国科学家资料整理与研究中心”成立

6月20日上午,“中国科学家资料整理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行。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中国科协调宣部副部长罗晖,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

自然科学史所举行第三期青年学术沙龙

6月7日上午,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第三期青年学术沙龙在510会议室举行。本所副研究员熊卫民作了题为“毛泽东时代的公共政策:以1950年代的消灭麻雀运动为例”的学术报告。沙龙由所内青年研究员郭金海主持。熊卫......

《科学编年史》出版:2万年科学发展尽收眼底

读史者必须要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领悟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读社会发展史固然如此,读科学技术史亦复如是。《科学编年史》,席泽宗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一曲科学交响乐16开......

中国近代史学者雷颐:科学打开了中国的理性之门

●在中国传统知识谱系中,只有儒学经典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自然科学知识的地位极低,几乎不被看作一种“合法”的知识。●“科学”一词的使用,意味着中国人根除了西学是“地方性知识”的观念。●从中国人的观念接受......

王扬宗:汉语“科学”一词的由来

■王扬宗我国古代虽然有发达的科学和技术文明,但是并没有“科学”这样一个词儿来总括天文、数学、地理等学问。从明末西方科学传入,到20世纪初确立用“科学”代表science,“科学”的译名几经变化,见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