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05 12:51 原文链接: 两会延续“APEC蓝”问诊灰霾挑战多

   继“APEC蓝”之后,今年又出现了“两会云”。

  全国两会启帷两天,天公作美,北京的蓝天白云显得格外舒适。然而,谁知道明天会不会“又见灰霾”?

  灰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该怎么办?近年来,问诊灰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

  虽然社会各界给出了不少应对灰霾的方案,但其关键是要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一过程中,科技必须作好领率支撑。

  渐清晰:基本科学问题

  关于灰霾,还有哪些科学问题尚未厘清?下一步,科学该如何助力?

  “将既有研究力量以及研究成果统合起来,打造治霾科技链,是中国应对灰霾的必然之举。”中国气象局雾—霾监测预报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龚山陵说。

  2013年,我国平均灰霾天数创52年以来最高纪录。2014年,京津冀地区依然是灰霾最为严重的地区,很多人自嘲为“人肉吸尘器”。

  研究表明,灰霾主要是大气颗粒物以及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挥发性有机物等转换生成的二次颗粒物,和大气中的水汽结合产生能见度减低的天气污染现象。在这一点上,科学家已经达成共识。

  对于灰霾的来源,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先导专项研究表明,机动车、燃煤等人为污染排放是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谋”。

  对此,龚山陵也表示,气象原因、人为排放、大气的化学过程是导致灰霾形成的三大元凶。

  对于灰霾的构成,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认为,灰霾组分中含有大量的含氮有机颗粒物,“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这是上世纪美国光化学烟雾事件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

  这意味着中国的灰霾状况更为严重,即我国强霾事件污染物的化学组成,是英国伦敦1952年烟雾事件和上世纪40至50年代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污染物的混合体,且叠加了我国特色的沙尘气溶胶。

  关于灰霾的成因,“既有的科学验证和发现都已经用于灰霾预报的模式中,并且显示出不错的效果。”龚山陵说,中国灰霾的形成机制更为复杂,当务之急,需要对灰霾的精准成因、不同地区组分构成、组分之间的交互作用等作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太可怕:健康研究滞后

  灰霾不休,防治与应对的研究和探索就不止。

  “国内外都有相关的研究,如不同地区灰霾的化学组分、暴露时间长短等因素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虽然都有数据积累,但依然很少。”龚山陵说。

  就我国而言,科学界尚未就灰霾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对于灰霾的人体传播路径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但具体传送过程中哪些组分会对肺部、血液等产生影响,哪些部分会引起病变,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说。

  数据显示,中国过去10年肺癌发病率上升300%以上,其中吸烟扮演了重要角色。而研究表明,颗粒物污染对呼吸道和肺癌的发病率亦有贡献,且非吸烟者发病率也很高。

  然而,其中的具体机制、机理仍不明确。灰霾的毒理学效应研究迫在眉睫。

  据了解,国家卫计委、科技部等已经部署进行相关科研项目,包括通过长期人体暴露实验,分析不同疾病与灰霾的浓度和组成之间的定量关系等。

  一年内由于灰霾引发的相关疾病发病率有多少,死亡率有多少?王庚辰说,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科学证据(数据)支撑,更容易引发社会质疑。

  “这样的统计数据非常有价值,对老百姓的防护非常具有参照意义。”龚山陵说。

  龚山陵强调,需要注意的是,既有的认知都是从短期影响的角度看,而对于灰霾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包括人种变异、对免疫系统的危害等等,都还不清楚。“这一点很可怕。”

  很着急:科学力量须联合

  目前,科学家已经找到科学治霾的很多手段。以氨的排放为例,科学家发现,对氨排放进行控制要比控制二氧化碳起到更好的减排作用,而这也为减排、治霾方案的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支撑。

  不过遗憾的是,既有工作依旧延续着碎片、分散的模式,亟待实现全方位的联合应对的机制。

  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科学家应当彰显科学的价值。“灰霾的控制和减少是系统化工程,单纯依靠一两个成果是提不出治理方案的。”龚山陵举例说,一个城市和区域的污染家底怎样,成因如何以及空气质量指标的改进,都需要依靠科学的力量量化减排策略和行动方案。

  “治理灰霾需要形成一条科研链,从源头研究到后期控制、治理,需要集成各种研究以形成详细的解决方案,为下一步措施提供科学支撑。”龚山陵说。

  王庚辰则强调,如何改善汽车的燃烧技术,提高油品质量,如何既保护环境,又不影响发展速度,科学家面临的挑战与期待同样多!

相关文章

研究揭示农村污染物对城市灰霾的贡献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所研究员李军和张干学科组证实农村污染物可向城市传输,诱发城市灰霾事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大气》。一般认为,化石燃料的使用是造成城市灰霾的关键排放源。但我国城市周边地区......

锡新增灰霾监测专用仪器用于破译灰霾“密码”

秋季来临,一旦PM2.5浓度升高,无锡随时都有可能遭遇灰霾天。19日,记者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看到,灰霾自动监测室内新增了在线离子色谱仪、黑碳仪、浊度仪、有机碳、元素碳、激光雷达等灰霾监测专用仪器。“这......

总理为灰霾“悬赏”:科技界怎么拿

灰霾,是当下国民的心肺之疾。3月9日,在陕西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会场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卫健“抢先”建言,希望加强对灰霾形成机理的科学研究。她的发言当即获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高调回应:“对于攻克雾......

坊间盛传雾霾“真凶”到底“长啥样”

回放:12月的此轮雾霾之殇,范围大、浓度高、持续久。伴随滚滚而来的灰霾,是坊间关于此次雾霾成因的各种推测,各方段子“你方唱罢我登场”。除网络上盛传的北京此次雾霾之所以达到红色预警级别,全“仰仗”空气中......

环境保护部通报重污染天气应对情况

环境保护部今日向媒体通报,12月18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大面积重污染天气,日均浓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71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53个城市,占总数的75%。其中,全国达到严重污染的城市共24......

中国科大揭示灰霾天气下汞的迁移和转化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谢周清、刘诚团队在大气形态汞的观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揭示了中国城市大气中各种形态的汞(包括气态元素汞、气态氧化汞和颗粒态汞,以下分别简称GEM、GOM和PBM)在灰霾与非......

董良杰:灰霾治理走到了科研与政策的岔路口

10月19日,华北,一场早来的灰霾,将空气污染的警报3次在北京拉响。于此同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信息显示,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保定重度污染;媒体报道称,今年的灰霾可能是近10年周期内最严重的......

中国首部地方治霾法规正式实施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从昨天起,《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办法》正式实施,这也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灰霾污染防治的政府规章。该办法共四十八条,首次从立法层面上对“灰霾污染”进行了界定,并对灰霾污染管理体制......

两会延续“APEC蓝”问诊灰霾挑战多

继“APEC蓝”之后,今年又出现了“两会云”。全国两会启帷两天,天公作美,北京的蓝天白云显得格外舒适。然而,谁知道明天会不会“又见灰霾”?灰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该怎么办?近年来,问诊灰霾已经成为全......

两会延续“APEC蓝”问诊灰霾挑战多

继“APEC蓝”之后,今年又出现了“两会云”。全国两会启帷两天,天公作美,北京的蓝天白云显得格外舒适。然而,谁知道明天会不会“又见灰霾”?灰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该怎么办?近年来,问诊灰霾已经成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