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2-09 10:45 原文链接: 环境治理成地方两会一大焦点各地剑指大气水土壤


  进入2015年以来,各省区市陆续召开了地方两会,从各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环境污染治理成为2015年地方两会的一大焦点。各省区市在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纷纷出台了重磅措施,打响了环境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未来“美丽中国”的实现应该不会太远。

  大气污染防治成为工作重中之重

  近年来,以迅猛态势席卷全国的雾霾让广大民众“谈霾色变”。“消除雾霾,重塑蓝天”已成为民生改善的当务之急。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大气污染防治成为热议话题,也成为各省区市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记者梳理地方两会发现,北京市政府审议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首次把一部法规的执行情况作为专项工作向市人代会做报告。天津人大会议也审议了《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并加大对“拒改”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安徽、江苏则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为地方依法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了借鉴。分析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先行,彰显出地方政府对治理大气污染的信心和决心。

  强力治霾,减煤、脱硝、除尘、控车成为关键词。2015年,北京核心区将实现“无煤化”,城六区将全部取消燃煤锅炉,开征施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污费;河北则大幅压减煤炭用量,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重;陕西全面推行超净排放、热电联产、脱硝除尘技术,以西安周边100公里无煤化为目标拆改城区燃煤锅炉;江苏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万辆,淘汰燃煤小锅炉3100台,推广秸秆综合利用10项重点技术;浙江在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和黄标车的基础上,还将对大气污染企业实施搬迁改造;安徽将深入开展工业废气、城市扬尘、秸秆焚烧、机动车尾气等专项整治,火电机组、水泥熟料生产线脱硝比例达100%。

  由于大气污染物流动性强、成因复杂,因此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健全联防联控长效机制,深化部门联合和区域联动。北京、河北、陕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以“完善”、“深化”和“健全”等字眼提出要进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上海也提出要深化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相关大气治理政策频出,但整体来看,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分析指出,治理大气污染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让现有法规、技术和措施得到真正落实,监督问责制度得到严格执行才是关键之举。

  水污染防治将成为“新常态”

  除了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也是人们关心的重点。当前,我国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仍然巨大。据统计,我国每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2400万吨左右,氨氮排放量在245万吨左右,远远超过了目前的环境容量。有专家测算,这些总量必须要削减30%~50%,我国的水环境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中,各地政府分别对水污染治理做了重点部署。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以治黑治臭为重点,力争到2017年消灭黑臭河,省控监测断面劣Ⅴ类水质比重下降到5%左右。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综合整治重污染河流和重点水域,确保全省地表水好于三类水质比例超过50%。

  水环境质量的改善,除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外,更有赖于资金的投入。山东省提出,2015年,要安排1.03亿元支持小清河、马踏湖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广西壮族自治区则安排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14.47亿元。

  除此之外,管网建设也是水污染防治不可缺少的一环,各省区市也为此立下了2015年的“军令状”。江苏省决定新增城镇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80万立方米,建设生活污水收集配套管网2500公里;云南省则计划2015年建设污水管网1098.2千米,项目总投资15亿元;甘肃省则表示至2015年底,全省设市城市建成污水管网达到3500公里,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83%以上。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排放总量大、地下水污染未能有效控制、河流等生活用水污染严重仍是当前水污染事件高发的主因。分析认为,各省区市将水污染治理作为2015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显然水污染防治将在未来成为“新常态”。再加上即将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未来江河、湖泊、地下水污染等有望得到较大改善。

  土壤污染防治提上日程

  “土十条”出台可期

  相比较空气和水,土壤污染更为隐蔽。但从2015年地方两会中可以看到,土壤污染治理已经被多个省区市重视,并将土壤污染防治提上日程。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地方两会期间,至少有15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列入2015年的重点工作。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一般以重金属污染防治为重点。例如福建省指出,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试点,集中整治重污染工矿企业和重点污染区域,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陕西省也提出实施土壤治理修复示范工程,积极防治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

  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面,浙江省似乎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11年,浙江省就启动了为期五年的“清洁土壤行动”计划,提出应于201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的目标,要控制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基本消除重大土壤环境安全隐患。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为重点,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制定实施“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17年改善提升农业“两区”土壤质量。

  事实上,在1月12日召开的全省环保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就提出2015年将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浙江省要求,排查处置12处以上企业原址场地污染,11个设区市分别建成1个污染场地防治示范工程。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全面完成18个重点防控区重金属污染整治,突出抓好涉汞行业整治。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土十条”,与“大气十条”“水十条”一起成为环境保护的“三大战役”。在1月16日闭幕的2015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透露,“土十条”已基本编制完成,经讨论后,将适时上报国务院。分析认为,全国“土十条”出台后,加之更多地方政府的重视与努力,我国土壤污染严重的局面有望得到有效遏制。

相关文章

华南植物园在土壤微生物无机氮同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微生物同化无机氮作用是构成土壤氮素保蓄能力的重要组成。合理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同化无机氮作用可有效提高土壤氮素保蓄能力,减少氮素损失风险。然而,真菌和细菌作为土壤微生物的两大主要类群,如何真实......

脂肪酸甲酯基微乳液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作用机理

多环芳烃(PAHs)是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环境污染物,由于其具有致癌遗传毒性、突变型和致癌性,对人类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生态安全构成威胁。PAHs在环境中的长期积累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国内外尝试开发生物修......

微塑料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研究获进展

微塑料污染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日益普遍的问题,但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有待探究。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姚槐应团队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实时荧光PCR方法、细菌16SrRNA和真菌IT......

土壤有机碳形成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微生物是土壤碳循环的重要驱动者,一方面微生物通过分解土壤有机质获得自身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能量,另一方面微生物死亡后,其残留物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微生物死亡残留物与土壤有机碳关系的研......

干旱胁迫下保护性耕作对作物产量的调控研究获进展

保护性耕作是我国北方粮食产区应对干旱的积极应对策略之一。然而,少有研究将土壤碳排放、微生物和作物三者结合起来分析保护性耕作对自然干旱的综合响应。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有机碳与保护性耕作......

我国研究团队在土壤微生物碳泵储碳机制研究获系列进展

土壤碳的周转与截获机制是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土壤碳汇功能的提升是提高粮食安全、改善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保育土地健康等的关键,也是积极响应我国黑土地保护工程与国际“碳中和”发......

总计28亿!财政部下达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预算

为深入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促进土壤环境质量改善,财政部提前下达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

总计28亿!财政部下达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预算

为深入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促进土壤环境质量改善,财政部提前下达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

总计28亿!财政部下达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预算

为深入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促进土壤环境质量改善,财政部提前下达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

干货满满!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仪器设备装备清单

在“土十条”的全部工作计划中,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相关监测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用时最长,工作量最大,出动人力资源最多,涉及仪器设备最多的一部分工作。特别是仪器设施装备部分,是各土壤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