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06 00:58 原文链接: “973”计划再聚焦青藏高原南部成矿作用

  “青藏高原南部大陆聚合与成矿作用”项目日前在京启动,这是继2002年之后,青藏高原成矿研究再获“973”项目支持。

  据介绍,青藏高原是全球规模最宏大、特征最典型的碰撞造山带,它经历了完整的俯冲、增生和碰撞过程,发生了多幕式的大规模成矿作用,形成了以冈底斯为主体的多个巨型成矿系统,是研究“大陆聚合与成矿作用”这一全球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的天然实验室。

  为查清碰撞造山过程与成矿的关系,科技部于2002年启动并成功实施了以侯增谦和王二七为首席科学家的“973”计划项目“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回答了碰撞与成矿的诸多关键科学问题,初步提出一套全新的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但同时发现,区内碰撞前(俯冲、增生过程)成矿作用,不仅大量发育,还可完好保存,与碰撞后成矿作用同等重要,是区内未来勘察的重点之一。

  本次启动的“青藏高原南部大陆聚合与成矿作用”项目,是上轮“973”计划项目的深化和延续:时间上,本项目在深化碰撞成矿作用研究的同时,而更加关注碰撞前成矿作用;空间上,从原来的整个青藏高原向青藏南部地区聚焦;旨在最终解决制约青藏高原南部地区找矿重大问题和创新大陆聚合成矿理论。

  本项目首席科学家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侯增谦,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等10余个单位的30名中青年学者将参加该项目的研究,计划5年(2011~2016)内完成。

相关文章

科技部公布973计划2019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

近日,科技部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4年立项的1个项目、2015年立项的151个项目的结题验收。结果显示光合作用分子机制与作物高光效品种选育”等152个项目自立项实施以来,总......

古鸟类化石揭示六百万年前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干旱历史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志恒、ThomasStidham、邓涛与周忠和在《生态学与进化前沿》(FrontiersinEcologyandEvolution)期刊在线报道了一件出自临夏......

科研人员揭示麻雀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环境新机制

物种如何快速、有效地适应变化的自然环境,是其生存和种群拓殖的必要条件。被称为“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代表着世界上最严酷的高原环境之一,然而许多生物在那里繁衍生息。以往人们对鸟类、动物和人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我国学者揭示青藏高原北缘早渐新世古海拔古气候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柴达木盆地发育有连续的新生代地层,是研究亚洲内陆干旱化进程及其机制的理想地区。大量的沉积学证据显示亚洲内陆自晚始新世逐渐变干,并持续至今。驱动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因素包括新生代全球气候变......

我学者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响应规律

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极”,正经历着氮沉降急剧增加和降水变化的生态影响过程。高寒草甸约占青藏高原面积的35%,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虽然氮沉降和降水的变化会引起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但对由......

研究人员揭示青藏高原冰崩灾害危险性评估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区冰川发生冰崩的可能性逐渐增加。由于青藏高原冰崩事件往往发生在西藏人烟稀少地区,冰崩发生后,快速获取冰崩运动过程的定量数据相对困难,而这对灾害进行快速预判和抢险救灾具有指导......

气候变化改变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的季节动态

由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贺金生教授课题组牵头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植被生长格局的影响机制。贺金生介绍,近50年来,青藏高原经历着两倍于全球平均的升温过程以及显著的降水......

亚洲季风与青藏高原花粉沉积耦合机制研究获进展

众多证据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制约着亚洲季风系统的演化。花粉作为可以随风传播的重要媒体,有极大潜力可以发展成为衡量季风活动的风力和方向的代用指标,用于青藏高原上的古季风活动的检测和评估。因此,有必要建立对......

能文能武2019中科院年度感动人物青藏高原女站长孟宪红

一人、一桌、一椅、一床,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的办公室朴实简单、一目了然。“若尔盖站基地的条件是几个观测场里最好的了,其他几个野外观测场都没有住宿条件。”若尔盖站站长孟宪红说,从兰州出发,需驱车......

我国学者揭示青藏高原ATAL两大主要来源

夏季青藏高原是对流层低空物质向平流层输送的重要渠道,亚洲对流层顶气溶胶层(ATAL)的形成及扩散对气候系统能量平衡起重要影响。但是,现有ATAL研究主要基于卫星观测和模式模拟,亟需原位实测资料验证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