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安徽首次启动“地面核磁共振方法进行滑坡地质勘查”应用研究项目,运用地面核磁共振方法进行地质灾害防治。

  据悉,地面核磁共振是利用不同物质原子核弛豫性质差异产生的效应,在地面上观测、研究在地层中水质子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的变化规律,进而探测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实现对地下水信息的探测。

  安徽省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运用地面核磁共振方法能够经济、快速、准确的测出研究区段地下水的含水量、弛豫时间、相位等参数,并能根据上述参数反演其地下水孔隙度、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利用这些重要信息能够较好的识别滑坡滑带,为滑坡稳定性评价、治理提供关键性数据依据。

相关文章

最清晰鼠脑图像发布!

美国科学家在17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发论文指出,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问世50周年之际,他们将小鼠大脑图像的分辨率提高了6400万倍,新图像中单个体素(三维像素)只有5微米。这一成......

大连化物所侯广进等发表先进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综述论文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侯广进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YusukeNishiyama博士、美国密西根大学AyyalusamyRamamoorthy教授等联合发表综述论文,介绍了超快速魔角旋转......

牛津仪器:缘起车库永创新“钻石”客户在中心

——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何峻专访63年前,英国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MartinWood爵士在家中车库里创立了牛津仪器,牛津仪器的创新精神和聚焦战略,使得牛津仪器不断地为客户提供顶尖的科技,也让牛津仪器不断......

我所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揭示MFI型分子芳烃受阻运动机理

近日,我所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10组)侯广进研究员、陈魁智研究员团队,利用固体核磁共振(ssNMR)技术,研究了客体芳烃分子运动行为,并对分子筛孔道的限域效应提出了新的理解。分子筛独特的微......

地下水补给显著增加青藏高原西部湖泊水量

地下水能影响青藏高原湖泊水量?2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获悉,基于连续5年对青藏高原西部湖泊水位和水文气象的监测数据,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地下水补给显著增加了青藏高原西部地区的湖泊水......

研究人员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新探索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侯广进团队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面上金属—氢(M-H)活性物种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M-H是一类特殊的物种,已有......

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实现表面金属—氢物种精确表征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10组)侯广进研究员团队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面上金属—氢(M-H)活性物种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M-H是一类特殊的物种,已有近......

175.00万!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元采购核磁共振维保服务

近日,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发布了西门子MAGNETOMAvantoDot1.5T核磁共振维保服务采购项目。详情如下: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YW-2208-ZF3050项目名称: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固体核磁共振“超级放大镜”观察催化反应网络

2016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院士包信和和研究员潘秀莲等提出的OXZEO催化技术发布于《科学》杂志。该项技术自提出以后就广受关注,并且入选了当年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揭示OXZEO催化合成气转化反应路径

近日,我所固体核磁共振及催化化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5T5组)包信和院士、侯广进研究员团队利用固体核磁共振(ssNMR)技术,在金属氧化物分子筛(OXZEO)双功能催化剂催化合成气转化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