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23 09:21 原文链接: 卫生部调查数据称中国超过5亿人感染结核病菌

  

2009年3月24日,河北赵县,结核病人的X光片。

  结核病“隐形”大国

  与其他声势浩大的瘟疫不同,这场名叫结核病的瘟疫仿佛是“隐形”的。

  大多数人觉得它已经远去了。作为常年致力于结核病防治的专家,钱秉中常常会遇到人们疑惑的询问:“肺结核,那不是旧社会的病吗?”

  事实上,这场看似过时的瘟疫正在悄然卷土重来。3月21日,卫生部发布了“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结果”。其中的数据表明,中国现有超过500万名结核病活动性患者,而感染结核病菌的人数则超过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5%。

  “结核病离我们并不遥远,”钱秉中说,“只要你呼吸,你就有可能感染结核病。”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得了结核病

  100多年前的人们大概很难想象结核病如今被忽视的现状。19世纪,结核病可是一种声名显赫的瘟疫。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文学家鲁迅,还是文学作品中面容苍白、咳嗽连连的林黛玉,都被这种被称为“痨病”的“白色瘟疫”捕获。结核菌可以感染人体的很多器官,但大多数还是感染肺部。它通过痰液、飞沫的快速传播,吞噬了大量的生命。

  可现在,在大多数人的看法中,结核病已经不是什么致命的病症。有人在十几年后的体检中才发现自己曾经得过结核病。山东的一位初中老师,肺结核已经发病了20年,“痰液里布满了结核菌”,却一直坚持给学生上课。

  这让给他看病的医生连连摇头:“想想看,这20年的时间里,会传染给多少学生?”

  钱秉中是比尔及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的驻华代表。这个基金会致力于关注那些“在发展中国家造成最大疾病负担和死亡,并且长期被忽视的疾病”,肺结核就是其中之一。

  长年跟这种慢性传染病打交道,钱秉中能够熟练地介绍这样一组数字:按照欧洲的研究结果,一位结核病患者一年可以传染给10到15个人。不过,如果放在人口密度更高的中国,尤其是高峰期的地铁、公交车,这样的传染速度估计显然“过于乐观”了。

  在生物显微镜下,瘟疫的“始作俑者”的结核杆菌看起来就像一根根紫色的粉笔。相比其他同类,结核菌的繁殖速度十分缓慢。1882年,科学家罗伯特·科赫之所以能够发现结核菌,就是因为他“足够有耐心”。这个德国人对着结核菌的培养器皿等了整整一个月,才在显微镜下找到了这种致命瘟疫的源头,而他的同行在两个星期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相比于它的传播速度,结核病的发作并不雷厉风行。从干燥的痰液进入空气尘埃,并随之一同被吸入呼吸道之后,结核病菌在人体身上的潜伏期大多会长达几年,有些人甚至终身都不会发病。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的实验室里先后诞生了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4种抗结核药物之后,结核病患者的死亡率和患病人数都迅速下降,人类也开始信心满满地认为“结核病已经被完全征服”。甚至,科学家们一度乐观地估计,到了20世纪末,结核病就会“完全消失”。

  可现在,人们发现,看似奄奄一息的结核病不仅没有日渐式微,反而以另一种顽强的面目侵袭着人类社会。2009年,全球有超过2000万名活动性结核病患者,有170万人因为结核病而死亡。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郝阳介绍,中国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结核国”,结核病患者占全球的14.3%。在最近10年的传染病统计数据中,结核病的患病人数一直与乙肝在争夺冠亚军,结核病的死亡率则仅次于艾滋病。

  更严重的是,很多结核病患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病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黎霞介绍说,相比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60%的发现率,国内的数字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处于世界倒数几名。在上世纪90年代,只有20%的结核病患者能被发现;而今天,许多人也并不觉得,自己咳嗽、低烧的病症有可能是结核病的表现。

  我们正在使用130年前的诊断方法、90年前的疫苗和45年前研发的药品,来面对不断变化的结核病疫情

  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发起了防治结核病全球计划,旨在到2015年之前,治愈5000万名结核病人;联合国也制定了到2015年遏制这一人类主要杀手的千年发展目标。

  相比这些愿景,在去年世界结核病日的时候,一位记者曾经苦苦思索如何描述这种不为人关注的疾病,最后,她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没有什么可说的,一切都是老问题。”

  预防结核病的疫苗,目前所知唯一有用的只有卡介苗。不过,这种大名鼎鼎的疫苗只能保证5岁以下的儿童携带者不发作结核病,却不能保证他们不感染结核病菌。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着研究新的疫苗,让人们可以“安全地呼吸”,不过,钱秉中对此并不乐观。“有一些病毒和菌族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很难有有效的疫苗。”他说,“非常不幸,结核病菌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那些可能的感染者,要确诊他们的病情,医生们大多会选择和100多年前的科学家同样的方法:把病人的痰液涂在玻璃片上,染上颜色,并放在显微镜下面观察,看是否能找到病菌。

  至于药物治疗,在上世纪50年代那些振奋人心的抗结核药物被发现后,人们已经很久没有发明有效的新药品了。

  “这就是现实的情况:我们正在使用130年前的诊断方法、90年前的疫苗和45年前研发的药品,来面对不断变化的结核病疫情。”钱秉中说。

  相比于人类的停滞,瘟疫却从没停下自己侵略的脚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病人感染上更加强大的“耐药性病菌”,它们对普通治疗结核的药物“免疫”,只有动用更加昂贵的药品和更加耗时的疗程才能彻底消灭。

  甚至,一些患者会对治疗结核病的5大类药品全部抗药。这种广泛耐药性结核病被称作“传染的癌症”,感染上的病人,除了等死,几乎没有别的办法。

  这并不是这场瘟疫唯一的变化。在刚刚结束的结核病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中,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抽样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肺结核的症状也变得更加不明显了。在2000年的调查中,80%的活动肺结核患者都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比如低烧、盗汗、咳嗽,但这一次,已经有40%的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了。

  “我们在抵抗结核病,结核病也在跟我们作斗争。”王黎霞说,“在过去的10年,这种疾病变得越来越隐蔽了。”

  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基本都是医疗系统的问题

  面对不断增加的耐药性结核病患者,钱秉中认为病人不按规定服药是主要原因。普通结核病的治疗疗程是6个月,很多病人实在无法每次都按时按量地吃药,还有些病人“感觉自己好了”,就擅自停药。这都会造成结核病菌无法被消灭,反而有了抵抗药品的能力。

  在中国,耐药结核的泛滥还有另一层原因。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陈明亭向媒体介绍说,一些医院为了盈利,在确诊病情之初就让患者使用专门治疗耐药结核的药物,这些药物大多价格昂贵,而且也造成了耐药结核患者的增加。

  如今,在香港出生长大、常年在美国居住的钱秉中也能理解这些现实的“国情”。“结核病人的治疗时间很漫长,也会和其他病人一样,遇到滥用药、高昂收费的问题。”他说,“其实,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基本都是医疗系统的问题。”

  结核病对贫困人口更加青睐。在卫生部公布的调查结果中,农村地区患病率是城镇地区的1.6倍,西部地区是中部地区的1.7倍,相比于东部地区,这一比例则达到了2.4倍。农牧民占所有患病人数的61.79%,还有4.09%是农民工。甚至,有18%的结核病患者因为经济困难而无法就诊。

  钱秉中所在的盖茨基金会正在中国的6个省参与结核病的治疗工作,他们用短信和智能药盒提醒病人按时吃药,并且担负起90%的治疗费用。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曾经遇到一位患上耐药性结核的病人,拿到确诊报告之后半个月才回来接受治疗。

  “为什么这么晚才来治病?”钱秉中问。

  病人沉默了一会儿,嗫嚅着回答:“我要回去准备医院需要的押金……”

  这让钱秉中在很长时间里念念不忘:“你看,我们以为自己做了足够的努力,可即使是一点押金,仍然有可能压垮他们。”

  中国已经在结核病防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2010年,中央财政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达4亿元,地方财政投入也是4亿元。按照规定,在结核病防治定点医院检查、治疗普通结核病,可以免除一切治疗费用。不过,对于费用更加高昂、传染后果更加严重的耐药性结核,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免费政策。

  “其实可以理解。如果治疗、药物都免费,患者满意了,可执行的医院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事实上,即便按照现有制度,把普通结核病人转往特定的结核病防治所接受治疗,很多医院也并不愿意。“他们情愿把病人留在这里,给他们多开点药。”

  这种绵延百余年的瘟疫依然危机重重,只是大多数普通人依然对它视而不见。在3月17日的一场研讨会上,钱秉中卖力的介绍并没有打动所有人。

  “结核病太缺乏故事性了。”一位媒体的总编辑说,“你说得再多,我还是觉得它不重要。”

  这位头发花白的科学家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他只能加重自己的语气:“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癌症不会影响我的下一代、我的邻居,但结核病会。”

相关文章

浙江将组织千名科学家担任中小学科学副校长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将组织1000名科学家(含科技工作者)担任中小学校科学副校长,增强中小学生科学探索的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

马斯克惹恼了科学家?Twitter危机引发社交媒体大迁徙,科学家们去往何处?

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Twitter总部的一部分被拆除的标志,远处有一只鸟在天空中飞翔。《自然》杂志一项调查的数百名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离开了这个以前称为Twitter的平台。米里亚姆·维达尔·瓦莱罗(M......

黑龙江建成95家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

近日,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王选生物菌肥开发工作室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揭牌。据黑龙江省科技厅最新统计,截至11月20日,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已发展到95家,为推动全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产......

46位拿到“新基石”连续5年2500万不看项目只看人

2023年10月30日,腾讯公司“10年100亿元资助基础研究”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第二期名单发布,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的46位科学家上榜,成为第二批“新基石研究员”。2023年第......

辽宁省认定首批20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科学家世界

不久前,辽宁省认定了首批20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自获得认定以来,不少教育基地相继开展了公开课、主题展览等特色活动,积极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现实中,一些教育基地的开放受到各种条件限制,难以......

英国重返“地平线欧洲”项目

近日举行的一场深夜谈判中,英国终于和欧盟达成协议,重新加入“身价”950亿欧元的欧盟旗舰科学项目——“地平线欧洲”。这意味着英国科研人员可以申请“地平线欧洲”的项目资金并申请参与相关研究。据《自然》报......

BCEIA2023第四届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推动分析化学前沿领域的新发展

 2023年9月6日-8日,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23)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同期会议——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是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

科学家利用神经网络设计全新蛋白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应用物理学杂志》发表的论文中,将注意力神经网络与图神经网络相结合,以更好地理解和设计蛋白质。该方法将几何深度学习与语言模型的两种优势结合起来,不仅可预测现有蛋白质特性......

“大湾区科学家”搭建三地科技合作桥梁

“大湾区科学家”搭建三地科技合作桥梁广东加快推动粤港澳协同创新,苏国辉院士率先在内地建立联合实验室“今天有没有运动啊?”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与人聊天时,最常用......

我国科学家创造城际量子密钥率新纪录

央广网北京6月24日消息近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袁之良团队与南京大学尹华磊合作,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打破安全码率-距离界限的异步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也称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成功实现508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