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4-01 10:33 原文链接: 菊科绢毛苣属等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获进展

昆明植物所菊科绢毛苣属、肉菊属与合头菊属的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获进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07CB4116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25004, 40930209, 31000101)等项目的资助下,对分布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的绢毛苣属(Soroseris)、肉菊属(Stebbinsia)与合头菊属(Syncalathium)植物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究青藏高原地区植物的物种成因以及进化模式。

  菊科绢毛苣属、肉菊属与合头菊属为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特有类群。本研究利用ITS,trnL-F和psbA-trnH对三属植物进了分子系统学分析和生物地理学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肉菊应该归并于绢毛苣属,而合头菊属分为两支:狭义合头菊属(Syncalathium s.str.)与康滇合头菊(Syncalathium souliei),前者位于还阳参亚族,而后者位于莴苣亚族并与广义莴苣属亲缘,所以康滇合头菊应该作为Lactuca souliei放回原广义莴苣属,具体分类学处理将另行发表(新属-假合头菊属Parasyncalathium)。

  研究同时发现,这些类群在此区域存在着三种进化模式,如绢毛苣属为一快速辐射进化而成的类群;狭义合头菊属为替代分布,进而发现其具有异域分化进程,本属可能是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甘肃、青海和四川逐步向青藏高原腹地演化;而狭义合头菊属与康滇合头菊间由于同处于青藏高原恶劣的生态环境选择压力和气候变化,进而存在形态趋同进化模式。生物地理学研究发现,广义绢毛苣属和原合头菊属均为年轻的分化类群,其大概起源和分化时间为1.56—8.44百万年前;结合地质学资料和现有系统学研究结果推断,这些年轻类群应该是在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流石滩生境的破碎化而形成。

  该研究成果已在2011年出版的Taxon期刊上发表。

菊科绢毛苣属、肉菊属与合头菊属植物

相关文章

付巧妹团队揭示青藏高原人类5100年演化史

演化的故事,往往不止一个版本。古DNA研究,可以帮我们找到那个更接近标准答案的版本。3月1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联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西北大学......

新疆西昆仑地区富锂盐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西昆仑地区发现了多个超大型伟晶岩型矿床,同时,该地区山间盆地发育众多富锂盐湖,典型的如苦水湖、黄草湖等,这些盐湖卤水锂矿与伟晶岩型锂矿床相毗邻,是研究该区域富锂盐湖成因机制及其与伟晶......

青藏高原草地为何返青提前、枯黄推迟?

在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上,其高寒草地植被近些年来出现返青提前、枯黄推迟的现象颇受关注,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2月27日向媒体发布消......

青藏高原种质资源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97.shtm......

多米诺效应:亚马孙雨林被毁致青藏高原升温

当巴西亚马孙雨林的一棵树木被砍倒,万里之外青藏高原的一片积雪可能就会因此消融。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张精致的生命之网,每个部分都互相影响着并将之反映到整体层面,共同创造出一曲相互依存的“交响乐”。世界因相......

守护青藏高原这片“净土”

新春佳节,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穿梭在仪器设备与实验试剂之间,副研究员董慧科正小心翼翼地在一堆沙石碎粒里寻找一些东西,连眼都不敢眨。“我在找青藏高原上......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地气之间水热通量交换的时空变化规律

青藏高原巨大的抬升地形可接收大量太阳辐射,形成独特的热力干扰源,对区域大气循环和亚洲季风进程产生重要影响。青藏高原热力作用主要通过地表和大气之间能量和水分的交换过程实现。然而,青藏高原极端严酷的自然环......

科学家揭示近20年青藏高原湖泊从碳源变碳汇

近日,《科学通报》发表的一项研究阐明了青藏高原湖泊二氧化碳交换通量及碳源汇特征,揭示了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的驱动机制。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高扬、中国科学......

青藏高原地表变暗对区域冰川及亚洲季风系统的影响

青藏高原以高、寒、旱著称,通过动力和热力作用驱动亚洲气候环境演变。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原植被变绿与冰冻圈退缩导致高原地表反照率不断降低,即地表整体变暗,而且这一变暗趋势预计在未来将持续增强。过去的研......

科学家揭示近20年青藏高原水体的碳源汇特征

近日,《科学通报》发表的一项研究阐明了青藏高原湖泊CO2交换通量及碳源汇特征,揭示了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的驱动机制。该研究由中科院院士于贵瑞、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高扬、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