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28 15:41 原文链接: 尹烨讲述:罕见病的可防、可治、可愈进程

  对于罕见病,普通人能做些什么?科学家能改变什么?医生能帮助什么?媒体能给予什么?……不同的角色让我们对于罕见病的认知和关注也不同,所以我们需要交流、合作,从社会、科学、医学、政府等多个层次为这一特殊群体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关怀。这也是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存在并持续举办5届的初衷和远景。

  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上,学术专家、医药企业、患者组织等在内的各行业人士、代表齐聚一堂,大家从基因检测、孤儿药、罕见病医保等议题出发,共同探讨罕见病在医疗进展、政策推行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和前景。

  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CEO尹烨作为嘉宾出席了论坛,并进行了“基因即因,未来已来——PTC承载罕见病之梦”主题汇报。报告围绕最前沿的罕见病诊断和治疗技术,从可防(prevent)、可治(treat)、可愈(cure)角度针对罕见的遗传病、肿瘤、感染等多种疾病层面阐述了基因检测在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何为罕见病?

  罕见病,泛指一类发病率极低的疾病。目前,全球对于这一特殊群体并没有官方、统一的定义,自然在诊断、治疗等方面也欠缺足够的认知和有效的手段。

  欧盟对于罕见病的的界定是患病率低于0.1%,约有3000万患者,其中可以干预治疗的罕见病仅约占7%。同样,依据美国2002年颁布的《罕见病法案》,美国罕见病患病人数约达2500万人,其中可以干预的罕见病低于5%。

  目前,全球约有7000—8000种罕见病,其中约80%是由先天性遗传缺陷引起。依据OMIM网站信息,分子机理明确的疾病表型有4803种,包含常染色体、X/Y及线粒体遗传,其中单基因表型4782种,涉及的相关基因3222个。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065-0.1%的疾病或病变”。从发病率出发,罕见病的概念远远超出遗传角度,罕见肿瘤、过敏、感染、环境等因素所致的疾病都应该属于罕见病范畴。

  过去,对于罕见病我们除了预防之外,只有小部分病种可以进行代偿性治疗,极小部分可以被缓解甚至于治愈。但是现在,从基因测序、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到干细胞疗法,生命科学的进步让我们有机会对更多的罕见疾病,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可预防、可治疗甚至于可治愈。

  罕见的遗传病

  约80%的罕见病是与生俱来的不幸,这些患者承担了小概率事件,他们所患的疾病属于先天遗传,例如染色体数目遗传、染色体微结构异常、孟德尔遗传病(单基因病)。对于这些疾病,产前筛查尤为重要,是预防和诊断的重要手段。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是将基因检测应用于胎儿DNA检测的先进技术,被认为是全球最前沿的检测技术,也是未来产前诊断的发展方向。在我国,无创产前唐筛被写入《妇产科学》教科书,目前主要用于检测T21染色体异常(唐氏综合征),T18染色体异常(爱德华氏综合征)和T13染色体异常(帕陶氏综合征)。

  此外,随着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普及,对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拓展得越来越广。从染色体异常、小染色体缺失/重复到单基因筛查,该技术可以对多种先天性罕见病准确检测。

  除了三级预防,包括视网膜营养不良症、沙菲利波综合征、地中海贫血症、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等多种疾病,通过基因治疗、基因编辑技术都有望打破“无药可医”的局面。

  罕见的肿瘤

  一些肿瘤的发病率也很低,甚至于比先天的罕见病概率还低,例如男性乳腺癌、骨癌、胰腺癌、寄生虫导致的癌症、阑尾癌、卡波西肉瘤……对于这些罕见肿瘤,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尹烨以一名林奇综合征患者为例,讲述了精准治疗对症施药并成功挽救生命的故事。Leta Withers是一名因为身患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而被确诊为无法治愈的四期绝症患者,但是幸运的是其微卫星不稳定性(MSI)高表达,从而有机会接受PD-1药物治疗。这也是免疫疗法成功治疗罕见肿瘤的典型案例。

  罕见的感染

  现在常常有媒体报道“超级细菌”的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我们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悲观来讲,抗生素的滥用、药物的耐药性问题会让我们走向无药可救的极端。

  尹烨表示,感染很大程度上是外来侵入的基因,对其诊断更加需要提高精准度。病因尚未明确之前,任意使用各种抗抗感染药物,很可能会耽误甚至于加重病情。对于,罕见的感染病我们需要怎么做?

  我们需要对病原菌快速鉴定,找到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弄清楚宿主免疫系统与病原菌之间的互作,这是对症下药的前提。未来,感染病精准医疗、靶向抗生素使用和噬菌体疗法将是罕见感染诊疗、耐药性问题解决的重要方向。

  此外,还有很多极端的病例:罕见的过敏性疾病(水过敏症、牙买加呕吐病)以及罕见的营养缺陷疾病(克山病、坏血病)……人类对于这些疾病的认知和解决仍然在路上,这些疾病背后的致病机理、基因表型远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复杂。

  大数据时代下的“读写改创”

  尹烨强调,虽然人类基因组约由30亿对碱基组成,但是每个人约有5M的基因序列是独一无二的。这些不同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罕见的突变也是推动生命医学发展的源泉之一。

  基因测序让我们一点点揭开生命的秘密。如何使用基因信息解决复杂疾病?这需要我们继续思考。读懂了序列,科学家们开始尝试“人工合成”,写出/修改/去除我们缺失/想要/不要的基因片段,可能有望解决多数罕见病。反观物种的进化,都是基因在加减的结果。

  谷歌工程总监Raymond Kurzweil认为,科技和医学的进步奖把人类推向一个“奇点”,届时也就是2045年,人类将实现永生。Kurzweil表示,未来1-2年,基因编辑技术将趋向成熟;2020年,我们可以向免疫系统植入纳米机器人;2030年,这些智能机器人将带领我们走向永生。

  最后,尹烨表示,罕见病可以视为上帝给我们的不幸密码,它需要幸运的正常人施以援手共同解决。

相关文章

200年上市4款药,“渐冻人”何时能解冻?

·据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转化神经科学研究所帕梅拉·肖(PamelaJ.Shaw)教授团队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关于渐冻症病理机制的假说多达8种。·“过去几十年,中国没有一家大型药企从事渐冻症的药物研发,因为......

上海市“数智医疗产业联盟”发起成立

2023年6月11日,上海长江产业园区,由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举办、上海慧眼医学诊断科技创新研究中心承办、睦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赞助的“数智医疗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罕见病科技金融公益论坛”举办成功。......

约三成罕见病患儿5岁前病逝,专家建议设立专病中心

国内罕见病诊治有何新进展、新需求?5月26日-28日,中华医学会儿童罕见病/UDP临床诊治与研究新进展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罕见病学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王艺在接受澎湃新闻......

安徽省罕见病专科联盟成立24家医疗机构首批加盟

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为提升安徽省罕见病规范化诊治水平,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发挥各方力量,推进罕见病早诊、早治、早预防,当天上午,安徽省罕见病专科联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

粤新增7个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近日印发《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版)》,新增111个西药和中成药,其中包括新冠治疗药、罕见病药、儿童用药。该目录自3月1日......

罕见病患者不能“断粮”报告发布

“罕见病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报告”(简称:报告)28日在上海发布。中国罕见病类特医食品在可及性上面临巨大挑战。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主任顾学范教授表示,此次发布的报告,针对罕见病需要特医食品治......

我国多措并举提高罕见病诊疗能力

今天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目前,全世界约有7000多种罕见病,我国罕见病患者约有2000万人。罕见病群体因为发病人群少,在疾病的诊治和药物的研发上往往容易被忽视。罕见病是指发病率非常低的疾病,新生儿......

“灵魂砍价”造福罕见病患者

国家医保局近日公布,7种罕见病用药新增进入2022国家医保目录,涉及多种疾病。此次国家医保谈判再次上演“灵魂砍价”,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规格为60毫克每瓶)上市价格......

医政司发布罕见病医学中心设置标准,质谱“挑大梁”

为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引领医学科学发展和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提升,12月27日,国家卫健委对外发布《国家罕见病医学中心设置标准》。《标准》指出,国家罕见病医学中心应依托罕见病诊治水平......

国家卫健委印发国家罕见病医学中心设置标准

为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引领医学科学发展和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近日印发《国家罕见病医学中心设置标准》。文件明确国家罕见病医学中心应当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三级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