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27 15:32 原文链接: 《大众科学》评出2016年度十大创新人物

  近日,《大众科学》杂志再次从美国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中,评选出本年度最具创新型思维的10大年轻面孔。

  斯达兹•噶哥:保护硬件免遭黑客破坏

  芯片包含一系列功能模块,每个模块执行特定任务,中心模块会控制模块间的数据传送。黑客们伪装成工人潜伏到工厂,向芯片刷入一些恶意固件,日后就会控制或毁坏植入该芯片的各种设备。

  纽约大学34岁的噶哥开发出对抗硬件黑客们的战略新方法:将芯片的不同模块随机分散到不同工厂生产,黑客无法获得包含所有模块的完整芯片,“潜入”计划无法实施。现在,波音等大型公司已开始利用该技术保护芯片安全。

  丹妮尔•巴塞特:开创神经科学新领域

  神经科学研究的传统思路是,研究大脑不同区域的特定功能,不将大脑作为整体进行研究。

  而宾夕法尼亚大学34岁的神经科学家巴塞特对这个传统思维提出了挑战,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网络神经科学。她认为,大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脑区集合体,每个大脑都是一个动态的神经元网络,因此内部结构瞬息万变,功能也会令人难以置信地“灵活多变”。

  康纳•沃尔什:让绿皮人变钢铁侠

  多年来,金属框架让机器人服装太过沉重,且无法与人体完美贴合,穿着像被锁在铁皮衣里一样。为了让铁皮人变成拥有高科技能力的钢铁侠,哈佛大学34岁的沃尔什带领团队利用尼龙和弹性纤维材料缝制出新型柔软的机器人服装。

  新服装可减少行走能耗7%,这对那些需要背负沉重物资长距离快速行军的士兵以及行动不便人士来说,是个好消息。

  苏奇•萨莉亚:设计预测疾病的新算法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33岁的萨莉亚喜欢设计算法,从小就沉迷于编写和修改程序密码,长大后她将这一爱好发展成职业。

  萨莉亚和她的团队研究了16234份感染性休克病人的电子病历,识别出包含尿检结果和白细胞数在内的27个变量。开发出的新算法能在感染损害器官前精确预测出85%的病例,提供了能在第一时间预警的工具。

  康斯坦汀•巴提根:新模型揭示太阳系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

  加州理工大学30岁的年轻行星天体学家巴提根和同事迈克•布朗,根据太阳系内海王星碎片带内物体活动的长期研究,建立了模型,试图解释某些行星轨道失衡的原因,却在今年初意外发现了第九大行星。

  巴提根的理论模型还能解释许多违背现有理论的异常现象,他从堆积如山的现有数据中为我们提供了从另一个角度看行星的理论,不仅能解释一些天体之谜,还暗示至今未被发现的奇观。

  希嘠尔•卡多奇:瞄准癌细胞扩散的生化机理

  年仅31岁的卡多奇自认为是癌症生化机理的“狩猎者”。长期的勤奋工作帮助她找到了一个新的致癌元凶——BAF蛋白复合物。

  过去认为,BAF只是监控并保持DNA 结构的分子卫士,能开启某些基因、关闭另一些基因。而卡多奇发现,20%以上癌症患者的BAF变异成SS18,使得不该关闭的基因关闭,不该开启的基因开启,导致恶性细胞扩散。只要将SS18恢复成BAF,癌细胞就会停止繁殖,大量患者将从中受益。

  威廉姆•拉特克利夫:探寻生命进化之谜

  生命进化的最大秘密之一是,单个细胞如何违背优胜劣汰聚集起来形成多细胞生物。佐治亚工学院35岁的拉特克利夫为单细胞到多细胞的过度给出了更深层注解。

  他研究发现,酵母细胞会自我复制紧密聚集在一起,形成丝状多细胞结构“雪花”。酵母细胞拒绝表达能让单个细胞不断进化的基因,主动表达另一些基因,这种选择使得雪花结构越聚越大,“群聚”帮助单细胞生物进化成更复杂的生物体。

  约翰•贡纳•卡尔松:用几何学重新丈量我们的世界

  当美国著名的橄榄球俱乐部旧金山淘金者对正在建造其容纳6.8万观众的体育场时,其负责人带着难题找到33岁的卡尔松。只因他创建了一个全新的数学公式,可用几何学知识变换各种物流问题的解决思路。比如快递服务中,利用几何学将快递区间分成不同形状,算出各个形状的周长,找到周长最短的形状区间,快递任务才能最高效完成。

  卡尔松正在用这种概念帮助波音、甲骨文甚至美国空军解决面临的最复杂挑战。

  希亚姆•格拉科塔:用WIFI信号给设备充电

  内置在手机和笔记本中的WiFi芯片通过产生射频信号进行通讯,这个过程耗电非常大。

  华盛顿大学31岁的格拉科塔发明了一种“被动WiFi”装置,不仅不要射频晶体管也可产生WiFi信号,且这些看不见的信号能产生电力为手机充电。他们证明,WiFi通道继续上网时,空置通道能成功给20英尺外不带电池的传感器和小型相机充电。未来,电子产品完全可以不用再装电池了。

  张良方:让纳米粒子成功逃脱免疫攻击

  小小的人造纳米粒子能精准将药物递送到患病组织,但面临一大挑战:免疫系统会将纳米粒子误认为病毒“吃掉”。以前,有研究人员试图“诱骗”免疫系统,但收效甚微。而加州大学的张良方从自然界吸取设计灵感获得了巨大成功。

  他用红细胞的细胞膜片段将纳米粒子包裹起来,细胞膜上携带的蛋白质能向免疫系统发出“撤退”信号,这些纳米粒子成功绕过免疫系统。他还带领团队用血小板取代红细胞包裹纳米粒子帮助伤口止血,且老鼠试验证明,只需1/6药量,药效却比传统给药方式高很多。

相关文章

无需言语读人所想:神经假体解码大脑活动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8日报告一项神经科学最新研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团队开发了一种新设备,能够在一名失语瘫痪患者无声地尝试拼读出词汇时,解码被试者的脑活动构成完整句子。这些发现凸显出无声控制的语......

大脑对运动冲动的控制机制

罹患帕金森病或亨廷顿舞蹈症的患者都存在基底神经节病变,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的运动不受控制,而帕金森病患者则是难以启动动作。基底神经节存在两个主要的神经环路:直接环路和间接环路,前者促进运动,而后者抑制运动......

2020年度“邵逸夫奖”得奖者名单揭晓这6位科学家获奖

2020年5月21日(星期四),邵逸夫奖基金会公布了2020年度邵逸夫奖获奖者名单,包括生命科学与医学奖、数学科学奖、天文学奖三个奖项。其中,2020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平均颁予格罗米森伯克(G......

神经细胞、环路和行为国际研讨会在京闭幕

11月25日-26日,2019神经细胞、环路和行为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办。会议旨在召集全球专家研讨神经细胞多样性、环路组装与运行、行为与认知以及神经科学新技术发展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图片来源于网络北京......

神经科学会成为人工智能“超进化”的关键吗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这个问题一度引发全民热议。虽然目前人工智能正在快速提“智”,但是这不代表它真的很聪明。相反,很多时候它还很傻很天真,仍然需要向人脑学习。近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生物医药领域中心第一期“百进千”活动

——走进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18年5月7日,由生物医药领域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百......

爱尔兰科学家揭示食物如何影响人们的心情

  爱尔兰科克大学两位教授的一本新书,《心理治疗革命:心情、食物和脑肠联接的新科学》近期在欧美热销,被称为“突破性的”和“改变游戏规则”的一本书。   ......

神经科学研究揭示青少年与丰富危险行为的微妙关系

挪威青少年正在练习城市极限运动跑酷。图片来源:AndreaGjestvang/Panos叛逆期,青少年大脑如何导航风险?神经科学研究揭示青少年与丰富危险行为的微妙关系当ColeSkinner听到一辆车......

初级感觉神经元中钙离子非依赖电压依赖分泌的机制

神经分泌是神经科学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近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周专实验室在神经科学领域权威期刊Neuron杂志上发表论文“CaV2.2GatesCalcium-IndependentbutVoltag......

郑南宁:发展强人工智能需从脑认知和神经科学寻求启示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席卷社会各界的热潮。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正在逐步推进。在日前在济南举办的2017中国自动化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