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03 17:03 原文链接: 昆明理工大学谭韬、季维智在CellResearch发表研究文章

  2月24日, 国际知名期刊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影响因子14.8)以 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为第一及通讯作者单位在线发表了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谭韬和季维智课题组、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高飞课题组,以及同济大学孙毅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De novo DNA methylation during monkey pre-implantation embryogenesis”。论文首次揭示了灵长类动物早期着床前胚胎发育中的DNA再甲基化过程,并表明DNA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的时空特异性表达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潜在机制。该工作修正了之前一直认为的哺乳动物早期着床前胚胎发育只存在去甲基化过程而不存在再甲基化过程的认识。该项研究为重新认识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的DNA甲基化重编程及生殖受精事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优化了基于转座酶的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transposase-based tagmentation bisulfite sequencing)技术,实现了微量细胞的全基因DNA甲基化测序(100个细胞)。基于这一技术,研究团队详细的研究了猕猴早期着床前胚胎的DNA甲基化动态变化过程。

  研究发现猕猴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CpG位点的DNA甲基化动态变化存在着再甲基化的现象,特别是8细胞时期较为明显。有意思的是非CpG位点的DNA甲基化变化在合子期及桑椹胚时期也呈现出了再甲基化的特点。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一再甲基化过程是在全基因组水平同时伴随着DNA去甲基化过程发生的,DNA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的时空特异性表达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潜在机制。此外通过对前期已发表的人早期着床前胚胎DNA甲基化测序数据分析,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人早期胚胎发育时DNA去甲基化过程也伴随着再甲基化的现象。有意思的是,这一再甲基化过程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中并未观察到,这一结果表明DNA再甲基化可能在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中是一个保守的机制,也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灵长类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发育效率低下,克隆动物一直难以获得的原因。再甲基化的相关详细机理问题值得进一步的详细研究。

  谭韬副教授和季维智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谭韬课题组的李昌和孙念琴参与了此项工作。

相关文章

新研究证实成年灵长类存在活跃的神经发生现象

成年灵长类是否存在活跃的神经发生现象依然存在争论。5月30日,《自然-神经科学》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研究并全面绘制了成年灵长类的神经发生细胞图谱,优化的免疫荧光染色和神经前......

研究成果:灵长类海马衰老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绘制

海马体作为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和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年龄增长,海马功能逐渐退化,导致认知功能的减退以及多种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由于海马结构复杂,细胞组成具有高度异质性,传统研究技术难以精确......

我国科研人员揭示灵长类卵巢衰老的分子机制

卵巢是重要的女性生殖器官,其衰老表现包括卵母细胞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及雌性生殖力降低等。由于伦理及样本来源的限制,将人类正常卵巢组织用于卵巢生理性衰老的研究难度较大,限制了对人类卵巢衰老机制的深入理解......

Science:灵长类动物胚胎发育之谜

原肠胚形成(gastrulation)是发育中的里程碑事件,它涉及早期胚胎发生中出现的一系列复杂的分子、物理和能量重塑转变。不同物种间的这种转变过程各不相同,导致地球上动物形态的多样性。由于技术和伦理......

环境因素诱导的非人灵长类自闭症模型研究取得进展

自闭症谱系障碍(简称自闭症)儿童表现社会交流缺陷、刻板重复行为和狭隘的兴趣等行为学特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约1%的儿童表现为自闭症,但仅少部分具有明确的遗传学病因。哪些环境因素导致和如何导致自闭症是自......

科学家揭开灵长类动物胚胎原肠运动“神秘面纱”

早期胚胎发育关乎生命本源,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哺乳动物胚胎在输卵管中经一系列卵裂和分化形成囊胚。随后,囊胚迁移至子宫进行着床。着床前后,胚胎中部分细胞开始移动、重排和分化,启动原肠运动(Ga......

研究建立新型自闭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6月13日,依托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和筹划中的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设施研究平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国际团队合作攻关,在......

深圳先进院等建立新型自闭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6月13日,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建设的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深港脑院”)和深圳市筹划中的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设施(简称“脑设施”)研究平台发布最新动态......

研究利用非人灵长类模型揭示急性青光眼的视锐度损伤

6月8日,EBioMedicine在线刊登了一篇关于急性青光眼视锐度损伤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孙兴怀研究组研究人员,在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

我国建立灵长类特异新基因数据库并系统预测新基因功能

灵长类特异乃至人特异新基因起源是推动人类表型演化的重要推动力,但只有少量新基因功能已知。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和类器官技术的发展使得系统揭示新基因在人之所以为人这一演化过程中的贡献成为可能。然而,由于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