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07 13:31 原文链接: 遗传发育所小麦远缘杂交及着丝粒结构功能研究获进展

  小麦与黑麦的杂交工作始于19世纪70年代,英国A. S. Wilson以小麦为母本、黑麦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获得真正的属间杂种,杂种高度不育。1888年,德国育种家W. Rimpau在普通小麦与黑麦的杂种不育株的一个穗子上得到种子,长成的植株能自行繁殖得到后代,这是由于低温使杂种F1自然加倍而形成的可育小黑麦。育种家和遗传学家看到小黑麦的优良性状,一百多年来,一直进行小麦与小黑麦的回交、自交来进行新品种选育。全世界现在推广的普通小麦品种中大约有70%含有一对特殊的染色体:我们称为1BL/1RS易位系,也就是普通小麦第一同源群B组染色体的长臂与黑麦的1R染色体短臂连接在一起形成小麦-黑麦染色体易位系。我国许多大面积推广的小麦新品种含有这条融合着丝粒的染色体。为什么这条易位染色体且是整臂易位在小麦育种中发挥了如此巨大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研究组长期从事小麦远缘杂交及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从2009年开始,对全世界推广的几百份1B/1R易位系进行了染色体着丝粒结构研究,发现了非常有趣的结果:1B/1R易位系全部含有融合着丝粒,50%来自小麦,50%来自黑麦 (图A)。通过对黑麦着丝粒特异反转座子 (centromere specific retrotransposon) (pAWCR1) 的深入研究,发现黑麦的着丝粒反转座子在易位系小麦新品种中是活跃转录的 (图B)。麦类的CENH3基因位于第一同源群染色体的长臂 (Yuan et al, 2015, New Phytologist),CENH3组蛋白loading结果表明:易位系的黑麦部分着丝粒利用小麦的CENH3组蛋白行使着丝粒的功能。研究组也试图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有融合的着丝粒应用生产?多年努力想获得含有小麦着丝粒或黑麦着丝粒的1B/1R易位系,来研究转录及表达的影响,但几千份易位系筛选得到第一同源群易位系均是融合着丝粒易位染色体。

  随着1RS抗性消失及育种需求,韩方普研究组利用从美国引进的200份黑麦材料进行新的小麦-黑麦杂交,获得大量双二倍体,并且完整建立了新的黑麦附加系和双端体系列材料,新的1B/1R易位系均是融合着丝粒。在1R的单体附加系后代,发现1R染色体片段或整臂可以易位到小麦1-7同源群,得到大量的染色体变异及序列变异新材料,包括着丝粒序列扩增及新着丝粒形成 (Guo et al, 2016, PLOS Genetics)。该工作为小麦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也为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根据ChIP-seq及基因组信息,初步进行易位系形成机制研究。新的易位系材料已经进行了回交转育工作,部分高代稳定品系已经进行不同区域观察及纳入育种系统工作 (图C)。

  部分研究结果于3月31日在《植物学报》(Plant Journal,DOI: 10.1111/tpj.13554)在线发表。博士生王婧为第一作者。该项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和科技部资助。

相关文章

牡蛎爱好者的福音!全新四倍体种质资源成功创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喻子牛团队在贝类种质创新上取得重要突破,创制出全新的正反交牡蛎异源四倍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quaculture。牡蛎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海水养殖贝类,2022年产量......

遗传发育所等在小麦着丝粒研究中获进展

普通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普通小麦的形成涉及三个祖先种的两次远缘杂交和异源多倍化过程。小麦基因组大小约16Gb,包含A、B和D三套既高度同源又有明显分化的亚基因组(其中,90%以上为重复序列)。普......

遗传发育所等在小麦着丝粒研究中获进展

普通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普通小麦的形成涉及三个祖先种的两次远缘杂交和异源多倍化过程。小麦基因组大小约16Gb,包含A、B和D三套既高度同源又有明显分化的亚基因组(其中,90%以上为重复序列)。普......

研究揭示多倍体小麦亚基因组特异转座子介导穗发育可塑性

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AABBDD)是经过两次杂交事件形成的异源六倍体,融合了三个二倍体祖先不同的特性,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和环境适应能力,成为广泛种植的主粮作物。从进化角度讲,不同......

研究揭示植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远缘杂交的新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991202、31830004、32122014、32070854)等资助下,北京大学瞿礼嘉教授、钟声副研究员团队在植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远缘杂交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

研究发现种间杂交在气候边缘区明显增强

杂交在生物进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杂交可重组现有的遗传变异,并通过自然选择塑造出新物种。已有研究表明,近缘种间的杂交通常发生在分布重叠区,但科学家尚不清楚生态环境条件如何影响杂交的发生。近日......

研究新发现|TaSPL17基因竟能控制小麦籽粒数目和大小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穗部性状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增加籽粒同化物的分配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籽粒和其他穗部结构(穗糠)之间遗传关系是决定籽粒同化物分配的重要因素。然而,同化物在小麦籽粒和......

张立平团队发现小麦SOD基因可以促进早花的新功能

活性氧(ROS)作为植物氧化还原的产物具有双重功能:①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②过度积累时会损害植物的生殖发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一线防御抗氧化酶,在清除活性氧以维持植物体内平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

我国科研人员创建大容量多样化小麦全外显子突变体库

历经10余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新技术及应用创新团队创制了大容量表型变异丰富的小麦突变体库,构建了含有基因外显子区变异信息的大容量突变体库,覆盖株型、叶型、穗型、粒型、根系等全生育期......

四川杂交水稻新品种入选2023年国家超级稻

近日,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等单位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品香优秱珍”入选2023年国家超级稻。据悉,品香优秱珍是通过不育系“品香A”和恢复系“秱珍”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