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28 11:25 原文链接: 塑料:人类甩不开的难题

一场由海洋垃圾组成的艺术展

  91亿吨塑料!

  这是人类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生产的塑料重量,相当于10亿头大象,或2.5万幢纽约帝国大厦。并且这些塑料大多数都被丢到垃圾填埋地或是海里,仅9%被拿来再循环使用。

  如果以现有使用塑料的情况来看,到了2050年,丢弃在垃圾填埋地和环境中的废弃塑料将超过130亿吨。

  7月19日,《科学进展》刊登了以《塑料的生产、使用和命运》为题的报告。报告显示,虽然全球环保意识日益高涨,再生使用的概念依然难以推广,塑料再循环利用少之又少。即便是塑料被焚化,也会对自然环境有害。

  其实,塑料对环境的影响一直被人们关注。

  在早前,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的海洋残骸计划总监华莱士指出,丢弃在水中的塑料垃圾已危害到逾600种海洋生物,造成鲸鱼、海龟、海豚、鱼和海鸟伤害或死亡。

  对生态环境的威胁,甚至让人们对塑料也产生了“敌意”,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人类的生活与生产离不开塑料。

  “塑料应用领域很广,涉及家用制品、建筑、包装、汽车、电气电子、航空航天等诸多方面,公认用量最大的是包装行业。”北京工商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教授、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杨彪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塑料质轻、性能好、稳定性好,受到各界的欢迎。但也正是由于其稳定,导致在环境中的长期大量积累,造成污染。

  塑料污染与塑料添加剂污染

  塑料污染其实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是塑料难以被自然分解,二是塑料中的添加剂从塑料中游离到环境中后对其造成的污染。

  目前,塑料由聚乙烯、聚碳酸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这些物质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其有害,它给环境带来的问题更多是‘脏、乱、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子健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塑料能影响农田土壤的耕作,生物误食塑料则会引起消化道问题。

  特别是,“微塑料”越来越引起关注。它属于塑料的一种加工形式,其粒径小于5毫米。“这样微小且分散的微塑料更加难以回收和处理。”王子健表示。

  微塑料与塑料添加剂受到关注,是因为它们不仅对环境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直接的影响。

  王子健认为,塑料的核心环境问题是塑料中的添加剂,因为相当一部分添加剂对于健康与环境都存在危害,“毒性产生的原因比较简单,一是因为添加剂不是聚合物,聚合物通常是低毒的;二是添加剂与塑料并部键合,是可以游离释放的”。

  2007年6月1日,欧盟正式实施《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REACH),对进入其市场的所有化学品进行预防性管理。其中的高度关注物质(SVHC)几乎每年都有递增,截至今年7月7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已正式发布第17批SVHC清单。自此,REACH法规SVHC清单(高度关注物质清单或授权候选物质清单)共有174项。

  “SVHC中涉及到塑料添加剂的种类很多,比如,塑料中的增塑剂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其中许多已经证明有致癌性和生殖毒性。”王子健解释说,“添加剂本身并不和塑料母体化学结合,因此是可以释放出来的。进入环境的影响是次要的,主要是进入生活用品了。现在市场上许多塑料制品都是回收塑料做的,相当一部分是进口的废弃塑料,问题很大。”

  塑料也需可持续发展

  因为暂时无法找到合适的材料替代塑料,所以各国为了应对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得不改变塑料,比如生产出可降解的塑料,或是对塑料进行回收再利用。

  但可降解塑料也存在问题,“添加这些天然的可降解原料,只是有利于在常规塑料上形成空洞,崩解成碎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塑料降解。降解是指分子量降低,由大分子变成小分子。”杨彪解释说。

  “可降解塑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塑料。仅仅是塑料的替代品。由于化学结构不同,可降解塑料在大多数领域不可能取代塑料,少数领域可以部分替代,特别是民用领域由于化学结构不同,可降解塑料在大多数领域不可能取代塑料,少数领域可以部分替代,特别是民用领域。”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循环经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曲睿晶对《中国科学报》记者坦言。

  塑料的回收再生也是一个难题。“我国塑料回收难主要是因为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宗生产资料价格高,市场短缺,加之我国原材料不足。”曲睿晶解释说,“而且,因为粗放式生产生活模式,我国工农业生产浪费严重,人们生活由节俭节约型向高消费型转变,催生了大量的废塑料,但由于没有做到垃圾分类,我国的废塑料混杂无序、污染度高,还有一部分多次梯级利用后很难再利用。”

  但废塑料中的塑料添加剂问题很难解决,“废塑料再生在许多欧美国家已经禁止使用或限量了。但这些塑料被从国外运回国内后,一些厂家用来再生使用,健康风险就非常大了”。

  “我国的塑料污染很特殊,一方面是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中水土气的污染破坏,另一方面因为我国大量进口发达国家废旧塑料进行再生,其清洗、破碎、造粒、吹塑、挤塑过程中的污染也成为白色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生活垃圾中大概3500万~4000万吨废塑料,不管是如何利用和处置,与之前正常进口4000万吨,特别是走私量是许可进口的5~10倍计算,进口废塑料和国内产生的废塑料污染占比2:1或4:1,进口废塑料污染触目惊心。”曲睿晶表示。

  今年的7月17日,我国已经正式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截至2017年底,中国将禁止进口4类共24个品类的固体废物,包括生活源废塑料、钒渣、未分类的废纸及废纺织品。

  堵不如疏

  “塑料本身没有污染,是因为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不当的处置、废弃、不当的再加工掺杂夹带污染物才导致污染。”曲睿晶继续补充道,废塑料的确容易污染,容易夹杂污染物,但废塑料可以被加工为塑料膜、塑料袋、汽车的塑料壳等。

  更重要的是,塑料来自石油和煤炭、天然气等原生矿产,当下化石资源日渐紧缺,所以让塑料重复利用无疑可以解决资源循环利用这一问题。

  对此,曲睿晶表示,除了严控固体废物进口之外,同时国家进一步修订规范利用进口固体废物生产再生资源的标准。比如对于再生塑料的应用范围和降维次数提出要求,再生塑料特别是薄膜类产品,尺寸和厚度都可以提出更高更细的要求,同时根据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谁生产谁自行回收的规则。

  “既然我们离不开塑料,就更不能将塑料一味地妖魔化,因此,趋利避害是永恒的主题。”曲睿晶说。

相关文章

最新研究发现:水烧开后过滤再喝可防止84%的纳米/微塑料摄入!

在日常生活中,纳米/微塑料颗粒(NMPs)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NMPs似乎无处不在——水、土壤、空气,甚至是人类心脏、胎盘中。它们不仅对生态系统构成威胁,也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潜在影......

首次证明:生物降解塑料在深海中也能被降解

日本6家机构共同宣布,生物降解塑料 (聚乳酸除外)即使在深海也能被微生物分解,这一发现是世界第一次。这些研究机构来自东京大学、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群马大学、产品评价技术基础机构、产业技术综合研......

瓶装水中会存在塑料吗?看看研究人员怎么说

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称,使用最新的检测技术,研究人员在美国三种畅销瓶装水中发现大量微小塑料颗粒:每升瓶装水中发现了11万-37万个塑料颗粒。其中,90%......

“以竹代塑”——减少塑料污染建设绿水青山

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竹子作为速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是塑料的重要替代品。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为减少塑料污染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以竹代塑......

“以竹代塑”,多家上市公司早早布局

11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重点产......

瓶装水暴晒后还能喝吗?

目前常用的软饮料瓶结构稳定,即便夏季高温使得瓶子出现轻微变软情况,也不会导致瓶体结构出现变化。有实验表明,高温环境下测试的3款常见品牌的矿泉水均未检测出有害物质,矿泉水的状态、色度、滋味、气味等也没有......

惠及你我!塑料垃圾回收再利用新技术,差异这么大竟然还能转化!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项新技术,能够将塑料回收再利用,并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物质——表面活性剂。这种表面活性剂可以用于制造肥皂、洗涤剂等产品。尽管塑料和肥皂在质地、外观以及使用方式上存在......

黑龙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

百年老道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较早开发的老城区,沧桑与机遇并存,问题与挑战并存,曾有着诸多难以破解的环境问题,也曾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诸多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方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哈市道外生态环境局有效......

“氢呼吸”策略解决白色污染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塑料,小到一根吸管、大到一辆汽车都需要塑料。然而,大规模的塑料生产在给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给自然界带来了灾难。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迫在眉睫。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

日均2400吨塑料垃圾孟加拉国环境灾难加剧

达卡消息:据《每日星报》5日报道,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塑料正在无声地加剧该国的环境灾难。报道称,在所有垃圾中,塑料对这个人口密集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最危险的,人们使用几分钟到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