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5 00:00 原文链接: 辽宁省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11月由辽宁省科技厅批准建设,本实验室的前身是1977年成立的大连理工大学抗震实验室。实验室涵盖了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两个一级学科(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和水工结构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

(1)建筑物检测、监测和安全评价技术;

(2)各类建筑物灾变机理研究;

(3)各类建筑结构抗震和减震技术;

(4)城乡区域防洪技术;

(5)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和技术;

(6)城镇生命线工程减灾技术;

(7)各种灾害预测和危机管理、决策系统。

实验室固定人员总人数 39 人:教授 16 人,副教授 15 人,讲师 8 人,其中院士 1 人,长江学者 1 人,杰青 2 人,优青 1 人,新世纪 4 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

实验室主要大型仪器设备包括:

(1) 水下地震模拟系统

由美国MTS公司生产的国内唯一水下地震模拟系统(1000万元),主要用于模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

(2)大型液压伺服三轴仪

自己研制的大型动态三轴仪(100万元),关键设备引进于日本岛津公司,主要用于土工材料参数的试验确定,为土坡稳定提供计算依据。

(3)地质探测雷达

瑞典地质公司(SGAB)的RAMAC系列地质雷达(60万元),采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体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技术。

(4)光纤光栅解调仪、OTDR仪和光纤熔接机

上述设备(120万元)主要用于光纤传感器得制造,用于测量各种结构的温度和应变,具有抗干扰、高精度的特点。

(5)复杂荷载试验机

自主研制的复杂荷载试验机(320万元),主要用于管道在内压、轴力和弯矩组合作用下的破坏机理研究。

(6)联动电磁地震模拟试验系统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和杭州亿恒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双台联动电磁地震模拟试验系统(200万元),可用于进行考虑大跨结构地震输入的相位、强度差异以及行波效应的影响,又可进行缩尺结构高阶模态影响的振动试验

主要获奖:

(1)    2010年,结构抗灾控制新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宏男(第1完成人)

(2)    2010年,核电厂地基及防护构筑物的抗震安全评价及其工程实践,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孔宪京(第1完成人)

(3)    2010年,工程结构施工与服役期的健康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李宏男(第1完成人)

(4)    2012年,高土石坝抗震设计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孔宪京(第1完成人)

(5)    2010年,粗粒土静、动力材料特性研究及工程应用,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孔宪京(第1完成人)

(6)    2011年,高土石坝地震破坏机理、动力分析方法及其抗震对策研究,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孔宪京(第1完成人)

(7)    2012年,大型岩土工程有限元静、动力分析软件系统,中国水利发电科技一等奖,孔宪京(第1完成人)

主要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建筑与桥梁结构地震灾变集成研究,李宏男,2700万元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工程安全与监控,李宏男,240万元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分布式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同步采集仪器的研制,李宏男,280万元

(4)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村镇灾害监测与应急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李宏男,114.00万元,

(5)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村镇建筑抗震和减震技术与示范,李宏男,87.00万元

(6)    973,近海重大交通工程结构全寿命抗震性能评价与设计,李宏男,184.00万元

(7)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混凝土结构多维非线性地震灾变机理与过程模拟,李宏男,300.00万元

(8)    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结构多维非线性地震灾变机理及其控制,李宏男,120.00万元

(9)    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地震作用下核电厂工程结构的功能失效机理及抗震安全评价,孔宪京,116.00万元

(10)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重大专项合作,深水流动安全保障与水合物风险控制技术,孔宪京,50.00万元

(11)  国家基金重点合作,高土石坝地震灾变模拟及安全控制方法研究,孔宪京,55.00万元

(12)  国家基金面上项目,深水桥梁群桩基础抗震性能分析及振动台试验研究,57.6万元

(13)  地震行业专项,复杂高层建筑多维地震反应分析及智能控制,李宏男,71.00万元

(14)  地震行业专项,核电厂取排水构筑物地震响应特征和破坏机理研究,孔宪京,75.00万元

 本实验室每年培养博士研究生约10人,硕士研究生约40人。

本实验室已经与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形成固定合作单位。并于2010年和2013年两次举办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国际会议。


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凌工路2号

电话:0411-84707784

E-mail: lixin@dlut.edu.cn

邮编:116024

传真:0411-84708501



位置:

相关文章

让更多人认识南极——李航

冰雪覆盖、极端寒冷——在南极这片人迹罕至的冰封大陆上,充满了未知和神秘。对“90后”博士李航来说,南极却像是“世界尽头的家”。从2014年到2020年,他参加了中国第31次、32次和36次南极科学考察......

南大洋上升流与南极气候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颜文课题组在南大洋上升流与南极气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ResearchLette......

三赴南极,他以科考“护”南极

新华社兰州6月5日电(记者张文静、郭刚)晶莹剔透,冰雪覆盖。南极这片常人只能从书籍、电视里了解的“神秘之地”,今年刚满40岁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李传金已探寻三次。2021年11月5......

南极科考站“硬核”防疫,保持零感染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洲亦未能幸免。记者从上海市东方医院国家极地考察医疗保障与研究中心获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采取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至今保持“零感染”。据......

青藏高原冰芯库:研究第三极气候环境变化的钥匙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监测亚洲水塔的动态变化,是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十大任务之一。而采集冰芯等冰雪样品,是其重要手段。位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萨部的青藏高原冰芯库,好......

研究显示南极海冰创40年新低与热力作用有关

今年2月,南极海冰范围为192万平方公里,创下四十年来的最小值。是什么原因让南极海冰范围达到“历史新低”?4月19日,《大气科学进展》以封面文章形式发布了最新研究,中山大学教授杨清华团队、美国纽约州立......

国际最新研究:大气极端条件令南极冰架更脆弱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专业学术期刊《通讯-地球与环境》最新发表一篇气候变化研究论文指出,2000年至2020年间,围绕南极半岛拉森冰架的冰山崩解事件(会形成新的冰山),有60%由极端大气条件引发。......

南极地区一冰架崩解面积与美国城市洛杉矶相仿

 受气温异常升高影响,南极地区一座冰架日前崩解,面积与美国城市洛杉矶相仿。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5日报道,南极地区东部、约1200平方公里的康格冰架于15日前后崩解。英国南极考察处海洋地球物......

少了19万平方公里!南极海冰面积又创新低

今年,南极海冰面积缩小至200万平方公里以下,这是自43年前有卫星记录以来的最小面积。近日,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报告称,192万平方公里的最小面积测量于2月25日,比测量于2017年的目......

南极海冰面积创最小纪录

近日,记者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青藏高原与极地气象科学研究所获悉,依据最新观测数据和综合分析,今年2月,南极海冰面积创下1979年有卫星观测以来最小面积纪录——为192万平方公里,南极异常高温导致的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