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3 17:23 原文链接: 糖尿病与猝死的那些事

  出乎意料的猝死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但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定为1小时。猝死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从发病到死亡时间短促;二是猝死常常发生在貌似健康的人身上;三是猝死通常不可预测。猝死在死亡中约占15%~30%,因此不容忽视。

  猝死分两大类:“非心源性猝死”和“心源性猝死”。“非心源性猝死”不足20%,主要见于脑出血、肺栓塞、重度哮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剧烈运动、药物因素等;临床发生的大多数(超过80%)猝死属于“心源性猝死”,常见于急性心梗、恶性心律失常、重度心衰、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各种心肌病等。

  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平常对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控制不力,加之某些诱因(如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暴饮暴食等)的促发所致。

  糖尿病患者猝死的常见原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7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高血糖对心脏的损害就相当于患者得过一次心梗,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梗的风险,跟心梗患者再次复发的风险差不多。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猝死的风险远远高于普通患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前所述,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心血管风险,容易发生猝死固然有疾病自身的内在原因,但也与某些诱因有关。如果临床上能够注意并避免这些诱因,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猝死的发生。这些诱因包括:

  (1)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低血糖发生时,患者一般会出现心悸、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手足颤抖、神志改变等症状,但是老年人低血糖症状往往不典型甚至没有自觉症状(即“无症状性低血糖”),识别起来相对困难,而如果低血糖发生在夜间,就更难被察觉。

  低血糖发作可诱发急性心梗、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速、室颤)甚至心脏骤停,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夜间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加凶险,可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因此,对这类患者的血糖控制要相对宽松,尽量避免出现低血糖。最好在睡前适当加餐,尽量避免选择降糖作用强、持续时间长的降糖药(如格列本脲)。应加强夜间的血糖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夜间低血糖。

  (2)无痛性心梗: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神经病变,对疼痛常不敏感,故“无痛性心梗”发生率较高。患者发生心梗时常无心前区疼痛,患者仅有恶心、呕吐、胸闷、心律不齐,由于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漏诊或误诊,错失最佳抢救时机,致使病情急转直下,导致猝死。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管是否有胸闷、胸痛等症状,都要定期进行心电图、24小时的Holter等心脏相关检查,必要时可能还需要通过冠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3)自主神经病变:休息时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出现自主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对这类患者一定要高度警惕,因为自主神经病变很容易导致心电活动不稳定及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致猝死。

  (4)电解质紊乱:糖尿病患者由于多尿、饮食控制不当、呕吐及腹泻、补液、过度利尿、透析等原因,特别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而钾、钠、钙等电解质紊乱可造成心电活动异常。这其中,又以血钾异常危害最大。低血钾可导致室速或室颤,高血钾可导致心搏骤停。因此,临床上一定要高度重视电解质紊乱的问题,一旦发现,及时纠正。

  (5)夜间呼吸睡眠暂停:夜间睡眠时如果呼吸停止持续时间超过10秒即被认为是呼吸暂停。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夜间呼吸睡眠暂停”者并不少见。有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是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还会引发各种心律失常,也是引起夜间猝死的元凶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梦中杀手”。据统计,在未经治疗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5 年病死率为11%~13%。

  (6)便秘:由于长期高血糖可导致消化道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胃肠道蠕动及排空,故糖尿病患者胃轻瘫及便秘的情况很多见。另一方面,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牙齿不好,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进食少,加之活动量低,因而更易发生排便困难。

  年轻人便秘也许算不了什么大事,但对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那就绝不是小事了。如果患者排便时用力过度,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诱发心脑卒中甚至猝死。因此,要高度重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便秘问题。

  (7)感染:感染、发烧会诱发并加重糖尿病性心脏病,导致猝死。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感染问题,合理选择抗生素,积极、迅速、有效地控制感染。

  (8)过劳及兴奋: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过度劳累会增加心肌的耗氧量,而情绪激动或失眠会让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心跳加速,这些均可诱发心血管意外,造成猝死。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蛛丝马迹

  尽管“糖尿病性心脏病”症状常不典型,但还是会有一些蛛丝马迹。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觉察这些征兆,及早干预,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以下是心脏病发作的几个典型征兆。

  (1)胸部闷痛:超过一半的猝死是由于心脏骤停或室颤,多数是由急性心梗所致,所以对于很多有心脏病的人来说,如果出现胸痛症状,伴呼吸急促,且反复发作,一定要高度警惕心源性猝死。

  (2)嗓子发紧,牙痛或胃疼:心脏病患者如果出现一阵一阵地嗓子发紧、牙疼、胃痛或肩臂疼痛等,提示很可能是心肌缺血导致的转移性疼痛,即心绞痛发作。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发生急性心梗乃至猝死。

  (3)心慌或晕厥:反复发作心律不齐,心跳加速或心跳过缓,容易导致心、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及心血管意外。

  (4)突发呼吸困难、头晕:心功能不全会导致气促气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同时常伴有头晕,因此如果患者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重视,及时处理。

  (5)极度疲劳:没有过量运动,患者不明原因地感觉四肢沉重、疲惫不堪,同时,伴有胸闷或水肿等其他症状,往往也是心脏病的征兆。前面案例中的杨大爷当时应该就有这样的征兆。

  (6)夜惊失眠: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欠佳常被憋醒,夜间猝死的风险较高。

  (7)异常出汗:没有进行剧烈运动却动辄大汗淋漓,同时伴有心悸、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常常是心脏病发作的信号,应高度警惕猝死的发生。


相关文章

中国人常见的饮食模式,哪种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饮食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预防策略中起着关键作用,但若仅关注单个食物或营养素,会对饮食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理解不到位。因此,有必要研究饮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2023年12月1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疗”救不了糖尿病?JAMA子刊给出答案

发表在《JAMA·内科学》上的这篇论文,则是计划中针对2型糖尿病人群的一个小范围结果。计划中,参与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健康食材,并得到健康指导和疾病教育,但是遗憾的是,随访1年后,虽然参与者的健康意识得到......

中疾控全面分析中国饮食,这么吃,更容易患糖尿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健委的研究人员在营养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Nutrient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GeographicalDistributionofDietar......

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标准》

12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标准》的通告。原文如下:现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标准》,编号和名称如下:WS/T828......

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白色脂肪组织蛋白与糖尿病、运动训练相关

一支丹麦研究团队通过对皮下白色脂肪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了与个体体重、2型糖尿病(T2D)状况、运动训练以及相关的临床或代谢特征相一致的蛋白质变化。正如他们在周三的《ScienceAdvance......

基因调控网络深度解读2型糖尿病发展,RFX6基因关键引领早期胰岛细胞缺陷

研究人员通过包括基因表达、遗传风险和功能数据在内的分析,已经开始揭示2型糖尿病(T2D)背后的基因调控网络,强调了转录因子编码基因RFX6的关键作用。《自然》杂志上周一报道称,研究人员依赖于细胞分类的......

能达到这个步速,糖尿病风险或降39%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行性慢性疾病,被公认为全球最常见的代谢紊乱之一。目前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为5.37亿,预计到2045年将达到7.83亿。步行,或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最简单廉价的方法。近日,发表在《英......

预防糖尿病,它比二甲双胍管用

《自然》11月16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一项全国性的生活方式改变计划可为糖尿病前期个体带来明显的健康改善。该研究基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糖尿病预防计划的评估,并提供了因果证据,表明行为改......

解密胰岛素:揭示真相,避免防治误区

明明自己每天都在打胰岛素,为什么血糖还这么高呢?70岁的王大爷,患2型糖尿病已有10余年,院外长期接受胰岛素治疗,近日因急性脑梗住院治疗,入院查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2.7%,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防治糖尿病需要中医药智慧

近日,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医药老年糖尿病防治与健康管理社区服务‘德年堂模式’”在解决防治老年糖尿病和照护老年重大慢病群体这两大社会性难题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研究与实践成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