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5-02 17:58 原文链接: 重科学轻技术:中国亟需去除职称歧视

  2012年2月,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包含500万元人民币)分别授予90岁的建筑学家吴良镛和92岁的物理学家谢家麟,以表彰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但是,自从2000以来,中国的国家科技一等奖在今年已经是第八次轮空了,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缺少长久且有影响的科技成果诞生。一种可能的解释认为中国的科研人员只关注发表科研论文而忽视了论文本身对技术的推动作用。 

  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发展极不平衡,基础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常常忽略他们科研论文对技术发展的意义,同时,工程技术人员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也常并不被重视。 

  论对科研项目的贡献上,技术人员(如工程师等)应该得到与科研人员同等的待遇或者奖励。 

  科研人员称霸 

  孟子曾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于人治。”用这句话用来形容中国目前的科研环境太贴切不过了,例如,在科研单位里,人们重科学而轻技术,科研人员一般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的待遇也相应地高于处于从属地位的技术人员。 

  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技术人员通过实验等对科研人员的想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如果没有工程人员的支持,科研人员的科研想法将不可能实现,与此同时,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也需要得到科研人员的正确引导。 

  工程技术人员对科研的贡献常常被忽略了,长期以来,这种科研文化导致中国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极不平衡。  

  技术投入缺失 

  在2010年,中国大约有13万篇科研论文被SCI期刊收录,在数量上处于世界第二位,但是这些文章的被引用次数却只处于世界第八位。这种数量与被引用次数的不对等让我们深思中国究竟有多少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被人们应用或者认可。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大多数科研项目中,其中一部分开支是用来购买实验仪器或者试剂的,但是中国“重科学轻技术”的文化使得中国技术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也就是说,我们的科研想法要借助于国外的科研平台才能实现。  

  其次,一个科研团队制造一些实验仪器其实并不难,但是在现行的科研评价体制中,写一篇高水平SCI的意义比徒手制作一个仪器要深远得多。从而导致中国的大量的科研经费流入国外的仪器或者试剂公司。  

  最后,重科学轻技术的科研文化导致一些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并不高,一些技术岗位的人力资源常常流失。  

  在现在的科研环境中,人们更看重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使得科研人员发表一篇科学文章的难度小于技术人员制造一台新的实验仪器,这种环境对科研人员晋级是有利的,但是对工程技术人员却很不利。此外,各种福利是与职称挂钩,许多高级工程师在感觉进一步晋级困难后逐渐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  

  技术人员需平等对待  

  事实上,科学和技术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技术推动科学发展,科学促进新技术诞生。就拿198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电子显微镜来说吧,它的诞生让人们能清楚地看到更精细的植物结构,这大大地促进了科学的进步。  

  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已认识到技术对科研文化的重要意义。例如,在加拿大汤普生河大学,技术和管理人员可以与科研人员得到同等的奖励和认可。  

  但是现阶段在中国,我们很难想象将一个研究员和一个工程师的待遇和地位相提并论。这实际上是封建思想影响的社会福利制度的产物,这种思想导致的职称歧视也是不公平的。 

  因此,中国缺少长久且重大影响的科研成就,而这样的科研成就需要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互相配合。例如,科研人员的科研想法需要技术人员的新方法或者新仪器的验证。 

  将职称去福利化,给每个有能力的人进行合适的地位是中国科研评价体系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进行的改革。

相关文章

高校教师的“卷”:不评不甘心,参评不顺心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逐步深化,随着国家宏观职称政策的颁布,省级高校教师职称政策也相继出台,高校教师职称制度不断得以深化和完善。2019年,人社部就明确表示:力争2020年底前完成各系列职称制度改......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意见和方案:改革教师评价体系

图片来源:网络,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特别是有关教师评价的相关改革,这在社会和行业内引发广泛关注。之所以会......

高校职称评审如何“破”与“立”?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特别是有关教师评价的相关改革,这在社会和行业内引发广泛关注。之所以会出台“改革方案”是因为长期以来,高校教师......

聚焦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改革还要过几道关?

为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中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等倾向......

聚焦两会:院士提议取消各类职称评审凭真本事竞争

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沈岩建议取消各类职称评审,弱化院士的社会影响力。连院士都认为职称评审问题多多,可见职称评审真的到了穷途末路了。......

评职称新政策,将影响一大批科研人员!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印发《关于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部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意见》强调,把品德放在职称评价的首位,重点考察科研人员......

评职称新政策,将影响一大批科研人员!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印发《关于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部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意见》强调,把品德放在职称评价的首位,重点考察科研人员......

云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

近日,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云南省教育厅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的通知》,着力破除束缚高等教育领域人才队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将选人用人权限全面下放到全省所有高等学校,最大限度激......

“帽子”系列谈:从前

童话故事喜欢以“很久很久以前”开头。这里要说的从前,就是没有“帽子”的年代,其实也算不上很久之前。1980年我读大学时,还有1984年我留校当教师时,除了学部委员,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帽子。什么时候开始有......

青海打破职称聘任终身制不将论文作为限制条件

本报西宁6月14日电(记者王锦涛)日前,青海省出台《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青海将建立职称聘任退出机制,打破职称聘任终身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不作硬性要求,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