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6-29 00:00 原文链接: 韩斌NatGenetics发文探讨重要研究进展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韩斌研究员,以及黄学辉博士在最新一期(7月)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发表题为“A crop of maize variants”点评文章,探讨了近期关于不同玉米品种的大规模重测序,以及比较基因组分析的三项重要研究进展。

  玉米是世界主要农作物之一,在很多国家被广为种植。玉米原产于中美洲,是一种喜温作物,生长期较长,需水量比高梁、谷子、大豆等旱粮作物要高,又分布很广,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每年约出产2亿吨玉米,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中国玉米产量居第二、巴西第三位。

  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很早之前,科学家就希望能绘制出这种植物的基因组图谱,2009年终于成功测序得出了玉米基因组的草图。但草图的完成并不代表我们对于这种古老的农作物有了全面的认识,还需要更深入的探索。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就对玉米基因组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遗传学分析。

  在第一项研究(Comparative population genomics of maize domestication and improvement)中,研究人员对75个玉米株系(包括野生玉米、美洲各地的传统品种和现代改良玉米品系)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并对玉米驯化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分析。

  研究发现玉米在经过人工驯化之后又产生了新的遗传多样性,并推测这很有可能是由于野生近缘物种的基因渗入所导致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数百个具有强烈选择信号的基因,并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在玉米的驯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研究数据还表明在玉米的驯化过程中,千百年前古代农民应用的人工驯化方法似乎比现代育种学家所使用的方法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第二项研究(Maize HapMap2 identifies extant variation from a genome in flux)则采用了一种复杂的群体遗传学模型来分析玉米基因组的复杂性,共鉴定了5500多万个遗传分子标记,同时发现染色体结构变异(SV)在玉米野生种和栽培种的基因组中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推测这些结构变异与很多重要的农艺性状具有密切的关联。

  研究人员发现虽然玉米在驯化过程中丢失了大量的多样性,但是在驯化后又形成新突变,增加了新的多样性。而且目前已发现数以百计的基因可能在从野生玉米驯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且这些基因对于现代育种似乎也很重要。最初驯化过程中的选择似乎比近代玉米育种中发生的选择强得多;现代杂种优势选育方法伴随出现了玉米基因表达的显著变化。

  最后这篇文章(Genome-wide genetic changes during modern breeding of maize)则阐述了现代玉米育种过程中的发生的基因组遗传变化规律。

  研究人员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来自不同地域以及不同育种年代的278份玉米自交系基因组进行了系统地比较分析,阐述了现代玉米育种过程中的发生的基因组遗传变化规律。

  研究发现玉米育种过程中涉及了上千个受选择的靶位点,其中包括编码蛋白的基因以及非编码调控区。同时发现在玉米育种过程中遗传多样性有所丢失,但群体中低频等位基因的不断累积,比例在不断增加。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四个具有系谱关系的中国自交系发现,育种过程中玉米基因组的同源区间能够产生广泛的遗传变异,而且这种变异非常迅速。研究还对这些变异类型(包括单碱基突变,插入缺失及基因拷贝数变异)的速率进行了准确的估算。

相关文章

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在可持续发展努力方面存在差距

根据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在使世界成为一个对人类和环境都更好的地方方面,陆地上的进展比海洋上的进展更成功。这种差异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它强调了较富裕国家所享有的优势可能正在破坏一种平衡。在联合国......

一种单细胞藻类细胞中有7个基因组

一种50多年前收集并在实验室中生长的单细胞藻类,原来是一个由曾经独立的生物组成的奇怪的集合体,里面有不少于7个不同的基因组。4月27日,相关成果发表于《当代生物学》。“据我所知,单个细胞中有7个不同的......

解码基因组“暗物质”,拓宽生命认知疆域

人类约有2万个基因,仅占DNA的2%,剩下的98%是什么?这些区域如同基因组中的“暗物质”,有待科学家去发现。非编码RNA(核糖核酸)是基因组“暗物质”中的一类重要分子,最近十几年才被发现。它们不仅在......

世界上最快的生物运动背后的巨大蛋白

科学家们发现了Spirostomum的超快收缩的分子基础,Spirostomum是一种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快速运动而闻名的毫米级单细胞原生动物属。利用从RNAi获得的高质量基因组,研究人员发现收缩结构,即......

2023年,基因组学革命“狂飙”到了哪一步?

2023年4月25日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科学家的这一发现,将生物学研究带入分子时代。携带着生命遗传信息的DNA,以如是美妙的姿态,于纳米级的空间内,传递着生物世界变化万端、生......

植物物种多样性有益于喀斯特森林土壤氮转化速率

植物物种多样性支撑生态系统结构和基本功能,是开展植被修复工程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多项证据显示,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有助于改善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现有研究表明,增加生态系统植物物种多样性可提高土壤有效氮水平......

“千人藏族基因组”重新评估藏人高原适应性特征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宿兵团队与西藏大学、西藏阜康医院等单位研究团队合作,利用大规模WGS(全基因组测序)数据,构建了首个藏族人群基因组参考面板(1000Tibetan-GenomePanel,1......

国家农作物良种推广目录发布

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记者从农业农村部18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目录紧紧围绕当前农业生产的用种需求,突出推介、引领、科普“三大定位”,重点推介......

科学家绘制番茄群体级别表观遗传变异图谱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热带作物学院教授王守创团队绘制出首个番茄的群体级别表观遗传变异图谱。通过研究,他们发现,在番茄育种历史过程中,群体DNA甲基化在多个维度上发生了巨大变异。相关研究为番茄遗传改良......

自然:二倍体蚕豆基因组解开全球蛋白质作物的变异之谜

丹麦奥胡斯大学StigUggerhøjAndersen等研究人员的最新发现表明,巨大的二倍体蚕豆基因组解开全球蛋白质作物的变异之谜。2023年3月8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研究人员介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