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07 08:49 原文链接: 中国审稿人,请你说“到”



《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RAA)主编、中科院院士汪景琇,近年接到不止一位美国年轻天文学者希望成为RAA审稿人的请求,希望他以主编身份出具一份确认信,以帮助这些年轻学者获得更多认可。

1665年,同行评议这种学术评审模式,被《英国皇家学会哲学学报》创始编辑亨利·奥尔登伯格引入学术论文的评价流程。如今,高质量的同行评议,成为顶级期刊与其他期刊区别开来的关键部分,更是科学家对学术界所作的最重要贡献之一。

对科学家来说,同行评议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无论如何都绕不过。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稳步提升,中国投稿人在国际学术舞台越来越活跃,期刊编辑对中国审稿人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但相较而言,中国学者对同行评议的参与度有着更大提升空间。

那么,我国科学家是否有必要作出更多审稿贡献?审稿工作就是纯粹作贡献吗?

审稿是责任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汪景琇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审稿是一种社会责任。”

《真菌多样性》《菌物学》等刊物编委、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蔡磊,做了道简单的算术题:1篇论文至少需要两个审稿意见,如果一个学者作为责任作者发表10篇文章,就需要20个审稿人作出贡献。那么这个学者需要为另外20篇文章提交审稿意见,才能在学术共同体内达到平衡。

结合自己的审稿经历,蔡磊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撰写审稿意见时,减少说空话,应当明确提出论文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指明是实验设计、技术方案、分析、写作、组织还是语言、陈述方面的问题。对于拒发或是需要重大修订的审稿意见,切忌给出“空洞”的意见。另外,他个人坚持的做法是,除了给出综合性的审稿意见之外,还附上批注过审稿意见的投稿原文。

而大幅拖延审稿时间的行为,牵扯到审稿人的责任心,蔡磊认为:“如果没有时间审,要及时告知期刊副主编。”

在中国科协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大力支持我国各类公共资金资助的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在我国中英文科技期刊上发表”。这就需要更多高水平的国内审稿人参与其中。

国内审稿人参与度有待提高

一份调查显示,《自然—通讯》2016年的所有投稿里,中、美学者投稿占比分别为21%和24%。但在同行评议的参与度上,美国审稿人占比达40%,中国审稿人仅占4%。

对于中国学者较少融入国际同行评议进程的原因,《细胞研究》编辑部主任程磊分析道:“国内学者常常在热门领域‘跳来跳去’,欠缺深入研究,那如何让期刊认可你的学术水平?不过近两年,至少在生命科学领域已经有很大改观,现在成长起来的课题负责人对于保持科研的专注度,始终有根弦。”

审稿人成长平台Publons联合创始人安德鲁·普雷斯顿,曾是凝聚态领域科研人员。对于期刊编辑很难找到合适的中国审稿人,他认为可能与审稿贡献在我国未纳入科研评价体系有关,致使部分学者对审稿邀请并不积极。

而在国际上,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在内的众多著名科研单位,在对科研人员进行年度工作评价及职位晋升评估中,都要求申请人提交过往审稿报告,作为评价其贡献的指标之一。

此外,普雷斯顿指出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原因是,中国学者名字重合度较高,并且即使是不同的汉字,字母表达也是一样的,如果作者又使用了缩写,就进一步提高了编辑找人的难度。日本、韩国也有同样的状况。

科学共同体需要中国科学家

审稿工作纯粹是科学家在作贡献吗?

普雷斯顿认为,参与同行评议,可以帮助科学家建立在国际同行中的声誉、第一时间掌握领域内前沿进展,同时通过反刍式研究投稿论文,也将促进其自身研究水平提升。并且,“中国审稿人意见出现越多,越有利于提升中国科学家整体的国际话语权。”普雷斯顿认为,“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全球科学共同体越来越需要来自中国科学家的推动。”

蔡磊建议,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拒绝自己本领域,尤其是小领域的审稿邀请。

同时,国内一些科学家正在呼吁,将包括审稿工作在内的各类学术贡献纳入科研评价体系,对基金资助机构来说,也应该鼓励研究人员参与更多同行评议,并做资助考量。

不过汪景琇指出:“审稿的保密制度还是必要的,以便规避其中的利益互联或冲突,保证审稿的客观和公正。”

相关文章

这个实验室《自然》《科学》论文成堆,原来幕后有帮手

科学研究正在经历一场风暴。风暴源于狂飙突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拥抱”还是“逃离”,成为摆在每位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选择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一群喝着网红咖啡、野心十足的年轻人选择了“拥......

一个无人踏足的重要发现!985教授发表经验

“张老师总是非常及时的给我们批阅论文,大多近乎重写。”“他经常凌晨还在看文献,一个快50岁的人了都这么拼,我们还有理由偷懒吗?”张强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教授,他对学生的指导与......

论文打破技术空白,30岁一作即将回国就职

刚刚博士后出站的胡鸿杰,以一作身份新发了一篇《自然》论文。结果,他的“电话被打爆”了。在论文发表仅一周时,下载量就已经超过了44000次。这篇论文由胡鸿杰所在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徐升团队完成,题目是......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库正式上线服务

近日,国家农业图书馆正式上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库,实现了全院学位论文特色资源本地化保存,增强了学术资源成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将有效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共享。国家农业图书馆自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

光明时评:严格本科论文抽检制度值得肯定

本科毕业论文要挤干水分了。据媒体报道,浙江省教育厅日前印发《浙江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实施细则(试行)》,明确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全省所有本科专业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

学者谈ChatGPT或带来论文造假

最近,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室OpenAI开发的全新“聊天机器人”ChatGPT风靡全球。作为一款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它不仅能和人展开互动,还能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定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甚至敲代码......

评职称,对论文、学历、奖项有新要求!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近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破解职称评审中的“一刀切”、简单化问题,进一步激发专业......

重磅|学术论文编写标准发布!

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大学、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中国科......

假期刊敲警钟人才评价要把好论文质量关

近日,北京审理的一起案件中,不法分子自印假期刊,制作山寨检索截图,供人发表论文,每篇论文收取200元至1000元不等的版面费;4年时间发论文10多万篇,牟利1800多万元。在很多单位,发表论文是获评职......

撤稿新高度|186篇中国学者的文章被撤回涉复旦等高校

2022年6月,Hindawi研究诚信团队利用审稿人活动数据库基础上的新的分析能力,在少数期刊的同行评议过程中发现了违规行为。初步调查的结果,Hindawi将撤回自2020年8月以来发表的16种期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