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5 16:50 原文链接: 《科学》子刊:癌症术后转移复发之谜终被解开!

  每一款疗法在获批上市的时候一定是因为“有确切疗效且疗效收益大于副作用”,的确,没有什么疗法是完美无缺的,都会有潜在的副作用,即使是最基础的外科手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癌症领域更不例外,不管是用了一个世纪之久的化疗,还是刚刚获批不到一年的CAR-T,可是手术切除肿瘤能有什么副作用呢?实际上,转移性复发就一直被认为是手术的副作用,但争议也不是不存在的,支持者认为是手术使得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导致了即使肿瘤全部切除也仍然会在其他部位复发。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本就是癌症的正常进展,可能在手术前就已经有少量癌细胞转移了,并不是手术的问题。

  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在最新的《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美国怀特海德生物医学研究所Robert A. Weinberg教授的团队给出了新想法和证据。他们利用乳腺癌小鼠模型发现,不是手术本身,而是手术带来的伤口在愈合过程中诱导炎症反应,从而促进了肿瘤的转移性复发。

  Weinberg教授目前也在MIT任教职,他是怀特海德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是癌症研究领域的先驱,以发现了人类第一个癌基因Ras和第一个肿瘤抑制基因Rb而“留名”。

  对于很多医生来说,告知患者“癌症复发了”甚至比告知患者诊断为癌症要困难和沉重得多,即使是乳腺癌这种临床预后比较理想的癌症,而一旦复发,治疗难度将成倍增加,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是死于复发。

  早在十年前就有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早期被检查出来的,只观察到局部肿瘤的乳腺癌患者其实癌细胞早就已经悄悄扩散到远处了。不过数量少,也没有肿瘤微环境的支持,不成气候,只能悄悄的蛰伏,勉强可以算是“无害”。关于这点还有一些更“极端”的发现,比如其实在原发肿瘤尚未成型前,癌细胞就已经进行了超早期转移了,今年年初还有研究为此提供了证据,同样是在乳腺癌小鼠中,研究人员表明这种现象是由巨噬细胞一手策划的。

  也就是说,沉睡的种子早就被埋下了,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那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去刺激它们,让它们“长睡不复醒”。其实免疫系统也是这么想的,Weinberg教授就发现,在小鼠中,免疫系统,更准确的说是T细胞的存在可以压制这些散装癌细胞向肿瘤发展。

  给小鼠注射少量的乳腺癌细胞,比如2.5×104个,如果是免疫系统完整的小鼠,那只有1%会出现肿瘤。即使把癌细胞数量再提升一个数量级(1×105),也只有30%,但对于免疫缺陷小鼠来说就是100%了。而没有了T细胞的小鼠,只需要20天,肿瘤的直径就能长到12mm。

  注射不同数量的癌细胞后肿瘤的发生率,从2.5×104到1×105

  既然即使不施加任何外力,T细胞对它们的控制效果就很强,那到底是哪个不长眼的刺激了蛰伏的癌细胞呢?好吧,其实这都是炎症的错。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炎症来自于手术的切口,它们伴随正常的炎症反应,作为伤口,它发红、发热、充血肿胀,这些都是炎症来过的痕迹。

  Weinberg教授查阅过去的临床研究发现,乳腺肿瘤切除术后,伤口愈合慢的出现转移性复发风险更大一些,而在围手术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酮咯酸则能够降低患者的转移性复发风险。这在包括阿片类药物在内的另外三种不同类型癌症镇痛药物种是都没有发现的。

  Weinberg教授团队自己的实验也观察到,模拟了手术伤口的小鼠与没有伤口的相比,肿瘤的发生率更高,体积也明显更大。

  研究人员对这些小鼠的血液进行了分析,发现炎性单核细胞的水平大幅度增加,而非炎性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水平则没有什么变化。单核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是体积最大的一类白细胞,也是免疫反应的重要参与者,在有炎症时水平升高,而且它属于未成熟细胞,可以继续分化成巨噬细胞。

  有伤口小鼠(蓝)和无伤口小鼠(灰)血液中炎性单核细胞在第1、第3和第7天时占白细胞的比例,在第7天显着增加

  咦?巨噬细胞?这不是癌症领域著名的墙头草吗?是了,这次的研究也发现,由癌细胞产生的趋化因子CCL2作用于炎性单核细胞,让它们分化成促进肿瘤生长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看来又被策反了……

  虽然伤口是不能避免的,但是抑制炎症我们有办法啊,研究人员给小鼠服用了非甾体抗炎药物美洛昔康,抑制了炎症反应后,伤口愈合的速度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和不服药的小鼠相比,即使长出了肿瘤,体积也要小得多,一部分免疫能力强的小鼠甚至还能将小肿瘤消灭掉。

  这是第一个关于肿瘤切除术副作用的系统性证据,Weinberg教授也表示,他们迈出的是重要的第一步,未来可能会使用像非甾体抗炎药物之类的作为联合治疗,以控制手术带来的副作用。


相关文章

全国首例!梁霄主任医师远程实施胆囊切除术

2月27日消息,据国资委网站,2月16日,在电信5G网络的加持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梁霄主任医师通过国产原研微创手术机器人操作台,向万里之遥的新疆兵团阿拉尔医院手术室内机械臂不断发出手......

攻击癌症细胞:脂质纳米颗粒有望“大显身手”

在应对新冠肺炎的鏖战中,脂质纳米颗粒(LNP)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引发极大关注。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月22日报道指出,除用于研制新冠疫苗,LNP还可应用于治疗癌症等疾病,不过科学家们仍面临着降低其毒性,......

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与人类癌症风险增加直接相关

如今,全球的饮食模式正在被相对廉价、高度适口和即食的超级加工食物(UPFs,ultra-processedfoods)所主导,然而,与超级加工食物相关的癌症发生和死亡率的前瞻性研究证据却非常有限。近日......

CancerRes:癌症中的胶原蛋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组织由细胞和非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ECM)组成。细胞外基质蛋白的主要种类是胶原蛋白、糖蛋白和蛋白多糖,它们在三维网络中组织。虽然ECM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为组织中的细胞提供物理支持,但它在调节细胞行为方面......

召回产品、裁员、减少业务,癌症分子诊断公司宣布重组

癌症分子诊断公司Epigenomics近日宣布重组,其中包括召回其基于EpiproColon血液的结直肠癌测试、裁员和减少剩余业务。该公司在柏林和圣地亚哥设有办事处,表示将只在两个地点保留足够的员工以......

端粒、线粒体、炎症“关系匪浅”衰老三标志共同作用可防癌

随着年龄的增长,染色体的端粒逐渐缩短。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当端粒变得非常短时,它们会与“细胞的发电厂”线粒体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会触发一组复杂的信号通路,并引发炎症反应,从而破坏可能癌变的细......

超加工食品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对超加工食品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评估。超加工食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大量加工的食品,如碳酸饮料、大规模生产的包装面包、许多即食食品和大多数早餐麦片。这种食品通常相......

权威专家:中国的癌症一半以上都可预防

首届保亭健康高峰论坛暨院士大讲堂2月7日至8日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行。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兼医学院院长董子钢在作学术演讲时认为,中国虽是新发癌症绝对值和相对值高企的国家,但中国的癌症一半以上都可......

新干细胞疗法为绝症动物延寿

癌症是狗的主要死亡原因,当它们被诊断为晚期绝症时,通常没有可用的治疗选择。据最新一期《干细胞研究与治疗》杂志报道,新加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使用干细胞精密工程技术来治疗患癌犬类的新方法。在这项研究中,新......

美甲要小心!这种罕见癌症会长在手指头

在一次前往牙科诊所就诊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LudmilAlexandrov教授坐在等待区顺手拿了一本杂志翻阅起来,出于工作性质,他读到一篇文章的时候顿时来了兴趣,文章里面写了一位选美选手的手指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