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27 10:36 原文链接: 科学家提出对付强迫症和亨廷顿舞蹈症新思路

  爱干净是好事,但有洁癖就未必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团队在小鼠脑子里动了一点手脚,这些小鼠的洗脸行为就变得根本停不下来。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实验证明大脑纹状体的星形胶质细胞有助于控制小鼠的强迫症样行为。近日这项研究发表在《神经元》期刊上。

  动动纹状体,洗脸难自已

  纹状体是大脑基底神经节之一,具有调节肌肉张力、协调各种精细复杂运动的功能。早在2007年,美国杜克大学华裔教授冯国平就在《自然》上发表论文,第一次报告了纹状体和强迫症之间的关系。

  冯国平等人发现,当纹状体中缺少了一种蛋白质后,小鼠反复抓洗自己的脸,直到皮破血流都不收手,同时还表现得焦躁不安。这种症状可以被基因治疗改善。

  在最近这项研究中,UCLA神经生物学教授Baljit Khakh团队盯上了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的钙信号。

  大脑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其中星形胶质细胞就占40%~60%。星形胶质细胞有多种形式的钙信号。

  论文第一作者、在UCLA做博士后的于欣竹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人们对星形胶质细胞钙信号的功能依然了解甚少。科学家面临的一大障碍就在于很难在特定的发育阶段和特定的脑区减弱这些信号。”

  这一次,Khakh团队开发出一种精巧的方法,特异性地减弱了成年小鼠大脑纹状体中的星形胶质细胞钙信号。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处理的小鼠在焦虑情绪和运动能力的相关测试中表现相当,但把其放进一片开阔空地或是一个干净的房间时,它们就倾向于躲在角落里拼命梳洗打扮。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处理组小鼠花在自我修饰上的时间是普通小鼠的450%。

  对付强迫症,需要新思路

  小鼠的洗脸行为是一种由大脑纹状体控制的本能行为,Khakh团队认为,过度自我修饰的行为与强迫症表型有关。

  “强迫症是一种认知障碍导致的习惯性行为。比如一个人在意识层面明明知道门已经上锁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三番五次跑回去检查。”未参与这项研究的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徐林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而纹状体,恰恰就与‘习惯’的形成密切相关。”

  人类的强迫症与大脑皮层等脑结构有关,科学家也发现了许多可能影响强迫行为的大脑区域。但目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对40%~60%的强迫症患者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科学家有必要从新的思路出发,揭示强迫症的内在机制,我们的工作证明,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强迫症的发病机理,并且指出了一个潜在的治疗方向。”于欣竹说。

  在另一种著名的神经性疾病——亨廷顿舞蹈症中,患者最早也会表现出强迫性的症状。如果人为培育出患有亨廷顿舞蹈症的模型小鼠,这些小鼠一样会有强迫症样行为,具体表现就是不停整理自己的仪表。

  那么,亨廷顿舞蹈症小鼠的“臭美”行为是不是也和星形胶质细胞的钙信号有关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种行为可以被一种与星形胶质细胞钙信号关键过程有关的阻断剂所缓解。“这就有意思了。”徐林说,“研究人员发现小鼠身上两种不同来源的强迫行为,有着非常相似的内在生理机制。”

  这是否意味着,无论是亨廷顿舞蹈症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强迫行为,都有可能通过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钙信号来进行干预呢?

  继续深入,争取造福患者

  “我们的这项工作,首次将精神障碍与特定大脑回路的星形胶质细胞变化联系起来。”于欣竹说,“我们期待这个结果能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应用。”

  徐林表示,他希望看到有关星形胶质细胞钙信号来源的研究结果。“如果我们知道钙信号从哪里来,就可能调控它的来源,这样可能更容易调控神经和胶质细胞的共同活动,从而更有希望转化为临床应用。”

  对Khakh团队来说,他们的工作还将继续深入下去。于欣竹说:“我们目前正在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对其他精神障碍的作用。我们还培育出了新的转基因小鼠,这将使我们能够研究在不同发育阶段全脑星形胶质细胞的整体功能。”

相关文章

疫情是否给你留下了“强迫症”

随着防疫进入常态化,人们的生活也逐渐趋于正常。然而很多人发现,疫情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似乎没那么容易消除,很多人疫情期间养成了一些新习惯:每过一会儿就必须去洗洗手,而且洗得特别仔细,不然就没办法做别的事情......

氟伏沙明联合哌甲酯缓释剂型治疗难治性强迫症

强迫症(OCD)是临床常见的致残性精神障碍,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主观痛苦及功能损害。即便接受了最佳的循证学治疗,仍有大约30%的强迫症患者无法获得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很多治疗有效的患者也存在明显的残留症......

科学家提出对付强迫症和亨廷顿舞蹈症新思路

爱干净是好事,但有洁癖就未必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团队在小鼠脑子里动了一点手脚,这些小鼠的洗脸行为就变得根本停不下来。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实验证明大脑纹状体的星形胶质细胞有助于控......

强迫症是哪些精神障碍的高危因素?

强迫症(OCD)常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然而,相关信息主要来自横断面研究;探讨强迫症与继发其他精神障碍风险的纵向研究较为缺乏,且这些研究往往存在一系列方法学问题,如所探讨的转归诊断范围较窄、易出现回忆偏倚......

强迫症相关人类基因变异找到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遗传学论文报告称,科学家成功鉴别出与强迫症(OCD)相关的人类基因变异,找到了受这些变异影响的基因及神经通路。分离和表征这些基因,将帮助我们理解这种疾病背后的生......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通讯》关联强迫症的基因近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的一篇文章鉴别了与强迫症(OCD)相关的人类基因变异。研究人员找到了受这些变异影响的基因及神经通路。分离和表征这些基因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这种疾......

强迫症或许是遗传的!Nature子刊揭示强迫症基因

你身边可能会有这样一类人:出门总觉得自己忘记上锁,又得回家确认一次;一遍又一遍地洗手却还嫌不够干净;考试时一道题目反复检查以至于效率低下。这些人不一定是“处女座”,他们可能患上了“强迫症”obsess......

Cell发布重大成果:无创刺激大脑深部区域

深部脑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是由拉斯克奖得主AlimLouisBenabid发明的一种医疗方法,可以改善衰弱性,出现治疗抗性的脑部疾病,但这种方法需要手术穿过多层组织......

Cell光遗传学重要成果:三年颠覆一个旧理论

手机收到新消息你是不是一定要马上打开?看书学习的时候你有没有总在走神?这些在生活中很常见的行为,常常令人联想到强迫症和多动症。实际上,真正的疾病有着非常严重的表现。强迫症OCD患者无法控制自己停止特定......

《GenomeBiology》:上海交大参与发表强迫症研究成果

报道:在2014年3月份的《基因组生物学》(GenomeBi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哈佛-麻省理工博德研究所(TheBroadInstituteofMITandHarvard)、麻省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