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26 15:28 原文链接: 磷酸钙介导的高分子量基因组DNA转染细胞实验

下述方法是对 Graham 与 Van der Eb(1973) 建立的磷酸转方法的改进,用高分子量基因组 DNA 代替了质粒 DNA。这一方法对建立稳定的携带补充宿主染色体基因突变的转染基因的细胞系尤其有用(Segeetal.1984,Kingsley et al.1986)。本实验来源于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下册,作者:〔美〕J. 萨姆布鲁克 D.W. 拉塞尔。


实验材料

指数生长的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物

试剂、试剂盒

CaCl2甘油HEPES 盐缓冲液异丙醇NaCl基因组 DNA带有选择性标志的质粒细胞生长培养基

仪器、耗材

聚乙烯试管Shepherd’s crook组织培养皿

实验步骤

材料

缓冲液与溶液

贮存液、缓冲液与试剂的成分见附录 1。
稀释贮存液至所浓度。

CaCl2(2mol/L)
过滤除菌,分装成 5 ml 的等份冻存。

甘油(15%V/V)1XHEPES 盐缓冲液。
HEPES 盐溶液过滤除菌,使用前加入离压灭绝的 15% 的甘柚。

HEPES 盐缓冲液
21 mmol/LHEPES
0.7 mmol/LNa2 HPO4
137 mmol/LNaCl
5 mmol/LKCl
6 mmol/L 右旋葡葡糖
调节 pH7.10, 过滤除菌;分装成 25~50 ml 的等份冻存。转染前溶解,取少量测定 pH, 如有必要重新调至 pH7.10。

异丙醇

NaCl(3mol/L)
过滤除菌, 室溫保存。

核酸与寡核苷酸

基因组 DNA
按第 6 章方案 3 所述,从适当的细胞中制备高分子量 DNA, 用 TE 缓冲液(pH7.6) 稀释 DNA 至 100ug/m。转染每 90 mm 培养皿的细胞大约需要 20~25ug DNA。
转染细胞前,基因组 DNA 必须切成 45~60kDa 大小(见步骤 2 与 3)。最好在预实验时按下述方法确定剪切 DNA 的条件:用规格为 22#的针头剪切 2 ml 的各等份高分子量 DNA, 剪切不同次数(如 3,4,5 或 6 次)。进行 0.6%(m/V) 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或 SYBR 金染色。用线性噬菌体λDNA 的单体或二聚体作标记,优化其他搡作步骤需要将剪切成适当大小的 DNA 用无细咆的培养皿进行第 9 步操作。

带有选择性标志的质粒
选用,见第 3 与 12 步的注释。

培养基

细胞生长培养基(完全培养基与选择性培样基)

特殊设备

聚乙烯试管(12 ml)

Shepherd’s crook(弯头吸管)
末端带勾的硅化玻璃巴氏吸管

组织培养皿(90 mm)

细胞与组织

指数生长的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物

方法

1. 实验第一天,以每 90 mm 培养皿 5x105 个细胞的密度,用适当的含血清生长培养基将指数生长的细胞(如 CHO 细胞)铺至培养皿上,在含 5%CO2 的 37°C 孵箱内培养细胞 16 h。

2. 第二天,按预实验确定的次数用规格为 22#的针头将高分子质量的 DNA 剪切成 45kb 至 60kb 大小的片段(见材料部分关于基因组 DNA 的说明)。
每 90 mm 培养血的细胞需 20~25ug 基因组 DNA 转染。

3. 加 0.1 体积的 3 ml/LNaCl 与 1 体积的异丙醇沉淀 DNA。用弯头吸管收集 DNA。将沉淀沿试管壁导入另一装有 HEPES 缓冲液(每 12~15ugDNA lml) 的试管内。37°C 轻轻旋转试管 2 h 以重新溶解 DNA。在继续下面的实验前确保所有的 DNA 都已溶解。
如果共转染选择性标志(见下面第 12 步的注释), 则加适当质粒溶液于基因组 DNA 中至终浓度 0.5ug/ml。

4. 取每等份 3 ml 的剪切的基因组 DNA 置于 12 ml 聚乙烯试管中(每等份 DNA 可用于转染 2 个培养皿)。
不同细胞系的转染效率不同,不同的筛选方法也会导致转染效率的差异。一般来说,要得到 3~10 个稳定转染体必须转染大约 15~20 个培养皿的 CHO细胞。

5. 轻轻旋转各等份基因组 DNA,滴加入 120ul 2mol/LCaCl2 以形成磷酸钙-DNA 沉淀物。室温下放置试管 15~20 min, 溶液将变混浊,但不会形成可见的沉淀团块。

6. 吸去两个培养皿中的培养基(步骤 1), 每一培养皿中轻轻加入 1.5 ml 磷酸钙-DNA 沉淀物,小心地旋转培养皿使沉淀覆盖细胞层,室温下放置 20 min, 期间旋转培养皿一次。

7. 轻轻加入 10 ml 预热(37°C) 的生长培养基于各培养皿。在含 5%CO2;的 37°C 孵箱内培养细胞 6 h。

8. 重复步骤 5~7, 直至所有培养皿的细胞都有磷酸钙-DNA 沉淀物覆盖。

9. 培养 6 h 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培养皿的细胞。可见"胡椒状"沉淀附于细胞上,沉淀不是粉末状的,也不是团块状的。
在光镜下要靠经验判断什么是"胡椒状"沉淀. 如果此时看到粉末状或团块状的沉淀,则终止实验。此步操作不能形成"胡椒状"沉淀或第 5 步溶液能变浑浊是由于所用 HEPES 缓冲盐溶液 pH 值不正确,第 5 步培养时间过长,或者是 CaCl2 或 DNA 浓度不合适造成的。

10. 大多数情况下,此时用甘油处理会增强转染效率。用甘油使细胞休克:

a. 吸去含磷酸钙-DNA 沉淀物的培养基。

b. 每培养皿细胞中加入预热至 37°C 的 1xHEPE 配置的 15% 甘油 3 ml。室温下培养不超过 3 min。
应注意 HEPE 缓冲液中的甘油不能与细胞接胜时间过长。最佳时间范围很窄,不同细胞系不同,不同实验室不同,因此一次只处理几个培养皿, 并应考虑到吸去甘油缓冲液的时间。不要超过最佳培养时间。时间要以秒来计算!

c. 吸去甘油 HEPE 缓冲液,快速用 10 ml 预热的培养基洗涤培养皿 2 次。

d. 加入 10 ml 预热的生长培养基,于含 5%CO2 的 37°C 孵箱内培养 12~15 h。

11. 用 10 ml 新配制的生长培养基换液。继续在 5%CO2 的 37°C 孵箱内过夜培养。

12. 此时(第 4 天)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应呈正常形态。可用胰酶消化细胞并用选择性培养基重新培养,继续培养 2~3 周以形成互补与/或抗性克隆。每 2~3 天更换培养基一次。
筛选期的长短、重铺细胞的密度与筛选条件均取决于互补或筛选的突交或基因《此步重铺细胞的密度最好在每 90 mm 培养皿 2.5X105 至 1X106 细胞之间。此参数根据用不同数目的细胞铺培养皿(不作转染)并进行筛选的经验而确定。从逻辑上讲,应该使细胞密度尽可能大同时又可有效地杀死非互补或无抗性的细胞。
共转染(如,用赋予宿主 G418 抗性的质粒)可用于区分转染体与回复体。有些突变细胞系的回复频率可高达 (即百万分之一的细胞). 假阳性结果就很成问转染頻率通常为 2X10-7,共转染频率为,10-8。将选择标志(如 G418 抗性)与要筛选的突变/基因偶联可以消灭假阳性。详细说明见信息栏中的共转化。

13. 然后,克隆并繁殖单个克隆以用于检测(方法见 Jakby and PaStan l979 及第 16 章 16.18 步骤 7)。
用预冷的甲醇固定细胞 15 min, 然后室温下用 10% Giemsa 染色 15 min, 流水冲洗,这样可以纪录细胞克隆数目。Giemsa 染液应使用前用磷酸盐缓冲液或水新配置,用 Whatman1 号滤纸过滤。



相关文章

DNA打印机升级迭代PCR检测相关标准再更新

PCR检测——ISO标准发布近日,由上海海关主导制定的2项ISO标准正式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并发布。这两项ISO标准是:《ISO/TS20224-10:2024分子生物标记分析——食品和饲......

NatureMaterials|南京邮电大学汪联辉/高宇/晁洁智能DNA纳米器件,精确溶栓!

南京邮电大学汪联辉、高宇及晁洁共同通讯在NatureMaterials在线发表题为“AnintelligentDNAnanodeviceforprecisionthrombolysis”的研究论文,该......

Cell:揭示蛋白PARP1形成的超级胶水对DNA损伤的修复至关重要

我们的DNA会不断受到损伤和修复。最严重的损伤发生在DNA断裂成两段时,即DNA双链断裂。它会产生两个松散的DNA末端,如果不加以修复,就会导致细胞死亡。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生物......

2023年美国质粒DNA制造市场规模达到18968万美元

2023年美国质粒DNA制造市场规模达到18968万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达到115044万美元左右,2024年至203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9.57%。访问我们的医疗保健数据智能工具,其中包含100......

超过100个与DNA损伤相关的基因被发现

威康桑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及其剑桥大学英国痴呆症研究所的合作者进行了一项新研究,旨在确定细胞健康的生物学原理并确定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关键基因。研究人员通过对近1,000个转基因小鼠品系的系统筛选,发现了......

Nature最新文章:基因测序游戏规则正在被改写,速度翻倍,仅需数小时

超高速测序推动基因组诊断快速发展简化的DNA和RNA测序工作流正在帮助临床医生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提供迅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    约十年前,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默多克......

Nature发布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大技术,首位中国科学家成果入选

2024年1月22日,《自然》发布了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大技术——大片段DNA插入、人工智能设计蛋白质、脑机接口、细胞图谱、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3D打印纳米材料和DeepFake检测。七大技术中,生......

古DNA研究对东亚豹母系遗传历史提出新见解

1月15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西北大学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导完成的题为《古DNA准确鉴定湖南老司城遗址残缺头骨以及东亚豹母系遗传历史新见解》(AncientDNAunrave......

癌症“照妖镜”——游离DNA助力肿瘤早期探查

“人体细胞也有生命周期。细胞衰老凋亡后,细胞内的物质会渗透出来。其中,DNA会随之‘崩裂降解’,进入血液,成为游离DNA。”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肿瘤细胞的游离......

研究揭示双加氧酶的低复杂度结构域调控DNA氧化去甲基化

《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ureStructural&Molecular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杜雅蕊/徐国良团队完成的题为Auto-supp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