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6-12 18:00 原文链接: 研究表明人类一周摄入的塑料相当于吃一张信用卡

  2019年6月12日,新加坡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网站发布消息,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人们平均每个星期可以摄入大约5克塑料,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重量。

  近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castle)公布了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委托所做的《净塑自然》(No Plastic in Nature)研究报告,指出全球人均每周摄入约5克塑料微粒,年摄入量超过250克。纽卡斯尔大学研究员通过整合数据发现,塑料微粒已经污染了人类消耗的空气、食物和水。全球塑料微粒摄入最大的来源是瓶装水和自来水。在所研究的食品中,贝类、啤酒和盐中的塑料含量最高。因为牛奶、大米、小麦、玉米、面包、意大利面和油等主食的微量塑料污染还有待研究,所以塑料微粒的影响可能被低估了。目前摄取塑料微粒会造成什么样的健康影响仍属未知,但这些塑料微粒可能会释出有毒物质,有些小到可以渗透人体组织,引发免疫反应。

  世界自然基金会称,全球政府对散播到环境和食物链中的塑料微粒实施措施不足,解决塑料污染危机需要全球的努力。

相关文章

持续推动塑料可持续发展,巴斯夫亮相国际橡塑展

4月23日,巴斯夫在CHINAPLAS2024国际橡塑展上展示了一系列基于循环解决方案的共创成果。据介绍,巴斯夫一直倡导“碳索之路,携手同塑”,旨在推动塑料行业向迈向更可持续、更具循环性的未来。这一旅......

最新研究发现:水烧开后过滤再喝可防止84%的纳米/微塑料摄入!

在日常生活中,纳米/微塑料颗粒(NMPs)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NMPs似乎无处不在——水、土壤、空气,甚至是人类心脏、胎盘中。它们不仅对生态系统构成威胁,也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潜在影......

首次证明:生物降解塑料在深海中也能被降解

日本6家机构共同宣布,生物降解塑料 (聚乳酸除外)即使在深海也能被微生物分解,这一发现是世界第一次。这些研究机构来自东京大学、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群马大学、产品评价技术基础机构、产业技术综合研......

瓶装水中会存在塑料吗?看看研究人员怎么说

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称,使用最新的检测技术,研究人员在美国三种畅销瓶装水中发现大量微小塑料颗粒:每升瓶装水中发现了11万-37万个塑料颗粒。其中,90%......

“以竹代塑”——减少塑料污染建设绿水青山

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竹子作为速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是塑料的重要替代品。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为减少塑料污染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以竹代塑......

“以竹代塑”,多家上市公司早早布局

11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重点产......

瓶装水暴晒后还能喝吗?

目前常用的软饮料瓶结构稳定,即便夏季高温使得瓶子出现轻微变软情况,也不会导致瓶体结构出现变化。有实验表明,高温环境下测试的3款常见品牌的矿泉水均未检测出有害物质,矿泉水的状态、色度、滋味、气味等也没有......

惠及你我!塑料垃圾回收再利用新技术,差异这么大竟然还能转化!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项新技术,能够将塑料回收再利用,并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物质——表面活性剂。这种表面活性剂可以用于制造肥皂、洗涤剂等产品。尽管塑料和肥皂在质地、外观以及使用方式上存在......

黑龙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

百年老道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较早开发的老城区,沧桑与机遇并存,问题与挑战并存,曾有着诸多难以破解的环境问题,也曾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诸多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方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哈市道外生态环境局有效......

“氢呼吸”策略解决白色污染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塑料,小到一根吸管、大到一辆汽车都需要塑料。然而,大规模的塑料生产在给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给自然界带来了灾难。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迫在眉睫。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