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迪卡拉纪早期到寒武纪第三期约120 Myr内,地球经历了埃迪卡拉纪生物事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最后一次雪球事件的结束以及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等一系列特殊的地质事件。前人研究提出,新元古代到早寒武世全球海洋的氧化还原条件可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新元古代大氧化事件(NOE),氧含量的增加可能有利于生物大爆发。但随着研究程度的加深,海水的氧化还原结构还存在较大争议。

  氮是生命必须的营养元素,生物可利用氮的供给增加有利于产生体积更大的初级生产者。为了更好地约束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时期海水的氧化还原结构、生物可利用氮的供给情况以及与生物演化之间的关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春芳团队,在前期对埃迪卡拉纪到寒武纪过渡时期华南海洋碳、氮和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Cai et al., 2015)的基础上,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Timothy W. Lyons研究团队进一步合作,选择了扬子盆地斜坡地区埃迪卡拉纪到寒武纪第三期的钻孔剖面,对其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碳、氮同位素分析。结合这一时期华南已有的氮同位素数据(图1),系统论证了扬子地区从埃迪卡拉纪早期到寒武纪第三期氮循环的演化,提出扬子海洋氧化还原结构总体为上下分层,相比于中元古代时期生物可利用氮供给增加。其氮循环演化模式如下(图2):

  (1)埃迪卡拉纪早期华南氮同位素的平均值最高(5.3‰),研究剖面的氮同位素平均值要比华南其他剖面同时代地层高约2.7‰。据此提出,研究剖面所在的上扬子开放斜坡地区相对于其他更局限的地区具有更强烈的反硝化作用。上扬子斜坡地区可能缺氧上升流发育,氧化还原界面较高,表面硝酸盐储库被还原消耗得最明显。尽管如此,表层水体依然存在生物可利用硝酸盐,氧化还原界面可能在透光区底界附近。丰富的硝酸盐供给促进了埃迪卡拉纪宏体多细胞藻类的演化,同时浅水的氧化条件给多细胞动物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环境。

  (2)埃迪卡拉纪晚期华南氮同位素的平均值下降,扬子近岸地区的氮同位素平均值在0‰附近,说明受固氮作用影响增强,可能是由于当时扬子古地理比较复杂,近岸地区水深下降,使之与开放海域隔离形成寡营养海造成的。

  (3)寒武纪第二期末期镍钼多金属层附近华南氮同位素值下降到最低(最低值-7.5‰),说明发生氨的不完全吸收作用。通过分析沉积物中的碳氮关系,提出当时的溶解NH4+可能分布在局部硫化水体,溶解NH4+的形成可能跟硫酸盐还原有机质厌氧氧化有关。这一时期扬子海氧化还原界面可能透光区内部,较浅的氧化还原界面可能跟华南小壳动物群灭绝有关。

  该研究综合了研究剖面和华南其他地区已有的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和古地理等相关资料,首次发现华南埃迪卡拉纪氮同位素具有盆地梯度,并对氮同位素的盆地梯度提出了模型解释。同时,首次论证了沉积岩中总有机碳与总氮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厘定第二期末期镍钼多金属层附近,深水溶解NH4+的存在位置与形成机理。

  研究成果发表于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相关文章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一成果入选氮循环十大科学进展

4月1日,第四届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同期发布2021年度氮循环十大科学进展。记者获悉,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创新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氮沉降促进热带森林捕获大气碳”......

纳米多相催化剂驱动的氮循环电化学的研究进展

2022年5月30日,NanoResearchEnergy(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2790-8119)副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孙旭平教授发表题为“Recentad......

氮循环功能基因的生物地理学分布格局研究获进展

微生物(细菌和古细等)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驱动者。阐明微生物生物地理分布及其驱动过程对于预测环境变化将如何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非常重要。以往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常常聚焦在物种的层面。然而,越......

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可以解释地球氮循环?

微生物(细菌和古细等)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驱动者。阐明微生物生物地理分布及其驱动过程对于预测环境变化将如何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非常重要。以往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常常聚焦在物种的层面。然而,越......

研究人员发现氮循环在我国对碳水循环的影响研究获进展

氮气占地球大气的78%,氮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并广泛存在于蛋白质、DNA和叶绿素中。作为生物圈内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氮循环将大气、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链接起来,影响着生物地球物理化学过程。......

研究揭示扬子海洋氮循环与氧化还原界面的协同演化模式

在埃迪卡拉纪早期到寒武纪第三期约120Myr内,地球经历了埃迪卡拉纪生物事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最后一次雪球事件的结束以及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等一系列特殊的地质事件。前人研究提出,新元古代到早寒武世全......

研究揭示扬子海洋氮循环与氧化还原界面的协同演化模式

在埃迪卡拉纪早期到寒武纪第三期约120Myr内,地球经历了埃迪卡拉纪生物事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最后一次雪球事件的结束以及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等一系列特殊的地质事件。前人研究提出,新元古代到早寒武世全......

湿地岸边氮循环反应的研究进展

湿地岸边带作为连接内陆水体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交界面,不仅是氮循环反应的“热区”,亦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高释放区。前期大量研究表明湿地岸边带系统能够有效拦截陆源污染和净化水体,但其微观机理仍不清楚。中......

土壤氮转化功能微生物对季节降水变化响应研究取得进展

季节降水变化日趋严峻,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组成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氮素是生物体赖以生存的大量元素之一,也是导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子。因此,参与土壤氮循环的功能微生物不仅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

生态中心在水生态系统厌氧氨氧化氮循环研究中取得进展

目前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干扰,已远大于其他元素,极大地加速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引发严重的氮循环失衡、氮污染加剧、温室气体排放增多等不良效应。据估算,全球只有约40-60%的氮是通过反硝化生成氮气回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