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08 16:20 原文链接: 肠道噬菌体群或可作为RA出现临床症状前的生物标志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全球发病率为1%。罹患RA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流行病学因素和全身免疫失调,其中RA的遗传率估计为40%-60%,在确诊的RA患者的一级亲属(FDR)中,家族风险明显增加。在具有RA风险的FDRs中,即使血清中没有RA相关自身抗体,部分个体也会出现黏膜炎症,即产生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抗CCP和RF的出现要早于RA的病理发生,它们的出现以及血液中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生物标志物可用于预测RA的发生。

  RA具有黏膜起源假说,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在RA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RA患者的微生物群以Prevotella copri为主,富含革兰氏阳性菌,同时双歧杆菌、革兰氏阴性拟杆菌和厚壁菌减少。Prevotella copri的富集在RA患者显示出临床症状之前就存在,说明肠道Prevotella copri或与RA的发病机制有关。肠道噬菌体可对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疾病等作出响应,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表明噬菌体或可作为生物标志物预测疾病的早期发生。例如在糖尿病易感儿童队列中,特异性的肠道噬菌体基因组特征先于1型糖尿病发生而出现,且疾病相关的噬菌体与肠道菌群的组成有关。此外,肠道噬菌体不仅能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而且可附着于黏膜表面,影响菌群的定植和宿主黏膜免疫的发展。那么,肠道噬菌体在RA的病理过程中有什么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2021年5月12日,来自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的Breck A. Duerkop在Cell Host & Microbe杂志上发表题为Individuals at risk for develop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harbor differential intestinal bacteriophage communities with distinct metabolic potential的文章,同期杂志也发表题为A phingerprint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development? 的评论性文章。研究通过对RA患者的一级亲属(有/无anti-CCP抗体)和健康对照进行肠道噬菌体分析,发现有RA风险的个体其肠道噬菌体组主要由Lachnospiraceae噬菌体组成,起源于不同的生态系统,但肠道噬菌体的组分因为CCP血清学的不同而不同。噬菌体编码的辅助代谢基因(AMGs)与anti-CCP状态有关,即这些噬菌体直接影响微生物群的代谢和免疫调节能力。

  

  

  研究招募了25名被试,包括16名RA患者的一级亲属(FDR),9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肠道噬菌体组分析。其中8名FDR能够检测到anti-CCP3定义为CCP+组,另8名FDR定义为CCP-组。选择具有RA风险的人群更有可能鉴定出促进RA发展的噬菌体,而不是那些被RA影响的噬菌体;其次,对风危人群中噬菌体群落的分析可以用来补充现有的临床诊断工具,从而更好地预测未来RA的发展。

  研究人员从粪便宏基因组中鉴定出660个预测的噬菌体相关片段,随后综合利用CRISPR-spacer同源和基于序列与已知噬菌体比对等方法将肠道噬菌体与相应的细菌宿主相匹配。发现不同的anti-CCP血清学状态对应不同的肠道噬菌体群落,CCP+组和CCP-组中都富集靶向类杆菌科细菌(Bacteroidaceae)的噬菌体,而CCP+组中靶向链球菌科细菌(Streptococcaceae)和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的噬菌体增加。研究显示这些细菌家族与炎症和自身免疫相关,因此RA风险人群中靶向这些细菌的噬菌体出现富集或表明噬菌体可能通过靶向这些关键的细菌类群,从而参与RA的发病过程。

  细菌代谢的改变与炎症具有相关性,对噬菌体基因组中编码辅助代谢基因(AMGs)进行分析,发现人群中具有不同的AMG图谱。例如CCP+组富集的几种噬菌体都携带phnP,这个基因编码磷酸酯酶,是磷酸降解途径的一部分,被认为是肠道细菌磷同化的重要部分,也是RA药物反应性的预测因子。同时,修饰宿主细菌脂多糖AMG仅在CCP+噬菌体出现,或在CCP+噬菌体数量增加,而CCP-噬菌体的AMGs则与肽聚糖生物合成有关,意味着RA相关人群的肠道菌群在细菌抗原性和细菌适应性发生改变。分析各组别核心噬菌体的AMGs基因,发现CCP+组的核心噬菌体代谢基因与靶向Flavonifractor sp.噬菌体相关,而CCP-组则与靶向Bacteroides sp.噬菌体相关。与健康对照相比,靶向Lachnospiraceae(Clostridium scindens)和Actinomyces (A. oris) 的噬菌体分别在CCP+组和CCP-组增加。

  总的来说,文章鉴定出RA易感状态相关的独特的肠道噬菌体群,这种肠道噬菌体群或可作为RA出现临床症状前的生物标志物,同时表明研究RA的发病和进展过程中考虑群体水平的细菌-噬菌体互作非常必要。

  众多复杂因素影响下,现有的估算仅供参考。如何更有效的应对疫情,也许是当下优先级更高的问题。


相关文章

金纳米颗粒有望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仞团队研究获得了直径约3纳米的多肽修饰的金纳米颗粒(Au_CR),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特异的抑菌作用,主要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杀死细菌。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纳米......

细菌耐药难解决?揭秘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新机制

近日,NucleicAcidsResearch杂志发表了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顾兵教授、刘晓晓副研究员一项题为“希瓦氏菌通过H-NS蛋白乙酰化降低氮代谢调控因子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文章。该研究以细菌......

人鼻中发现新型抗生素物质,可对抗病原体

德国图宾根大学研究人员从人类鼻子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生素物质,可用来对抗病原体。这种名为epifadin的分子是由表皮葡萄球菌的特定菌株产生的。他们将epifadin归为一类前所未知的新型抗菌化合物,它......

新发现!细菌RNA代谢调控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承才团队关于细菌中RNA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蓝藻中RNaseE受一个保守蛋白调控》(Aconservedproteininhibitorbri......

细菌如何识别病毒入侵并激活免疫防御?本文揭晓答案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命是不受威胁——包括细菌。被称为噬菌体的掠食性病毒是它们最可怕的敌人之一,它们渗透到细胞中进行复制并接管。细菌已经进化出了一系列对抗这些感染的策略,但它们是如何首先发现入侵者......

得了支原体肺炎需要输液、“洗肺”吗?专家解答来啦!

近期,儿童支原体肺炎广受关注。患儿什么时候具有传染性?是否需要输液、“洗肺”?担心医院人多能否自行用药?记者在11月12日世界肺炎日到来之际,采访了相关医学专家。“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在开始发烧前有几天......

揭开致病细菌穿越人体血脑屏障之谜

记者10月24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王磊教授团队首次揭示了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的3种主要细菌如何利用同一机制穿越血脑屏障的分子机理,这对细菌性脑膜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

Nature: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揭开病毒对抗细菌CRISPR免疫系统的全新方式

噬菌体(Phage)和其他可移动遗传元件(MGE)对细菌施加了巨大的选择压力,作为回应,细菌也发展出了广泛的防御机制。其中最我们熟知的就是——CRISPR-Cas系统,这是一组在细菌中广泛存在的RNA......

Nature:转座子编码的核酸酶利用向导RNA促进转座子自身的传播

基因组工程可能是医学的未来,但它依赖于数十亿年前在原始细菌中取得的进化进步,而原始细菌是最初的基因编辑大师。科学家们对这些古老的基因编辑系统进行改造,推动它们完成更加复杂的基因编辑任务。然而,要发现新......

JACS:挑战常规!化脓性链球菌心磷脂SpCL1可在人体引起免疫反应

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pyogenes)是一种导致链球菌性咽喉炎和其他感染的细菌。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化脓性链球菌制造的一种分子可能有助于解释几个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