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3-18 17:07 原文链接: 青年科学家王俊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青年科学家王俊,日前获得由凤凰卫视联合海内外十余家知名华文媒体和机构评选的“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王俊现任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同时也担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多所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他2012年年入选《自然》杂志评选的“科学界年度十大人物”,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这位只有37岁的年轻科学家,是中国70后群体中杰出的科技代表人物,其研究涉及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的组装、注释、表达、复制、比较基因组学、分子进化、转录调控、多态性等多个领域,至今已经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王俊从最初参与的1%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到发起并组织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十几年间,他在生物基因领域取得的成就非凡。在《自然》杂志介绍王俊的专文中,哈佛大学遗传学家乔治•洽奇评价他说:1999年,华大基因支持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而到今天,华大的基因测序能力,让其在世界基因测序上的贡献超出了50%。

  从2011年至今,王俊一直担任着国家973计划“全基因组高分辨率中国(东亚)人群遗传变异图谱的绘制” 项目、深圳市-国家973项目配套资金 “全基因组高分辨率中国(东亚)人群遗传变异图谱的绘制” 项目、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深圳市人体共生微生物和健康研究重点实验室” 项目等多个重要科研项目的负责人。

  1999年华大基因研究院正式成立,王俊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承担了中国部分的数据分析工作;随后于2001年,在中国籼稻基因组计划中负责生物信息学分析部分;2003年,王俊还带领团队进行了“非典型性肺炎”早期诊断的科研攻关,96个小时就做出了SARS检测试剂酶联免疫试剂盒,并以最快的速度将30万份“免疫检测试剂盒”免费捐赠给全国所有医院,帮助阻断SARS的蔓延。随后的几年里,他还组织实施了家蚕、家猪基因组计划与家鸡多态性图谱计划,发展了多个包括组装、比对、注释在内的软件算法,建立了多个数据库,这些科研项目成果发表于几大世界级的顶尖杂志。

  2007年6月至2008年11月,王俊又带领华大基因研究员在深圳完成了第一个黄种人的基因组研究项目——“炎黄一号”。 “炎黄一号”只是对于亚洲人和中国人在基因研究方面的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王俊又参与研究了“千人基因计划”,这一计划由中、美、英三国科学家一起合作研究,由王俊带领的华大基因研究所负责亚洲人图谱这一部分,同时科技部也启动“973研究计划”来研究亚洲人群基因图谱。王俊介绍,人类的健康和自己的基因息息相关,这些对于基因图谱的研究,能够顾清晰地摸清基因和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理想效果达到每一个人都能测得其自身的基因,人类在对自己的基因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后,对自身健康之路会有更明确的方向。

  2009年至2010年,王俊又带领科研团队相继完成了国际大熊猫基因组计划、黄瓜基因组计划和桑蚕基因组重测序计划等一系列项目,同时提出了人类“泛基因组”的概念,对格陵兰约四千年前的古爱斯基摩人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联合欧盟开展了“人体肠道元基因组研究计划”的研究等。华大是第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能够找到这个大肠杆菌完成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是全球第一个破译此序列的研究团体,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并因此得到了国际上在次方面研究的认可。

  王俊说,从长远讲,希望在他的生命当中有可能去实现,对整个国家全基因组的研究有所突破,让所有的中国人的每一个全基因组的图谱都能够有所解读,并且基于他们全基因组图谱之上能够重新构建人类对健康的认识,重新在人类对健康新认识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医学上,个体化健康的一条基因组学之路,是他想在远期内能够达到的目标。王俊还表示动、植物等各种物种的发展都是可以利用基因技术往前推进的。

  华大基因研究院不仅仅进行科技研究,还很热心公益事业,除了在2003年非典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华大还在印度洋海啸期间,鉴定和配合国际组织鉴定遇难人员DNA;在汶川地震灾后疫情的检测中,第一时间奔赴灾难现场,对水源土壤进行鉴定,防止大灾之后的大疫;并且参与中华骨髓库捐献、地中海贫血工程等公益事业。王俊表示,所谓的公益其实在华大是一个常态,华大成立就是以为人类做事、使人类受益为目的,只要是我们使得上劲、用得上力的地方,我们都会去做,都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第一现场。

  “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2-2013”是凤凰卫视及凤凰网策划发起,中国新闻社、北京青年报、新加坡联合早报、明报、南方报业集团、新浪网、星洲日报、旺旺中时媒体集团、香港文汇报、世界日报(北美)、亚洲周刊、美国侨报、欧洲时报和北京大学共十余家在两岸三地、东南亚、美加及欧洲富影响力的华文媒体和机构共同主办的华人年度盛事,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华人盛典由来自主办机构的百名资深媒体人推选出本年度身处新闻大事件核心、在不同领域成就卓著、对世界具影响力并受全世界关注的10余位杰出华人,颁授“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和“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2-2013”将于3月30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凤凰卫视及凤凰网会将通过卫星和网络播出典礼盛况。

相关文章

6位华人科学家当选!2023欧洲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

近日,2023年欧洲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共有6位华人科学家当选本年度的欧洲工程院院士。新晋院士有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常焜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楼雄文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杨培东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

科研盛宴!CASMS会议汇集全球华人质谱学者聚焦创新科技

美国时间2023年8月28日,第三届美国华人质谱学会(CASMS)会议在线上召开。作为该领域的独具影响力的盛会,CASMS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共享最新科研成果、交流思想和展示创新技术的平台,并得到了来自......

ChatGPT背后团队:名校多,华人抢眼,平均年龄32岁

ChatGPT爆火之后,AI相关领域的猎头陷入忙碌。猎聘大数据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当下的人工智能人才需求是五年前的近3倍,其中ChatGPT直接带动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领域,新发职位近一年......

华人学者今12篇文章同登Science|盘点

破纪录的一天!北京时间3月25日,最新一期的Science杂志同时刊出了12篇由华人学者撰写的论文或技术评论。尽管这12篇论文来自不同研究团队、不同研究领域,但《中国科学报》梳理后发现,除1篇对前人研......

华人博士《科学》发文,坦言投国际期刊曾靠机翻

想投国际期刊,但英文论文却迟迟写不下第一个单词。依赖翻译软件,但中英文写作的逻辑天差地别。非英语母语者,如何顺利开始第一次英文论文写作?近期,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博士候选人童蕴贺在Science网站职业专......

华人博士《自然》发文:4点经验助你学术独立!

编译|孟凌霄从硕士到博士,不是简单的升学,而是一次蜕变。简单“做”一个项目是不够的,长期的科研道路更需要独立“主导”研究的能力。1月18日,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博士王玉凝在Nature网站职业专栏发表文......

华人教授陈刚被撤诉,MIT校长邀其重返岗位

当地时间1月20日上午,美国马萨诸塞州当地法院撤销了对知名华人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陈刚的指控。此时,距陈刚2021年1月14日在家中被FBI逮捕,已经过去整整一年。对此,陈刚的辩护律师RobFis......

调查:过半华人科学家对美政府监视感到恐惧

近日,Nature、Science同时关注了两项针对美国科研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华人科学家对美国政府执行的“中国行动计划”感到强烈恐惧。一项涉及美国83所研究型大学、近2000名科研人员的调查显示......

推进生物和药物质谱首届美国华人质谱学会(CASMS)开幕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8月9日,首届美国华人质谱学会(CASMS)学术研讨会暨展览会在Gather.Town隆重举行。本届学术研讨会关注蛋白质组学与生物质谱,代谢脂质组学与药物质谱2大......

首届美国华人质谱学会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等你参与!

会议时间:2021年8月9日-8月13日参会方式:GatherTown网上互动虚拟会展中心(GatherTown使用小贴士)报名地址:http://casms.org/?action=meeting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