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5-31 10:55 原文链接: 国内实现近红外荧光材料温和条件合成

  日前从洛阳师范学院获悉,该校副教授冯勋带领的研究小组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近红外荧光材料温和条件的简便合成。相关成果即将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道尔顿汇刊》。

  据了解,由于人体组织在0.8~1.0微米的波长范围内几乎是透明的,这使得近红外荧光具有很强的组织穿透能力,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荧光探针、生物活体成像、细胞检测与疾病诊断等。

  目前获得应用的近红外荧光材料有三类:一是传统的有机近红外荧光染料;第二类是半导体量子点;第三类是稀土配合物类近红外材料。

  冯勋介绍说,对第三类材料,以往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多级分步合成获得d-f异核配位化合物,使过渡金属配位单元敏化稀土离子发出强光。

  冯勋研究小组针对仅限于紫外区激发、发光强度较低等稀土发光成像材料的突出问题,设计、合成了含有发色基团的共轭新配体。目前,研究人员已探索在140 摄氏度条件下,以常见的水溶液为反应介质,通过一步反应法制备新型d-f异核配位聚合物晶体材料。该材料基于光谱转换和近红外发射荧光,具有稳定性好、无污染、光致发光强度高、成本低廉等特点,在生物细胞成像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关文章

我所实现低毒性量子点近红外上转换与太阳光合成

近日,我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1121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在量子点光化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毒性量子点敏化的近红外光至可见光的上转换,并将该体系与有机光催化融合,实现了高效快速的太阳光合成。红......

波长测量精度实现千赫兹量级

记者1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董春华教授及合作者邹长铃等提出一种普适的微腔色散调控机制,实现了光频梳中心频率和重复频率的实时独立调控,并应用于光学波长的精密测量,将波长的测量精度......

华东理工大学动态荧光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曲大辉课题组在动态化学调控分子发光研究中获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发光可控的多色荧光材料在生物成像、信息存储加密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何实......

新型空穴型透明导电薄膜问世

科技日报讯(记者吴长锋)记者1月25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物理与器件研究部和本院等离子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在空穴型近红外透明导电薄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

合肥研究院开发出新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作物品质智能感知团队开发出新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发现,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和漫透射光谱融合,可有效提高作物品质光谱定量分析的精度。相关研究结果已被......

潜精研思,光前裕后!海洋光学携新型光谱仪参展2021BCEIA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21年9月27日-29日,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21)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海洋光学作为世界领先的光学解决方案提供商,今年是第六次参加BCE......

近红外二区磷光成像新进展

当前,近红外二区(NIR-II,1000-1700nm)荧光成像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肿瘤术中精准切除等临床转化方面展现出应用前景。相较于近红外一区(NIR-I,700-1000nm),近红外二区荧光成......

高分辨近红外光谱揭秘红超巨星参宿四神秘变暗真正原因

参宿四神秘变暗事件曾引发舆论热议,众人纷纷猜测,参宿四即将发生超新星爆发。然而,最新研究却否定了这一猜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对从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获得的高分辨率近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

福斯推出ProFoss2在线近红外提高食品和饲料生产效率

2021年2月18日,FOSS宣布推出ProFoss™2,这是一款先进的在线近红外(NIR)分析仪,可帮助食品和农业生产者在黄油、豆粕、肉、新鲜奶酪等产品的生产中充分利用资源。ProFoss™2通过直......

快速了解红外波长跟波数

波长的倒数单位(厘米-1),就是波数。主要注意计算是用真空还是介质条件,波数还会差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