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7-02 10:52 原文链接: 科学家揭示毒瘾难戒原因

  对于吸毒人员的戒毒,目前我国有公安机关强制戒毒和吸毒人员自愿到戒毒机构戒毒两种。近年来,国内一些强制戒毒机构也曾通过药物及非药物的方式对吸毒者实施彻底戒毒,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要不了多久,这些吸毒者就又走上了复吸的道路。目前研究发现,吸食海洛因的人,1年以内的复吸率要达到95%以上。

  很多人都认为,吸毒者难以戒掉毒瘾,是他们的意志薄弱和长期形成的固定行为模式造成的。但是国内外的研究均已表明,大量吸食毒品会对大脑带来严重的损害,毒品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大脑机能,“劫持”了大脑的动机系统,甚至改变了大脑的基因功能。

  人脑中有百亿个脑细胞,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并形成网络。在脑细胞之间,存在着20~30毫微米的空隙,被称为突触间隙。而脑细胞之间的联系,需要靠大脑分泌的一类叫做神经递质的特定化学物质跨越突触间隙,输送信息。

  多巴胺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神经递质。研究发现,这种脑内分泌物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并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很多脑科学家将多巴胺叫做人体内的“快乐分子”,研究人员发现,从吃巧克力到人与人之间产生情爱,所有愉悦的活动都能让大脑表面的沟壑释放多巴胺。同样,毒品也能刺激人的脑部产生多巴胺,这就是为什么人会对毒品上瘾的原因。然而对很多长时间的吸毒者而言,由于毒品对大脑中“快乐机制”的刺激远远比人类正常生理活动的刺激快速、强烈得多。久而久之,人体自身正常的“快乐机制”就会越来越平淡。于是,为了达到甚至超过原来的刺激程度,吸毒者就必须不断地吸毒,从外界获得“快乐物质”予以补充。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外已经有研究发现,冰毒等毒品的非生理性刺激在短期内会大幅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变性甚至是坏死,这样大脑中释放的多巴胺这类快乐性物质就会不断减少,而吸毒者要维持正常或异常的欣快感就需要毒品的异常刺激。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吸毒者的毒瘾就会反复发作。于是很多研究人员认为,吸毒上瘾是毒品反复作用于大脑后导致的慢性脑病。吸毒者每一次用药都会激活特定的脑区,并留下持久的记忆痕迹,这样即使在戒除很久的情况下,与用药相关的线索也能激活相关的脑区。近些年,国内外一些戒毒专家通过小白鼠吸食海洛因等毒品的实验也验证了这样的结论。

  长期吸毒,受损的不仅仅是大脑。现实中很多长期吸毒者对其他事物常常感到索然无味。另外,吸毒者戒毒以后还会产生严重的戒断反应,例如吸食海洛因的人,在停吸以后就会浑身疼痛、流泪和打哈欠。这个时候如果周围的环境不能很好地帮助他的话,戒毒者极容易重吸毒品,这就是为什么吸毒者戒毒后的复吸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现实中的很多吸毒者就常常陷入恐惧、不安、焦虑及沮丧之中,而要排除这种状况,他们认为只有吸食毒品才能管用,但吸食之后他们面对的又是悲观和失望,毒品已经将他们带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与躯体依赖相比,吸毒者对毒品的心理依赖则更加顽固,由于心瘾难治,众多的吸毒者一旦染上了毒瘾,就终身戒除不掉。

相关文章

鸟儿唱歌为何差异这么大

图为在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理查德湾以西的灌木丛中拍摄到的一只红额钟声拟鴷。图为在南非豪登省比勒陀利亚东北部保护区拍摄的一只黄额钟声拟鴷。图片来源:AlexKirschel/《自然·通讯》科技日报北京4......

科学家研发国际首个整合宏微观基因组综合分析工具

近日,记者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方宗熙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研究中心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和教授王师团队在基因组系统解析工具开发方向取得重要进展。据悉,团队开发出国际首个......

新方法揭秘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但在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它们的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如何有效激活并挖掘这些“生命暗物质”?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唤醒”沉默的基因新方法揭秘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但在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它们的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如何有效激活并挖掘这些“生命暗物质”?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遗传发育所克隆出小麦新型广谱抗白粉病基因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粮食安全的病害之一。当前,提高小麦的白粉病抗性尤其是广谱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领域的主要任务。野生二粒小麦是普通小麦的野生祖先种,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环境演变,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现......

基因编辑一针“剪”血,助力角膜新生血管治疗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任医师黄锦海、周行涛团队,与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教授雷和田团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教授王勤美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针对VEGFA基因的CRISPR/Cas9......

基因编辑家蚕表达外源丝蛋白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PNASNexus在线发表了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授谭安江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构建多种家蚕丝腺表达体系,实现了蜘蛛和袋蛾丝蛋白等在家蚕内的......

8年恋爱、4篇论文,他们为科研“吵了无数次”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配文为“这一秒钟科学不重要”。配图则为一篇新上线论文截图,她和丈夫薛瑞栋的名字赫然在列。今年情人节,这个系列的朋友圈再次“更新”。此次的配图为一篇Natu......

基因编辑技术揭开海洋硅藻密度感知的谜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团队与合作者利用精准基因编辑技术揭示了海洋硅藻对种群密度信号的感知和传递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会杂志》上。陆地和海洋中的动物会通过......

基因组系统解析工具开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教授包振民团队开发国际首个整合宏观/微观进化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的综合分析工具(PanSyn,https://github.com/yhw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