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4-04 09:31 原文链接: 不容忽视的表观基因组

  肥胖有可能不仅写在基因之中,也写在基因之上。迄今为止最大型的一项探讨人类表观基因组(epigenome)的研究发现,某些表观遗传标记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关。

  科学家们报告称在2500多人的血液和脂肪细胞发现与新陈代谢相关的一个基因发生了化学改变。这项由英国莱斯特大学Nilesh Samani领导的研究工作,是旨在通过全表观基因组关联研究(epi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EWAS)探讨疾病这一新兴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许多的表观遗传变化都受到环境的影响,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希望这些研究将揭示出难以捉摸的一些疾病的机制。然而,许多的科学家也对此持怀疑态度。

  EWAS是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那里获得的启迪,后者是通过比较患者和健康人之间的遗传变异从而鉴别出与疾病相关的变异。EWAS是针对表观基因组开展同样的工作。其是通过检测整个基因组成千上万特异DNA核苷酸上甲基的分布差异,来鉴别出疾病中常见或是与性状变异相关的排列。

  甲基化往往会抑制基因的活性。它在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通过编排基因表达帮助引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特化组织。但它也会响应环境变化而发生,这些基因修饰有可能能够遗传。它们还可以促成如癌症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

  由于人的一生中都可以发生表观遗传改变,它们或许可以提供一些遗传学无法解释的疾病生物学线索。许多通过GWAS鉴别出来的与疾病相关的常见遗传变异都无法完全解释:为何有的人会形成一种疾病,而其他的人却不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表观遗传学中心主任Andy Feinberg说“原来我们被告知常见遗传变异可以解释常见疾病,结果表明很多的并非如此。环境非常的重要,在生物学中我们几乎没有关注它。”

  许多科学家们认为,出现不到十年的EWAS领域还没有证实它能够生成真实的见解。“EWAS的问题在于,相比于GWAS有太多因素可混淆结果,”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表观遗传学家John Greally说。例如,相同组织中的细胞之间表观遗传改变有显著的差异,可能很难确定一种变异是疾病的原因还是结果。

  细胞间的差异或许是这一领域最大的棘手难题。大多数的EWAS都是通过血细胞完成,因为血液比较容易采集。但血液是由有着不同表观遗传谱的许多细胞类型所组成。发表在今年二月《R. A. Genome Bio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原来认为由衰老导致的表观遗传标记实际上反映了随着年龄增长血细胞类型的比例变化。

  “我们必须区分两名个体之间多少的差异是由于DNA甲基化模式或是细胞成分的差异所导致,”Brigham妇女医院表观遗传流行病学家Karin Michels说。

  尽管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某些血细胞中的表观遗传改变是观察其他组织变化的一个窗口,BMI研究发现血液和脂肪中有相似的改变,也有一些人不同意这一观点。

  伦敦大学学院医学基因组学家Stephan Beck认为,表观遗传流行病学处于8年前基因组流行病学的同一阶段,当时大多数的都是小型研究,很少发现任何一种疾病的相同遗传变异。这种情况在 2007年发生了变化,当时威康信托基金会病例控制协会鉴别出了与常见病相关的一些遗传变异,为GWAS设立了标准,强调了大量患者以及重现性的重要性。

  Beck看到了一些迹象表明EWAS正朝着同一方向前进。例如,在过去的数年里一些研究再现了一个研究发现:在成年吸烟者和他们新生儿的血细胞中AHRR基因发生了表观遗传改变。一些表观基因组研究现在会在独立的组群中验证他们在一组患者中获得的研究发现。

  开展这样的研究获得的回报有可能是促成一些新的疗法以及对于疾病的认识。Michels说:“表观基因组是一个挑战。但我认为我们不能够忽视它。”

相关文章

独特人类基因进化是平衡行为

人类和黑猩猩的DNA仅百分之一不同。人类加速区域(HAR)是基因组的一部分,美国研究人员分析了数以千计的人类和黑猩猩HAR,发现人类进化过程中积累的许多变化具有相反的影响。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神经元》......

特定基因突变促进心血管疾病发展

据发表在《自然·心血管研究》上的一项新研究,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CNIC)的一个研究小组与美国研究机构合作,已经证明编码蛋白p53基因的获得性突变,将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基因揭示这些西伯利亚人具有高流动性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研究员王轲和德国图宾根大学古生物学教授CosimoPosth等合作,报告了7500年前10个古人类的基因组数据,填补了早期从北亚穿越白令海峡迁徙到北美的人类古基因组数据的空白,......

科学家找到对抗甘薯小象甲的基因“武器”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吃着甜甜的甘薯时,突然就咬到发苦的地方,特别令人恼火。“发苦是因为甘薯被甘薯小象甲咬过。”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侯兴亮介绍,“一方面是因为甘薯小象甲在甘薯里钻来钻去,留下......

科研人员发现新的健康衰老调控基因

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牵头发现一个新的健康衰老调控基因ATF7,该基因可通过延缓细胞衰老和降低老年个体的炎症水平,从而促进健康长寿。据介绍,慢性低度炎症是衰老的主要特征之......

组学大数据“秒懂”功能基因的朋友圈

 玉米实验田。受访者供图经典的遗传学手段克隆并解析了一批重要的功能基因。然而,在功能基因组提出二十几年之后的今天,水稻和玉米中克隆的功能基因仍不足其所有基因的10%,已克隆基因的新功能还不断......

人类染色体竟“凭空出现”155个新基因?

据报道,来自希腊亚历山大弗莱明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心(BSRCFleming)和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细胞报告》杂志上的最新研究声称,他们在人类的基因组中鉴定出了155个来自DNA非编......

1万年前,人类驯化了“喵星人”

 图片来源:stockimage近1万年前,居住在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周围地区)的人类从狩猎采集者转变为农民。他们与以啮齿动物为食的猫建立了密切联系,因为后者可以成为控制害虫的工......

基于深度学习的全基因组选择新方法诞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三亚南繁研究院大数据智能设计育种创新团队联合多家单位提出利用植物海量多组学数据进行全基因组预测的深度学习方法,可以实现育种大数据的高效整合与利用,将助力深度学习在全......

科学家在人类身上发现155个新基因!都是“从0出现”

“人类又偷偷进化不带上我?”虽然是个段子,不过新研究发现,人类的基因整体确实发生了进化——来自欧洲的一群科学家对新发布的人类基因数据集进行了研究,发现了155个“独特”的基因。要知道,虽然新基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