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4-20 10:18 原文链接: 不与人争食中国或率先推广二代生物燃料

  “根据诺维信与麦肯锡公司最新研究结果,到2020年生物燃料行业将有能力为中国替代3100万吨汽油消费,减排约9000万吨二氧化碳。更重要的是,这个产业能为中国带来320亿元的国民收入,相当于创造600万个工作机会。”4月18日,正在参加博鳌论坛的全球最大工业酶制剂生产企业丹麦诺维信公司首席执行官李斯阁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

 

  “以粮为主” 向“非粮替代”转变

  “前不久,诺维信及合作伙伴中粮集团与中石化集团达成一项新的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利用农作物废料来开发燃料乙醇。此三方合作将包括整个燃料乙醇的生产和销售的产业链。”诺维信首席执行官李斯阁介绍。据悉,此番合作旨在开发利用农作物废料玉米秸秆生产第二代燃料乙醇的规模化商业生产流程。

  诺维信公司沟通经理朱晓青介绍,第二代生物燃料以秸秆、草和碎木等农业废弃物或非粮作物为主要原料,具有很大优势:汽车发动不用改造就可以直接使用掺入了生物乙醇的汽油或柴油,生产第二代生物乙醇的催化酶技术成本快速下降,规模化生产可能性非常强,取材更加广泛,秸秆、甘蔗渣等纤维素类农业废弃物大量存在。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对第二代生物燃料的投入力度。美国能源部支持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对纤维素催化酶进行优化,大大降低其成本,使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有望于2010年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德国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等汽车制造商与一些欧洲公司合作开发取自稻草或秸秆的第二代生物燃料;巴西石油公司则研究从秸秆、稻壳等农业废弃物中提炼乙醇,并加紧生产厂的建设。

  此外,快速裂解技术、酶发酵技术、水生物技术等更有潜力的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技术,正取代玉米基乙醇汽油等燃料生产技术。

 

  我国或率先实现 规模化生产和推广

  诺维信公司中国区总裁柯铭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中国收集农作物废料的人力成本具有巨大竞争力,很可能率先实现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大规模生产和推广,这对诺维信来说具有巨大的潜力。预计在2010年诺维信将成为第一家能为生产燃料大规模生产提供酶制剂的公司。”

  清华大学车用能源研究中心的常世彦博士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生物燃料已成为交通能源领域发展规模最大、技术路线最为成熟的替代能源之一。”我国每年农业大约生产7亿吨秸秆,能够为第二代生物燃料提供充足的原料。因此,中国政府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今后要以非粮植物作为主要的原料资源。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多个项目进入示范阶段。如2006年投料试车成功的中粮集团黑龙江年产500吨纤维素乙醇试验装置,设计原料为玉米秸秆,是世界上首次将连续气爆技术用于纤维素制乙醇的装置;2006年8月,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投产的年产3000吨纤维乙醇项目,成为国内首个利用秸秆类纤维质原料生产乙醇的项目。

 

  技术、运作模式 是下一步突破重点

  既然生物燃料乙醇已成为全面替代化石燃油的最大希望,那么这一前途广阔的领域科研进展如何呢?“纤维素生物燃料的技术研发取得许多突破,国外已有一些小规模的投产尝试。但总体看,目前这个领域还是以实验室阶段为主,尚未具备商业化的条件。”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筹)生物能源资源中心主任、研究员徐健在中国科学院生物能源与过程学术研讨会上表示。

  相比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更难实现大规模生产。在微生物生产工艺上,规模化的生产就不能采用实验室那一套简单的放大,还需要微生物具备良好的厌氧、耐高温特性,而现有菌种很少能满足要求。生产所需大量的纤维素酶、化学药品以及后期的废水处理致使生产成本增加。

  常世彦博士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说,第二代生物燃料的成本中占较大比重的是初始投资、运行和维护以及原料成本。对于原料成本而言,即便价格相对低廉的农业秸秆、林业剩余物等,经过收集、运输和储存等环节后,原料入厂成本可能并不如人们预期的那么低廉。“所以如何从技术上和运作模式上降低成本是下一步突破的重点。”

  在第二代燃料乙醇启动的初期,政府的明确支持和一定的税收优惠对产业链的大规模投资和迅速形成非常关键,在国际油价低迷的背景下这样的国家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名词解释

  何为生物燃料

  生物燃料是指从植物,特别是农作物中提取的适用于汽油或柴油发动机的燃料,包括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气体、生物甲醇、生物二甲醚等。

  在生物燃料中,目前以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最为常见。其中,使用粮食作物作为生产原料的生物原料被称为第一代生物燃料。

  由于第一代生物燃料占用耕地太多以及威胁粮食供应等,因此业界将目光转向更为丰富的原料来源——大量存在于植物茎叶中的纤维素。

相关文章

上海发文!这些高端生物制造产业迎利好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指出要持续强化长三角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协同,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多方联动,开展以产......

一氧化碳电解制乙酸的新策略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523组)汪国雄研究员和高敦峰研究员团队在一氧化碳(CO)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提出了通过构建金属—有机......

原核短Ago系统在病毒入侵后所发生变化获揭示

核糖核酸诱导的转录后基因调控在生命个体抵御外源入侵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生命体无时无刻都需要应对各种外部入侵,如细菌、病毒等。为了应对这些入侵,生命体的细胞会产生一种叫做核糖核酸的分子......

9月份生命科学领域掀起投融资狂潮,40余家企业完成数十亿融资!

在9月份,生命科学领域迎来了一场投融资的狂潮,众多企业纷纷参与其中。这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资源,40余家企业完成数十亿融资!生命科学涵盖了从生物大分子......

亚通生物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2023年9月,苏州亚通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通生物”)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乾道基金领投,博润资本跟投,凯乘资本继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2022年8月,亚通生物获得了来自杏泽......

揭榜挂帅!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第一批)入围揭榜单位名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和规划财务司共同发布“关于公布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一批)入围揭榜单位”的通知,经各地推荐、综合评审和网上公示,确定了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

暨南大学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副校长叶文才任主任

9月16日,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广州正式启动建设。据悉,该重点实验室是暨南大学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由天然药物化学家、暨南大学副校长叶文才担任主任,拥有固定研究人员155人,其中国家......

一文读懂生物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流程

【引言】生物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生物切片、生物细胞、细菌以及活体组织培养、流质沉淀等的精密光学仪器。它还能够观察其他透明或半透明物体、粉末和微小颗粒等物体。生物显微镜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由荷兰人列......

AnalyticalChemistry|朱正江课题组基于神经网络构建的离子淌度质谱CCS值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朱正江研究员团队在AnalyticalChemistr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llCCS2:CurationofIonMobilityCollisio......

我国完成首次超大型油轮锚地液化天然气加注

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3日,我国首艘、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1”在广州港锚地,成功为全球最大吨级双燃料超大型油轮提供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服务,标志着我国国际船舶液化天然气加注产业步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