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28 11:05 原文链接: 华中科技大学付琴博士JBC解析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蛋白大家族,这些蛋白位于细胞膜中,负责将激素和神经递质等外部信号传入细胞,触发一系列的生化反应。

  G蛋白偶联受体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据统计约40%的现代药物都以这类蛋白为靶标。与GPCR有关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哮喘、精神分裂症和帕金森症。正因为这类蛋白非常重要,GPCR的相关研究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G蛋白偶联受体高度保守,广泛存在于几乎所有生物中。大多数G蛋白偶联受体在受到反复或长时间刺激时,会出现磷酸化和受体内吞,进而快速失去其敏感性。然而,这种G蛋白偶联受体的短暂活化现象,与人们观察到的持续性细胞应答并不相符。

  日前,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为人们深入解析了一种重要G蛋白偶联受体(β1AR)在心脏细胞中的持续性作用机制。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理学系的副教授付琴,她是在加州大学深造期间完成这项研究的。

  这项研究通过FRET生物感应器和肌细胞收缩分析,对cAMP进行了活细胞成像。研究显示,β1AR(儿茶酚胺激活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能够在原代心肌细胞和神经元中持续刺激第二信使cAMP的合成。这一效果在心肌细胞中持续了八个多小时。

  研究指出,这种β1AR诱导的cAMP信号可以被PDE4D8(磷酸二酯酶)依赖的cAMP水解抵消。而抑制PDE活性可以恢复上述cAMP信号,促进小鼠心脏的收缩应答。

  这项研究向人们展示了,神经元和肌细胞中的持续性肾上腺素信号,有助于进一步理解β1AR在心脏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还指出,对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失敏和cAMP的平衡维持来说,PDE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翼龙头骨如何演化?最新研究揭秘

中新网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孙自法)作为亿万年前曾称霸蓝天的古脊椎动物,翼龙自200多年前发现以来,其神秘的起源与灭绝、同恐龙和鸟类的关系,以及复杂头骨的演化等一直备受关注,也持续存在争议并充满挑战。......

蛋白冠调控纳米酶活性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院士、吴晓春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黎明研究员团队合作,在蛋白冠调控纳米酶活性研究领域获新进展,相关研究已在《美国化学会志》发表。纳米酶表面吸附蛋白的形状影响催化......

研究揭示胆固醇代谢调控巨噬细胞抗肿瘤新机制

中新网4月23日电据中国科学院网站消息,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红艳研究组联合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免疫》(Immunit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25-Hydrox......

国际最新研究:森林采伐管理能保护大型濒危哺乳动物

中新网北京4月11日电(记者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生态学研究论文称,负责任森林管理认证体系覆盖区域内的哺乳动物比非认证管理森林里的哺乳动物更丰富,被捕猎的威胁更低。这项研究基于对......

研究重建过去300年以来喀斯特区森林演变过程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研究员王克林团队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历史人类扰动及森林演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4月5日发表在Earth’sFuture上。大规模生态......

我所发展可实现靶蛋白结构稳定性分析的时间分辨紫外激光解离质谱法

我所发展可实现靶蛋白结构稳定性分析的时间分辨紫外激光解离质谱法发布时间:2024-04-08  |  供稿部门:1822组  | ......

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辞世,享年73岁

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钟秉林于2024年4月7日辞世,享年73岁。钟秉林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担任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教育......

科学家揭示番茄闭花授粉形成机制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吴双团队首次解析了番茄通过形成特殊表皮毛,改变花的结构,进而改变授粉方式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为未来改造植物授粉方式,增加结实率和提高植物的逆境适应力,以及未来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控制提供了重......

“左撇子”形成与啥因素相关?研究发现罕见遗传变异

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遗传学论文认为,罕见的会引起蛋白质改变的遗传变异和微管蛋白基因,可能与人类俗称“左撇子”的左利手的形成有关。这项研......

体内建“特效药厂”,这株细菌可治慢阻肺

走进猪场和猪近距离接触、带着吸奶器取猪奶、从猪奶分离的3000多株微生物中筛出一株良菌、研究猪奶分泌机制……5年前猪场采样的场景,尹佳仍记忆犹新。这个湖南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原本对动物营养研究“一窍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