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鸡蛋,你就看见了蛋白质。可怎样能看清它们的分子结构?怎样弄清数以万计的蛋白质如何工作?这关乎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是全球生命科学家目前面临的最重大课题之一。本文是记者初探“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发现生命科学研究正精细到原子的蛋白质结构,迈入新生代。

研究员在用光镊技术探究蛋白质

  剥开鸡蛋,你就看见了蛋白质。可怎样能看清它们的分子结构?怎样弄清数以万计的蛋白质如何工作?这关乎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是全球生命科学家目前面临的最重大课题之一。

  在上海张江,一座国际一流的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正初具规模。日前,在中科院“公众科学日”活动中,记者走进了这个正在筹建中的国家级大科学设施,一探其中的尖端设备与先进技术。

  解析从几小时缩短到2分半钟

  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曾说,对于结构生物学,拿到蛋白质结构仅仅是起点。而能拿到一个蛋白质结构,往往要耗费一个研究组约一年时间。

  “这是因为所有工作都必须由人工完成。”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研究员雷鸣告诉记者,蛋白质研究至今还处于“手工作坊”阶段,而他则希望让这一领域尽快进入“工业时代”——科学家下单要某个蛋白质结构,智能工厂会很快将数据送到书桌前。

  自2011年6月以“千人计划”引进回国,雷鸣出任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的主任时,就开始将这一设想付诸实施。如今,这个解析蛋白质的“智能工厂”已在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初具雏形——一套由中心自行设计、全球唯一的基因克隆自动化设备初露锋芒,一天可完成960个基因的克隆,而传统人工操作一天每人最多完成十几个;蛋白质复制、提纯,乃至结晶,都由机器人完成;在上海光源的蛋白质研究专用线站上,在新研发的自动化软件帮助下,为蛋白质分子拍一张照只需0.1秒,获得一套数据最快仅需36秒,而解析结构只用短短2分半钟……

  “光镊”轻轻拉开蛋白质分子

  在可预见的未来,精细到原子的蛋白质结构,将源源不断地公诸于世,生命科学研究也将进入一个新生代。作为与蛋白质上海设施配套的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已准备好了蛋白质研究的一流科研平台。

  黄超兰是中心特地从海外引进的高端人才,她为中心带起了一支世界一流水准的质谱分析团队,而这一技术几乎在任何生命科研中都不可或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周界文加盟该中心不久,就解析出了丙肝病毒中的重要蛋白,为丙肝治疗开辟新方向。中心已与顶级动物设施合作,建立果蝇、小鼠等实验动物平台,从细胞、组织层面开展更深入的蛋白质研究。

  在光镊实验室,记者看到中心科研人员独家研发的一套系统,它把蛋白质的两头套进直径2微米的微球中,用激光为“镊子”,将蛋白质轻轻拉开,由此察看蛋白质如何折叠。

  雷鸣说,他希望在这片占地45亩的科技园区里,未来不仅诞生出一批引领世界蛋白质研究的科研成果和科学家,还能衍生出一系列蛋白质相关的高技术产业。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是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第一个综合性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08年11月,该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2010年12月动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7亿元,项目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承担建设任务,并依托上海设施同步筹建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

相关文章

2022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澳门首演

12月28日,应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邀请,上海交通大学赴澳联合举办“时代精神耀濠江”系列活动。“时代精神耀濠江”系列活动举行  ......

未来产业:初具发展条件,原创科技待突破

12月29日,预见未来·把握未来——“未来产业展望”活动在京举行。来自战略界、科技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未来产业——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议题,探讨未来产业的未来可能。与会者认为,未来产业......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发展论坛成功召开

12月29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发展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广州高新区管委会指导,广东省麦思科学仪器创新研究院主办,暨南大学与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本......

做科学勇敢些

前段时间看到饶毅老师发的“这是我们目前主流状况:冒险第一不行,第二很多”,我感觉很有意思。这句话看上去是在“骂人”,其实充满了赞扬,也包含着更高的期许。当然,在讨论前,我要把主题特异到“生物医学基础研......

2022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云颁奖

12月14日,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九届年会开幕式上,2022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颁奖仪式以线上形式举办,并通过全媒体多平台同步直播。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天津科技大学校长路......

做科学勇敢些

前段时间看到饶毅老师发的“这是我们目前主流状况:冒险第一不行,第二很多”,我感觉很有意思。这句话看上去是在“骂人”,其实充满了赞扬,也包含着更高的期许。当然,在讨论前,我要把主题特异到“生物医学基础研......

穆荣平:科学地讲科学,才能赢得公众信任

日前,一份名为《科研之信:公众注视下的科研人员》显示,中国受访科研人员认为,科研关注度的提升能够在“增进社会效益”(55%)、“影响政策制定”(48%)以及“提升科研质量”(47%)三个方面带来积极影......

“基础科学学者奖”花落中国学者

近日,第45届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在美召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领衔开展的一项三阴性乳腺癌基础转化研究入选本次大会的主题报告,这是今年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一个全体大会......

我国科学家首创蛋白质动态结构AI建模方法

科技日报记者刘园园西湖大学12月8日公布,该校人工智能(AI)讲席教授李子青团队与厦门大学、德睿智药合作,首创研发了能够刻画蛋白质构象变化与亲和力预测的AI模型——ProtMD。这是第一个尝试解析蛋白......

吴朝晖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

中新网12月5日电据人社部网站消息,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吴朝晖为科学技术部副部长;任命柳拯为民政部副部长;任命付绪银为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任命王本强为审计署副审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