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7-09 03:57 原文链接: 山西高校学子赴北极科考携设备监测海冰变化

  8日,山西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刘磊正在做北极科考前的最后准备。11日,刘磊将乘坐雪龙号赶赴北极。期间,他将携带10套“海冰漂移定位及厚度监测浮标”,监测北极海冰变化。

  据介绍,此次科考是太原理工大学窦银科副教授课题组在国家海洋局“中国南北极环境监测与评估”十二五极地考察专项资助下申报成功的。作为山西首位参加北极科考的在校学子,刘磊将携带课题组研制的10套“海冰漂移定位及厚度监测浮标”,投放在北极长期冰站上。刘磊说,这些浮标能高精度监测北极海冰随北冰洋环流的运动情况,监测海冰生长变化的温度断面及厚度变化情况,还具有卫星数据远传功能,可直接将数据传回学校。据了解,这项任务是中国第六次北极考察中“北极海洋环境变化和海—冰—气系统变化过程的关键要素考察”的一部分。

  自2004年开始,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窦银科多次赴南极、北极科考,被称为“山西极地科考第一人”。2012年,窦银科参加中国第五次北极考察,他投放的4套北极海冰监测浮标获得试验成功。在此基础上,2013年底,课题组获得国家海洋局“中国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极地专项的支持,太原理工大学成为中国具有独立申报极地考察任务的36家单位之一。

  2013年12月,根据极地专项的计划,课题组联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申报中国第六次北极考察任务,并于2014年5月获得国家海洋局批准。

  从2014年6月起,国家海洋局经过对报名队员进行初选、培训、体检等环节,确定刘磊为预选队员。7月初,刘磊被批准为正式考察队员。刘磊表示,有幸参加北极科考,他将争取顺利完成各项考察任务。

相关文章

13家单位共建:一海洋探测设备检测平台进入赶工模式

3月底,一个海洋探测设备检测平台在山东进入了“赶工模式”。这个以“共享”为特征的平台供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13家共建单位共享,最终将在设备检测、技术操作、数据规范上实现标准统一。“现在,很多科学家有意愿......

“海洋光学技术与应用”专辑

海洋光学是研究海洋的光学性质、光在海洋中的传播规律和运用光学技术探测海洋的科学。日前,为了践行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方针,《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0年第一期在国内率先推出了“海洋光学技术与应用”专辑。......

研究发现海洋太吵螃蟹遭殃

对螃蟹来说,海洋也越来越吵了。正常情况下,普通滨蟹能缓慢改变蟹壳颜色,从而与它们生活的环境融为一色。但近期研究发现,长时间的船舶噪音暴露会减弱它们的伪装能力,从而使其更容易暴露并受到攻击。该研究揭示了......

探秘海洋生物赋能蓝色产业

谈到我国海洋生物学的发展,不能不提位于青岛黄海之畔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所)。它是发源于70年前新中国第一个海洋生物研究机构。今天,海洋所已为我国海洋生物研究练就一支生力军,培育了一个完......

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海洋天然产物?

海洋天然产物是海洋生物的代谢物。其中的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大分子物质,有专门的研究,不在此列。这里主要指分子量较低、结构特殊的次级代谢物。它们具有各种生物活性,如有的是在生物体内能调节个体各细胞间的功......

研究揭示海洋变暖对鱼类影响

到2100年,在温和(左)和更严重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每个专属经济区的物种数量将发生变化。图片来源:GRAPHICCOURTESYOFKIMBERLYOREMUS随着海洋变暖,鱼类开始向原先较冷的水......

谜底揭晓:海洋碳预算为何会在暮光带之外暴跌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大颗粒有机物碎裂成小颗粒可以解释海洋中约占一半颗粒物质的丧失,令其也许成为控制海洋中有机碳汇截存的最重要过程;这项研究帮助填补了对生物碳泵(这是一种主要的气候调节因子)理解的一个空白......

我国学者揭示海洋软体动物发育演化机制假说

近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刊发海洋所刘保忠研究组题为“DorsoventraldecouplingofHoxgeneexpressionunderpinsthediversificationof......

鲨鱼皮肤受伤竟然与海洋酸化密切相关

气候变化将使海洋更加酸化,并可能损伤鲨鱼皮肤。酸性增强会腐蚀鲨鱼的牙本质——覆盖在皮肤上的微小的齿状鳞片,进而损害它们的游泳能力。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报告》。埃氏宽瓣鲨正面临着海洋酸化的风险。图片......

南方海洋实验室与14家企事业单位正式签约达成共建合作

12月3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以下简称“南方海洋实验室”)第二批共建单位签约仪式在珠海举行。第二批合作共建单位包括香港、澳门、广东等地高校,以及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