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7-21 14:07 原文链接: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石琼教授访问昆明动物所

  7月17日下午,受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系统进化与生物地理学组杨君兴研究员的邀请,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海洋平台负责人石琼教授访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并作了题为“海洋基因科技及其产业化应用”的学术报告。

  石琼首先介绍了海洋生物资源在全球的重要作用和对国家的战略意义,通过生物科技在海洋资源上的运用能为海洋资源科学合理持续开发提供重要的保障。其次,石琼对其研究团队及所在的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近几年来开展的海洋基因科技和产业化应用的具体项目进行了介绍。如石斑鱼项目、弹涂鱼项目、芋螺项目、大黄鱼项目等。其中有些项目已经在国际重要的科学杂志如Science、Nature 系列上发表,另外有一些项目正在逐步进行当中。石琼在通过基因科技辅助的分子育种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鉴定出与石斑鱼生长密切相关的一些分子标记等,并在其养殖基地对石斑鱼产业化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提问和探讨。石琼教授与赖仞研究员、施鹏研究员、马占山研究员、杨君兴研究员等就有关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取得了一些合作意向和进展。

石琼教授作报告

相关文章

DNA重组广泛存在人类基因组中并与发育和疾病有关

科技日报北京7月26日电(记者张梦然)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综合医学科学中心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合作研究发现,在人类每个细胞的基因组中,重复数百万次的特定基因组序列重组普遍存在于正常细胞和疾病状态的细胞中。确定......

海丝二号完成测试为海洋拍摄2.6万多张图片

24日,我国高校首颗高分辨多光谱水色小卫星“海丝二号”在轨测试评审会暨交付仪式在厦门举行,标志着经过一年的在轨测试后,“海丝二号”将投入业务化运行阶段,为日后开展科学应用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海丝二......

中科院杜茁团队发现胚胎发育具有“纠错潜能”

生命发育往往并非一帆风顺。很多胚胎在不同发育阶段都会出现各个种类、不同程度的细胞行为异常,但这并不会影响胚胎的最终存活。其背后原因是什么呢?利用单细胞高精度实时追踪技术对秀丽线虫胚胎细胞进行追踪研究,......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基因

记者22日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周文彬研究员团队在水稻中研究发现了水稻高产基因OsDREB1C。北京时间7月22日凌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以研究......

“多面手”明星基因,同步实现高产早熟

从绿色革命改良作物株型,到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粮食单产增长了一倍多。然而,此前研究表明,全球约24~39%的玉米、水稻、小麦以及大豆种植区域单产处于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态势。7月22日,《科学》在线发表......

如何成为寄生植物?新研究揭示基因组演化过程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吴建强团队对列当科寄生植物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列当科寄生植物基因组的演化过程。相关研究发表在《分子植物》。被子植物中已知有12或13次独立起源的寄生植物支系,其......

伦敦大学发现,没有证据表明血清素水平与抑郁症有关。

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们对之前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仍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血清素水平或血清素活动与抑郁症有关。这篇发表在《分子精神病学》上的新伞式综述——对现有的荟萃分析和系统综述的概述—......

遗传发育所焦雨铃研究组等发现小麦增产的新基因

对于主要作物,每穗粒数是决定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小麦穗通过一次分枝形成小穗,小穗上再形成小花并进而发育为麦粒。适度增加小穗数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7月7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焦雨铃研究组在......

笨拙的它为何弃天空而择海洋?

陆地脊椎动物祖先从海洋登上陆地,鸟类的祖先又从陆地飞向了蓝天,而企鹅作为鸟类,却在约6000万年前,抛弃蓝天,再一次适应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成为了鸟类中的最强潜泳者,并成功地在地球上的极端环境中生存下来......

联合研究发现调控棉花纤维伸长的新基因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鉴定到影响棉花纤维伸长的GhMAH1基因。中国农科院供图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陆地棉和海岛棉(又称长绒棉)是棉花的两个主栽四倍体棉种,陆海种间杂交为棉花纤维长度性状改良提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