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8-14 13:26 原文链接: 少年白头不知愁?

  古代描述白头的诗句很多,诸如唐代李白那句极富盛名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以及不那么广为流传,但仍旧精彩纷呈的诗篇“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它们均道出了诗人愁怅思乡之情。愁思是如此之盛,以至能让人一夜白头还。当然,此番描述可能有所夸张,但侧面上也的确暗示出忧郁跟白头或许是存在着些许关联的。

  而李白的另一诗篇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也确是提到了白发,但描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不住的感叹人生飞逝,告诫大家要及时行乐。其他诗人,如卢纶的“发白晓梳头,女惊妻泪流。不知丝色后,堪得几回秋”、陆游的 “白发今年一倍增,闭门养此老无能。牛羊被野霜天晚,禾稼连云岁事登。”也均反映出诗人们对时光催人老,白发自长高的无奈。

  步入现代社会了,白发的发生,则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研究人员们在生物和医学领域的不断探索,有了更多更好的较为清晰认识。而此时,白头的年轻化、广泛化,却好似显得愈发的严峻起来。

  早生白发

  年轻人过早的生长出白发的现象习惯上被称为“少白头”,不仅看的人心生怜悯,白发者本人也苦恼万分。对于这个现象,有许多种解释。中医理论认为,这是气血亏损,身体虚弱的原因,身体缺乏营养,就顾不上长黑黝黝的头发了。

  还有人说这是思虑过多的表现,将孤僻、合群、心思重和“少白头”的孩子们联系在一起,并举一夜白头的例子,来说明思虑与白发的关系。

  这两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皮肤毛乳头营养微循环障碍和心理因素可能是一部分“少白头”孩子的白发原因,但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愁思和身体虚弱是能涵盖所有白发者的原因吗?也有人说,“少白头”最本质的原因还是来自于遗传,据悉,30%-70%的“少白头”与遗传有关。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答案呢?

  要探究“少白头”的形成原因,那就得先看看白发是如何形成的。

  白发与基因

  头发或黑或白,与什么有关呢?日本媒体的一则新闻报道,这可能跟FGF基因有关,它存在于头发根部,负责制造FGF蛋白质。当此基因数量降低或功能抑制时,黑素细胞就会减少,阻滞毛发细胞自杀行为的能力也会随之弱化。

  科学家还发现,黑发人负责制造FGF蛋白的基因的数量惊人,高达白发人的2.5倍。进一步研究发现,将FGF蛋白添加到黑素细胞上,可致使有抑制该细胞自杀作用的BC12基因数量增加5倍。

  2005年,《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人的头发变白以及何时变白,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据大众卫生报报道,一项针对双胞胎的研究表明,同卵双胞胎姐妹的发色几乎一样,而异卵双胞胎姐妹的头发就不同了,其灰度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表明基因在发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研究中,科学家们对200对年龄介于59岁到81岁之间的同卵异卵双胞胎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同卵双胞胎姐妹的头发灰度几乎没有差异,这意味着后天的环境及生活方式,对白发的发生没有影响;而异卵双胞胎头发灰度则存在着不同。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脱发过程中,同卵和异卵双胞胎也是大不同的。同卵的脱发过程和程度几乎相同,而异卵的情况则不一样,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基因在此过程中起着很主要的作用。

  这项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比环境、生活习惯等更主要的让头发变白的原因。

  另,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如果你过早地长了白头发,那可能是从母亲那里得到的遗传。参与该研究的英国科学人员对非双胞胎以及女性双胞胎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发现,遗传因素(基因)在女性少白头中起到了极为显着的作用,而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跟少白头发生有关的压力、吸烟、饮食等,都是次要的原因。当然,男女有别。女性少白头的关键因素是找到了,但男性为何少白头,其原因仍不明朗。

  压力催白发

  《Nature》杂志曾与2011年刊登一篇有关白发的研究成果,表明长期压力下实验老鼠的DNA会受损,毛发颜色会发生变化。

  这个变化过程是这样的:压力会让肾上腺素分泌,身体细胞会发生变化。以实验鼠为例,它体内的p53抗癌蛋白质水平会下降。p53对人体作用很大,当DNA受损时,p53会使有潜在发展为癌细胞的细胞进行自我修复;如果修复失败,则会下达“自杀”命令。当肾上腺素导致DNA受损,此时p53抗癌蛋白质水平也下降,DNA受损细胞无法修复,小则造成毛发变白,中则可能促进恶性肿瘤的产生。

  而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研究人员则认为,导致头发变白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它将阻止头发色素的形成。他认为是随着时间流逝,过氧化氢在发根堆积的缘故。2009年欧洲的一组研究人员在研究一种因基因缺失而导致的白斑病时也发现,过氧化氢的含量过多,会对黑素细胞产生损伤。(染发剂中有过氧化氢,因此他也会对头发造成损伤,所以不要常染头发哦!)

  “少白头”意味着衰老吗?

  随着衰老的发生,每个人的头发都可能变白。但“少白头”不一定意味着衰老,它与许多因素有关。

  每个人都可能在年轻的时候长白发,时间可能会在25岁左右。如果只是零星的生长一些,不算“少白头”,如果年纪轻轻白发的比例比较多,一眼望过去比较明显了,才可以称为“少白头”,当然,白化病不算在内。

  少白头如果是由于遗传决定的,那并不意味着衰老;可如果是后天造成的,则可能由于疾病、环境影响,也不一定与衰老有关。

  头发颜色与微量元素、维生素、酪氨酸等有关系,比如动物实验表明,当缺乏叶酸、泛酸及维生素B1、B2、B6的营养食物时,黑鼠毛发会由黑变白。但并不是黑色食物就有微量元素、维生素、酪氨酸等物质,不应一味追求黑色植物。如果是后天造成的白发,通过营养均衡的调节,是可能减少白发的。比如木耳、海带、谷物、豆类、蔬菜、鱼类等这些营养物质。

  总之,即便你是“少白头”,也不要过分纠结了,如果不是因为疾病而是遗传原因,不妨把它当做一种时尚——还有人故意去把头发染成斑白,体现一种沧桑的美感,还能获得“鹤发童颜”、不老神话的效果不是么。

  而至于大家在茶余饭后所常常提及的那部刚上映的新电影《白发魔女》,女主角范冰冰所饰演的练霓裳,在几秒钟之内头发全白,功力大涨。对此,我只能说,这是电影艺术,是单纯的化妆技术,不科学!

相关文章

新方法揭秘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但在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它们的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如何有效激活并挖掘这些“生命暗物质”?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唤醒”沉默的基因新方法揭秘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但在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它们的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如何有效激活并挖掘这些“生命暗物质”?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遗传发育所克隆出小麦新型广谱抗白粉病基因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粮食安全的病害之一。当前,提高小麦的白粉病抗性尤其是广谱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领域的主要任务。野生二粒小麦是普通小麦的野生祖先种,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环境演变,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现......

基因编辑一针“剪”血,助力角膜新生血管治疗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任医师黄锦海、周行涛团队,与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教授雷和田团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教授王勤美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针对VEGFA基因的CRISPR/Cas9......

基因编辑家蚕表达外源丝蛋白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PNASNexus在线发表了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授谭安江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构建多种家蚕丝腺表达体系,实现了蜘蛛和袋蛾丝蛋白等在家蚕内的......

8年恋爱、4篇论文,他们为科研“吵了无数次”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配文为“这一秒钟科学不重要”。配图则为一篇新上线论文截图,她和丈夫薛瑞栋的名字赫然在列。今年情人节,这个系列的朋友圈再次“更新”。此次的配图为一篇Natu......

基因编辑技术揭开海洋硅藻密度感知的谜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团队与合作者利用精准基因编辑技术揭示了海洋硅藻对种群密度信号的感知和传递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会杂志》上。陆地和海洋中的动物会通过......

基因组系统解析工具开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教授包振民团队开发国际首个整合宏观/微观进化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的综合分析工具(PanSyn,https://github.com/yhw32......

遗传发育所揭示水稻RNA识别结构域蛋白抑制外源基因沉默的机制

植物是复杂的生物系统。植物体内基因的表达受到多种水平的调控,如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DNA甲基化/去甲基化等,从而对基因表达进行精密高效的调控。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劲松研究组筛选OsEI......

Brain:科学家识别出参与阿尔兹海默病中神经元易感性发生的关键基因

神经变性疾病早期阶段的特征是离散脑细胞群中蛋白质的积累以及这些脑细胞的退化,对于大多数疾病而言,这种选择性的易感性模式是无法解释的,但其对于病理性机制或许能提供重要的见解。阿尔兹海默病是世界上主要的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