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7-31 09:25 原文链接: 7月30日《自然》杂志精选

  沉默调节蛋白生物学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用酵母所作研究发现,要通过限制热量来延长寿命必须有Sir2。这是一种蛋白质,最初是在一项筛选基因沉默因子的工作中被分离出来的,其全称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自从这一发现以来,人们对被通称为“沉默调节蛋白”的一组蛋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本期《自然》上,Toren Finkel,Chu-Xia Deng和Raul Mostoslavsky对沉默调节蛋白生物学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了综述。这些NAD依赖型酶被发现与一系列有关细胞命运的决定、与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调控总体能量代谢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还表明,沉默调节蛋白与包括从糖尿病到癌症在内的若干疾病状态的病情发展有关。这些发现,再加上最近在小分子沉默调节蛋白活化因子合理化设计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使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可能性:我们有可能找到针对许多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的新疗法以及延缓哺乳动物衰老的潜在药理策略。

 

  关于矮球状星系形成的一个新理论

  关于矮球状星系形成的一个新理论表明,矮球状星系可能是由矮盘状星系与较大矮星系的遭遇形成的。矮球状星系是附近宇宙中由暗物质支配的低亮度星系,它们的起源是关于星系形成方式的长期未解之谜之一。以前的模型仅适用于靠近一个像银河系和仙女座这样的巨型星系运行的矮球状星系,这些模型因在“本星系群”外围矮星的存在而未被当成普适理论。在新的模型模拟中,小星系群中矮星系之间的遭遇引发了一个被称为“resonant stripping”的过程,该过程在它们被像银河系这样的体系吸积之前将其转变成了矮球状星系。在这一框架内,矮球状星系应能够成对地或以小群组的方式形成和互动,留下可以探测得到的长长的星流和星尾。

 

  关于土星转动周期的一个新数值

  土星的整体转动周期预计在过去几十年间并没有发生我们可以觉察到的变化,所以能够反映其转动周期的一个好的参数也应当保持得相当稳定。从“卡西尼”探测器获得的最新结果,对测量土星内部转动(即测量磁层中某些特征的转动周期)的传统方法提出了疑问,因为它们测出的周期比“旅行者”探测器28年前测出的10小时39分24秒的数值长大约7分钟。Read等人在本期《自然》上报告了关于土星转动周期的一个新数值,即10小时34分13秒±20秒,该结果是通过分析潜在的大气涡度得出的。这一改变了的参照系与存在一个交替式喷射模式的假设是一致的,说明土星上的风要比以前所认为的更像木星上的风。

 

  全球变暖大大加快泥炭地中的碳排放

  由全球变暖所诱导的、通过增强泥炭沉积物的呼吸作用而发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速度的加快,可能会对我们的气候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正反馈。但碳在泥炭地、尤其是在泥炭地深处的长期温度敏感度仍然不确定。现在,一项涉及对亚北极泥炭地人工变暖的长期(8年以上)实验表明,变暖大约1℃,会刺激生态系统呼吸速度加快50%以上,这种加快的大部分来自永久冻土之上接近活性层底部的长期存在的顽固性碳。这些发现表明,气候变暖对泥炭地中地下碳库呼吸作用的加快程度要比以前人们所认为的大得多,有可能将《京都议定书》对整个欧盟所确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大部分抵消掉。

 

  早衰蛋白控制神经传输物质的释放

  早衰蛋白基因在遗传上已被与家族性阿尔茨海默氏症联系起来,但它们在什么地方发挥作用、在神经元中做什么却不清楚。Zhang等人通过小鼠模型发现,早衰蛋白在突触前腔中发挥作用,控制依赖于活性的神经传输物质的释放,这是一个对于神经计算、学习和记忆来说必不可少的过程。这些发现表明,突触前功能丧失也许是神经退化性疾病中导致痴呆的一个早期原因。

 

  具有抗菌活性的巨噬细胞

  我们对很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一个广泛的锌依赖型肽链内切酶家族)的正常生理作用仍然很不了解。现在,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亦称为巨噬细胞弹性蛋白酶)被发现具有针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直接抗菌活性。MMP-12的这种功能与该分子的羧基端区域、而不是其催化点有关。令人吃惊的是,MMP-12在细胞内也具有抗菌活性,而其他MMPs主要是在细胞外空间中具有活性。这项工作还表明,巨噬细胞在急性细菌感染最早阶段扮演一个角色,人们更为熟悉的是,这些阶段被认为是嗜中性细胞发挥作用的范畴。

 

  X染色体失活过程的触发

  雌性哺乳动物携带两个版本的X染色体,而雄性则携带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为了抵消双剂量同一基因可能产生的毒性,X染色体上的大多数基因都被沉默。这一X染色体失活(XCI)过程,长期以来被假设是由RNA基因Xist的表达,具体来说是由该基因在失活X染色体上的版本的表达触发的。现在,用小鼠胚胎(研究人员用基因工程方法使这些小鼠在其未来失活的X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有缺陷的Xist基因)所做的新的研究工作显示,实际情况更为复杂。事实上,在留下印迹的XCI过程中,父系X染色体的沉默可在没有父系Xist的情况下被启动。如果仍旧没有Xist,X染色体最终会再活化,说明它的作用也许是使沉默长期保持稳定。

相关文章

科学家研发出可穿戴人工喉还原准确率超90%

一枚硬币大小的石墨烯片,贴在颈部靠近喉咙处,就能帮助发音障碍者获得新“声”。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及合作团队在智能语音交互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研发的可穿戴人工喉可以感知喉部发声相关信号,......

《自然》150年间撤稿86篇,超过一半来自美国

2023年3月6日,《自然》的今年首次撤稿出现了。美国行为生态学家JonathanPruitt发表于2014年10月1日的文章被撤,理由是,数据不可靠。不过,Pruitt不同意这篇关于蜘蛛行为研究的文......

《自然·癌症》重磅综述:抗体靶向药物全攻略!

提问:对抗癌症的第一种精准靶向药物,属于哪一类药物呢?答案:1997年进入临床的利妥昔单抗。自此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凭借高特异性、高亲和力、长半衰期和强力杀伤等众多优势,基于单克隆抗体的靶向药物一个接一......

2023年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结果公布!

各有关单位:根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和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琼科规〔2021〕12号)和《海南省省级财政科技项目立项评审工作细则》(琼科规〔2022〕29号)规定,经公开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行......

65个“特优”国自然管理科学部2022年度项目绩效评估公布

2023年2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2022年度项目绩效评估会议在北京召开。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副主任刘作仪、管理科学部工作人员、评审专家参加了会议。会......

全新的细胞死亡机制!《自然》子刊新发现,带来抗癌新策略

在人类与癌症的漫长斗争中,一大难点在于癌细胞总是能无视细胞死亡的规律,在机体内野蛮生长。例如,基于诱导细胞凋亡的癌症疗法已经出现,但癌细胞常常能逃避细胞凋亡,对这类疗法产生抗性、造成癌症复发。因此,科......

Nature:2023年有望改进科研的七大技术

从单分子蛋白质测序到体电子显微镜,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列出了有可能在2023年改进科学研究方式的七大技术。单分子测序曙光初现可对样本中的许多蛋白质进行测序的单分子技术可能即将问世。美国......

《科学》关键发现:让人痴呆让人傻,这些小东西要担责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此时此刻,我们身体中有数万亿的微生物正在繁衍生息,这些肠道微生物的存在也对人体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少研究已经发现,它们的代谢产物、种群丰度,甚至不同微生物的组成比例都可以改变人......

我国新发现挑战“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不变”经典理论

1月19日,《自然》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超团队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发挥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超大光谱数据样本优势,结合欧洲空间局盖亚(Gaia)卫星数据,科研团......

中国散裂中子源用户实验成果在《自然》发表

2023年1月12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用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朱彦武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题为“Long-R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