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21 10:08 原文链接: 科技经费管理既要严格监督又需给探索创新留足空间

  近年来,有关科研经费违规、违法使用的现象屡屡见诸报端。前不久,科技部通报了李宁等7名教授侵吞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的事件。这些不法行为固然有个人品性的原因,但类似情况反复出现,不得不让人们反思经费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李宁等人设立公司、通过转账等方式中饱私囊,反映出科技经费监管上确实存在漏洞,但若据此认为只要加强审计就万事大吉,或许就犯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毛病。事实上,我国在科技经费监管方面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和程序,堪称“世界之最”。人们不禁要问:如此严格监管之下,违规、违法使用经费问题为何仍屡禁不止?

  对科技经费严格监管是国际的通行做法,关键是“严”在什么地方、分寸是否合适。创新是探索未知世界的脑力劳动,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就要求,经费的预算管理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该严的严,该松的松。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取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项目申请之初就要求科学家精准计算、列出丁是丁卯是卯的预算清单,并严格“照此办理”,花多花少或没花完都会影响经费的持续资助。过细过死的经费管理方式,与“鼓励创新、自由探索”的要求背道而驰。再如,在经费使用上长期“重物轻人”,导致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浪费严重,科研人员的脑力劳动价值却得不到相应体现。

  因此,经费管理中过细过死的不合理规定,不仅不利于激发创新活动,反而可能给科研“添乱”,甚至会成为一些科研人员违规利用经费的制度性“推手”。比如,因为用在人身上的经费有限,为给研究生支付劳务费,课题负责人就不得不“弄虚作假”“曲线救国”,这已成为科技界的潜规则。从这方面看,我国经费管理的症结,似不是监管不严,而是管得太细太死,“严”错了地方,违背了科研活动的自身规律。

  科技经费管理中另一个违背创新规律之处,就是严重的行政化主导。课题立项、评审、审计、验收,都由相关政府部门的官员主导;在科技资源配置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情况下,跑“部”拿钱、变相公关就更难以避免。众所周知,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探索、技术创新搞什么、怎么搞,最有发言权的是科学家,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员;最具创新活力的,是精力充沛、身处一线的中青年科学家,而不是徒有虚名的所谓“大牛”“大牌”。现实情况却是,谁的名头大、谁的资格老,谁就容易申请项目、获得资金,导致少数资格老、名头大的“老板”钱多得花不完,而那些有创意、能力强的“小辈”却很难申请到项目。有识之士指出,经费管理上的行政化和经费分配上的“贫富不均”,也是滋生科技经费乱象的温床。

  杜绝经费使用乱象,在严格惩处违法者的同时,更应反思并改进经费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和漏洞。其要旨,就是尊重创新规律,按照科学探索和技术开发的自身特点,科学管理、科学监督。比如,相关管理部门应减少对具体项目立项、遴选、验收到奖励的干预,将重心放在战略规划、政策制定等宏观管理上,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在经费配置上,多考虑科技人员的智力劳动,少买些仪器设备;在经费使用上,既严格监督又给探索创新留足空间,宜宽则宽、宜严则严。

相关文章

浙江:2023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杭召开

1月17日上午,2023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杭召开。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佟桂莉主持会议并讲话,厅长高鹰忠作工作报告,厅领导孟小军、吴卿、周土法、叶翠萍,驻省财政厅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吕继进,部分在杭高校、......

国家杰青,任C9院长!

近日,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现任领导”一栏显示,国家杰青叶强已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科技商学院执行院长。 叶强简历叶强,汉族,中国国籍,管理学博士,中......

《科学》关键发现:让人痴呆让人傻,这些小东西要担责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此时此刻,我们身体中有数万亿的微生物正在繁衍生息,这些肠道微生物的存在也对人体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少研究已经发现,它们的代谢产物、种群丰度,甚至不同微生物的组成比例都可以改变人......

龙腾: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年度十大前沿科技趋势:量子计算临门一脚

再变幻莫测的技术发展周期,如果以年为单位也能探寻到每一次的关键进程。那么在全新的幂集创新中,今年有哪些新技术新突破领衔?又有什么样的趋势值得关注?比如已在产业界大放光彩的AI双星:AIGC、AIfor......

科学家们奋力攻关,引领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过去一年,在科技强国一线,涌现出很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他们用专注和专业突破一道道世界难题,在奋力攻关中,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创......

八旬科技工作者获“最美”称号

“我仍然活跃在科研、教学和科普第一线。”年逾八旬的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陈宝钦近日在北京出席一场活动时说。1942年,陈宝钦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

《科学》:模拟大脑的“语言交流”

人类通过大脑认知世界,却对认知世界的大脑知之甚少。原因之一是大脑有两种“语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目前人们可以“读懂”大脑的“电语言”(读取并解译电信号),对其“化学语言”(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等化......

2023十大科技趋势:科学与技术“各打半场”

“生成式AI的内容创作能力,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人类同等水平,达摩院预测,生成式AI将迎来应用大爆发……”“后摩尔定律时代,芯片领域正寻求新的突围路径,基于先进封装技术的Chiplet(芯粒),可能......

2022年业内大事件盘点top10,这些你应该知道!

1月6日,默克公司宣布以约7.8亿美元现金收购生物制药合同开发和制造组织(CDMO)Exelead。Exelead专注于复杂的注射制剂,包括基于脂质纳米粒(LNP)的药物输送,这是mRNA疫苗的关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