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2-07 09:19 原文链接: 庄贵阳:哥本哈根会议,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备受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在延期一天之后,于2009年12月19日在哥本哈根终于落下了帷幕。作为世界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一次气候谈判,来自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学术团体和企业界的近4万名代表,包括119位国家首脑出席了此次大会。然而,一次被形容为拯救地球的会议,却没能在哥本哈根上演令人惊喜的童话,只留下了一个不具备任何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尽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从正面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作出积极评价,对会议所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但国际社会普遍表示了失望情绪,尤其是那些怀着满腔热情奔赴哥本哈根在寒风中苦等数个小时难以进入会场的非政府谈判代表。国际社会对哥本哈根会议的预期是大会能够落实于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会议通过的《巴厘行动计划》,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一个气候协定,就2050年的长远目标有一个共同愿景;发达国家在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相对于1990年下降25%~40%;发展中国家采取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的减缓行动。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毁林。

  然而,正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哥本哈根协议》除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之外,其关键的内容只是提出需要根据科学要求,减少全球排放,将全球温度的升幅限制在2℃以下;提出到2012年提供用于立即行动的300亿美元的短期减排资金和到2020年每年1000亿美元的长期融资计划,以及设立支持技术转让和林业管理的机制;对于发达国家提供的减排和适应资金将进行衡量、报告和核查,对于发展中国家采取的减缓行动将在各自国内接受衡量、报告和核查。国际社会最失望的地方莫过于《哥本哈根协议》没能就发达国家2020年的减排目标给出相应的数字。目前面临的挑战是能否将今年达成一致的某些观点在明年的墨西哥气候大会上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其实,国际社会早已预见,通向哥本哈根会议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工业化国家所提出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中期目标,就遭到国际社会的深度质疑。这也为哥本哈根会议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分歧打下伏笔。根据各工业化国家所作出的减排承诺,到2020年工业化国家整体相对于1990年排放水平将减排5%到17%。距离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要求到2020年在1990年水平至少减排25%~40%的目标有相当大的差距,不足以保证把全球温升控制在工业革命前2度以内的目标的实现。发达国家的承诺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远期目标明确,中期目标模糊,意在要求发展中国家作出远期减排承诺;二、发达国家承诺的中期目标与其长远目标并不匹配,并不能满足其长远目标要求;三、发达国家的承诺不仅留有余地,而且以他国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减排承诺为条件;四、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上的承诺,或闭口不谈,或口惠而实不至。

  在哥本哈根峰会上,各国在碳排放上能否达成协议、将达成怎样的协议,关系到各国乃至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轨迹。哥本哈根气候谈判的背后,实际上也是世界各国抢占低碳经济控制权的一场博弈。哥本哈根会议上,美国和欧盟继续坚持“有条件”的谈判立场。一直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领军人物的欧盟态度转趋消极,缺少解决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的诚意。美国等伞形集团国家把部分“先进的发展中国家”也承担量化的减排义务设置为前提条件;发达国家试图抛弃《京都议定书》,变双轨谈判为一轨,抹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77国集团坚持《京都议定书》继续有效,要求发达国家承担第二承诺期减排指标,并应考虑落后国家、岛屿国和非洲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特殊需求。

  回顾哥本哈根会议的进程,其间不时出现一些插曲。先是发达国家曝出“气候门”事件,质疑气候变化数据的可靠性,混淆视听,动摇人心;接着发达国家密谋的“丹麦密约”又被曝光,试探发展中国家底线,同时利用岛国忧心“水淹”的焦虑,离间发展中国家;会议期间,欧盟、日本大力鼓噪“中美对峙”、“美中共治”,企图推卸责任;会议临近最后,大会主席换人,康妮·赫泽高辞职,由丹麦首相拉斯姆森接替,又引发诸多猜测。实质上,这些插曲都是气候博弈的表现形式。

  人们有理由对此次会议感到失望,但还不至于绝望。《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同时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至少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都亮出了底牌,也放弃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不合理预期,这使下一步谈判会更加务实。尽管公约缔约方会议由于各方利益交错,众口难调,决策效率不高,但其却是唯一能够公平维护各方利益的谈判机制。哥本哈根之后的谈判将更为艰难,关注点将集中在温升2度目标与减排幅度的关联,发达国家中期减排目标的量化明确,发展中国家“适当的减缓行动”的具体化、测量、报告和核查的技术细节与安排等。尤其是2010年1月31日之前,发达国家会提交什么样的中期量化减排目标,将重启哥本哈根会议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专题: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更多阅读: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 发布《哥本哈根协议》

相关文章

先锋报告显示我国港口与航运迎来绿色低碳转型期

12月28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2022中国蓝天先锋论坛”上发布了《蓝港先锋2022:中国典型港口空气与气候协同力评价》(以下简称《蓝港先锋2022》)和《航运先锋2022:航运减污降碳进展研究》(......

第二届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论坛举行

12月24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碳中和绿色转型与气候变化”教席(筹)共同承办,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研究院协办的第二届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论......

零下40℃!“极寒炸弹”席卷北美

圣诞节周末,美国却迎来冬季风暴,一场来自北极的冬季风暴袭击北美大部分地区,导致美国、加拿大和西伯利亚等地气温骤降,其中部分地区的温度已下降至零下40摄氏度。当地时间12月23日,美国密歇根州,街灯和大......

大果咖啡或可“东山再起”保障未来咖啡供应

中新网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植物》最新发表一篇关于咖啡作物品种的学术评论称,曾被评为贸易量第二大的咖啡作物品种、但后来被认为在商业上失败的利比里亚种(C......

这里垃圾堆积成山,废弃衣物200年才能降解

据央视财经报道,位于南美洲西海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素有世界“干极”之称,以其独特的气候条件闻名世界。不过,阿塔卡马沙漠在智利境内的部分区域却饱受垃圾的困扰,当地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CFF20LXzkOy......

1.5℃气温目标需各国加强气候行动

英国《自然·气候变化》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在2030年前提出更有雄心的国家气候行动承诺对于将本世纪的气温变化控制在1.5℃以下至关重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

国家气候中心:11月江南华南西南等地降水持续偏少

中国气象局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绍10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11月气候趋势预测和气象服务提示。首先是10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主要气候事件。肖潺介绍,10月我国气候总体呈暖干特......

气候变化可能引发刚果泥炭地释放数十亿吨碳

新研究发现泥炭地脆弱易受干旱影响随着泥炭地干燥,泥炭分解并释放二氧化碳,加速全球变暖研究表明,这一过程在泥炭地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一次——并且可能再次发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由于数千年前......

联合国敲响“气候灾难”警钟

联合国警告说,地球正走向“气候灾难”。27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22年排放差距报告》。报告称,最新数据表明,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2.4至2.6℃。报告显示,自2021年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二〇二二年度报告》发布

在10月27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生态环境部表明了中方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公约》和COP27)的基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