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03 10:56 原文链接: 漂浮振荡水柱技术获进展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获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该所研制的新型漂浮振荡水柱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振荡水柱技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机电部分在海平面以上不接触海水,故障率低,维修方便,但业界认为该技术造价高、转换效率低。

相关文章

中科院化学所揭示物体的可变漂浮状态调控规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6800.shtm物体漂浮在水面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控制物体的漂浮状态在船只设计、矿物筛选、胶体组装和......

云南天文台发现太阳喷流中的振荡磁爆破重联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物理研究组副研究员洪俊超及其合作者,在太阳喷流的触发机制方面获得新进展,首次发现一例喷流是由振荡磁爆破重联触发。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TheA......

漂浮振荡水柱技术获进展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获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该所研制的新型漂浮振荡水柱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振荡水柱技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机电部分在海平面以上不接触海水,故障率低,维......

漂浮振荡水柱技术获进展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获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该所研制的新型漂浮振荡水柱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振荡水柱技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机电部分在海平面以上不接触海水,故障率低,维......

漂浮振荡水柱技术获进展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获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该所研制的新型漂浮振荡水柱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振荡水柱技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机电部分在海平面以上不接触海水,故障率低,维......

中微子振荡问鼎诺贝尔奖粒子物理新篇开启

10月6日下午,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TakaakiKajita)和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ArthurB.McDonald)获奖,原因是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证实了中微子有质量。粒......

金属铋纳米带二维金属表面态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田明亮研究员课题组在金属铋纳米带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研究人员在超薄的单晶铋纳米带中观察到具有典型二维特征的Shubnikov-deHaas(SdH)量子振荡行为,同时低磁......

科学家发现能浮于水面的最大固体直径650公里

据《自然》杂志网站11月13日报道,加州理工学院的行星科学家迈克尔·布朗在太阳系柯伊伯带发现了能够漂浮于水面的最大固体——一颗由岩石和冰构成的星体。这个名为2002UX25的星体直径达到650公里,密......

广州数千死鱼漂浮江水有毒?

昨天,增肚畔路⑾执罅克烙闼辰漂浮而下昨日,数千死鱼沿石井河顺流而下,占据整个河面。专家认为,江水有毒和江中寄生物都有机会导致大面积死鱼的现象,需要环保部门进行鉴定才能确定。在增逗痈涣μ以靶∏河段,记者......

记者探营大亚湾:“鬼粒子”第三种振荡现身记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试图破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图为两个直径5米、高5米的中微子探测器。中微子振荡假设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比赛中,运动员将当年世界杯专用球“普天同庆”射入球门,随后却发现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