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07 10:08 原文链接: 破伤风单克隆抗体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及患者顺应性

  近日,《细胞报告》刊发了一项来自暨南大学廖化新教授团队联手清华大学、泰诺麦博生物等机构关于破伤风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表明,破伤风单克隆抗体作为新一代的破伤风预防与治疗用药在我国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替代现有的血液制品HTIG与TAT成为破伤风被动免疫及治疗领域的主流用药。

  据研究人员介绍,他们从一位40年间每10年就注射一次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进行主动免疫的志愿者的血液中提取出了约32株抗体,并通过在小鼠做进一步破伤风毒素中和试验,筛选出4株与破伤风毒素具有强亲和力的强效抗体,分别为TT0069、TT0155、TT0170和TT0067。

  随后,研究人员在60LD50毒素剂量下的小鼠毒性中和试验中发现,TT0067完全中和致死量破伤风毒素的最小剂量为6.67μg,而TT0069等其他三种则仅需2.22μg。通过进一步比对TT0069与HTIG对于破伤风毒素的中和能力,研究人员发现,在10LD50毒素剂量条件下,TT0069对于免疫破伤风毒素相关症状的完全保护滴度约为60μg/kg,而HTIG则需要50IU/kg。

  针对4种抗体以及破伤风毒素结构的进一步研究显示,破伤风毒素包含三个功能性区域,分别为A段、B段与C段,其中C段已被证实为破伤风毒素感染神经元细胞的主要因素,同时C段也是破伤风单抗TT0067的结合位点。

  此前有关破伤风毒素的研究发现,破伤风毒素需要通过其C段与神经细胞表面的神经节苷脂多糖受体GD1a与GM1a进行结合从而发挥毒性。

  在破伤风单抗相关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得到TT0067Fab与重组破伤风毒素C段的共结晶结构,发现TT0067Fab可代替神经节苷脂的GD1a受体与破伤风毒素C段进行结合,从而起到有效地中和毒素的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破伤风单克隆抗体的结构及剂量均表现出其对于破伤风毒素的高效中和能力。相较于传统的血制品TAT与HTIG,破伤风单抗产能不受血浆采集量的约束,可大范围满足国内对安全的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的需求。并且,因其自身出色的破伤风毒素中和能力,破伤风单克隆抗体作为破伤风治疗用药所需的剂量大幅小于HTIG或TAT,显著提高了治疗效率及患者顺应性。


相关文章

基因剪接降低了靶向cd20的单克隆抗体治疗多种血癌和疾病的有效性

靶向CD20抗原的免疫疗法已经彻底改变了各种血癌和血液疾病患者的治疗方式。然而,由于失去了靶向抗原,许多患者对这些治疗产生了耐药性。现在,费城儿童医院(CHOP)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Pen......

单克隆抗体成功预防移植后器官排斥

美国杜克大学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员报告说,在接受肾移植的灵长类动物身上进行测试时,一种人造抗体成功地防止了器官排斥。这一发现为新型单克隆抗体在人体临床试验取得进展扫清了道路。该研究30日在线发表在《科学·......

通过实时监测流动相pH值提高单克隆抗体色谱分析数据可靠性

......

新兴及隐蔽型真菌毒素简介及检测解决方案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也不断增强,食品安全监管随之成为新的关注焦点。据报道,真菌毒素污染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已成为影响世界粮食卫生安全的最......

贝类毒素及其检测方法

1蓝藻/海洋毒素简介蓝藻/海洋毒素是依据来源划分的一类毒素,主要由淡水或海水中的浮游藻类合成,并在鱼虾贝类等生物体内蓄积,通过食物链危害生物及人类安全。2贝类毒素简介贝类通过滤食有毒微藻(主要是藻黄素......

我国学者在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基于噬菌体展示筛选和血液相容性肽基聚合物设计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22411、22174138)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卿光焱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超精......

饥饿的细菌才捣乱

根据亚当-罗森塔尔博士的研究结果,细菌群落中基因相同的细胞表现出不同的功能。这意味着该群体的某些成员表现出更多的被动行为,而其他成员则产生使我们感到不舒服的毒素。荧光显微镜图像显示,在一个基因相同的群......

单抗到底是怎么⽣产的?

单抗到底是怎么生产的?单克隆抗体(MAb)是针对专一的抗原决定簇产生的抗体,单克隆技术⼜名杂交瘤技术起源于1975年,由G.KÖhler和Milstein创立。主要原理是利用产生抗体的B细胞与肿瘤细胞......

iCIEFMS在线直联技术表征单克隆抗体的电荷异质性

前言全柱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iCIEF)电泳已成为生物制药领域治疗性单克隆抗体(mAb)电荷异质性分析的一项重要技术,无需传统CIEF方法的迁移步骤即可通过紫外实时成像的方式完成蛋白分离和定量检测。除......

新研究揭示“最毒蘑菇”鹅膏环肽毒素合成机制

含有鹅膏环肽毒素的剧毒鹅膏属真菌,被称为“世界最毒蘑菇”。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毒蘑菇鹅膏环肽毒素合成机制方面取得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了两个鹅膏环肽合成新的关键基因P4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