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温兆银带领的团队面向高温电解水蒸气制氢的应用方向,在高温质子导体材料的基础研究和电解水蒸气制氢系统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制的管式高温电解堆连续运行超过1万小时。相关材料体系的研究结果国内外尚未见公开报道。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多元化调整、分布式供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发展,市场对氢气的需求将大幅增长,预计2030年全国需求将达3500万吨;采用可再生能源电解制取“绿氢”,是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有效路径。高温质子导体材料是在含氢或含水蒸气气氛下具有质子导电性的一类稀土氧化物材料,以质子导体型电解池为核心的高温电解制氢系统具有制氢效率高、纯度高、无需分离后处理、规模灵活便于分布式部署等优势,批量化后的制氢成本可低至15元/kg以下,有望应用于加氢站等场所,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价值,是目前氢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方向之一。

  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研究团队已具备从材料到器件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化开发能力,建立了管式电解池的研制和测试平台,实验室小批量制备的电池衰减率可达0.4%/1000 h(满足5年以上使用寿命),集成的多管电堆已稳定运行11000 h以上,是目前该体系公开报道的最长运行纪录。目前,研究团队正在推进该项电解水蒸气系统耦合可再生能源制取“绿氢”的示范工程。

图1.实验室小批量制备的管式电解池及其制氢稳定性测试

图2.集成的kW级电解制氢样机及模块运行稳定性结果

相关文章

我国首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面世

中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设计研发和生产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热电联供系统1日在徐州华清京昆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清能源)举行产品下线仪式。SOFC属于第三代燃料电池,是一种在高温下直接......

这台设备把二氧化碳变燃料

2.1立方米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燃料电池技术团队与浙江氢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5千瓦级CO2电解及其可逆一体机样机近日在浙江宁波下线,该设备每小时可转化1.5立方米至2.1立方米CO2。近日,记者从中......

人造叶子水上“产能”

 漂浮在剑河上的人造树叶。图片来源:VAndrei一片利用阳光生产“燃料”的人造叶子足够轻巧,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试图通过一种合成过程模拟植......

废塑料升级再造为燃料来源

科技日报北京8月22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在22日举行的美国化学学会秋季年会上,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领导的研究小组提出了一项塑料回收创新方法,它在减少贵金属钌使用量的同时,提高了对有用产品的转化率......

石墨烯纳米袋显著减少氢燃料电池所需铂金

尽管氢燃料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化石燃料替代品,然而其发电依赖的催化剂主要由稀有昂贵的金属铂组成,这限制了氢燃料的广泛商业化。据16日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杂志的论文,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报告了......

多合一太阳能塔制造碳中和喷气燃料

瑞士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使用水、二氧化碳(CO2)和阳光来生产航空燃料的生产系统,该系统已在野外现场条件下实施。20日发表在《焦耳》杂志上的相关论文称,这一新设计或将帮助航空业实现碳中和。论文通讯作者、......

焦耳|细菌助力制造航空燃料

飞机用于运送人员、运输货物和执行军事行动,但提供动力的化石燃料供应短缺。近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产生替代航空燃料的方法,即收集土壤中常见细菌代谢过程产生的一种不同寻常的碳分子。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焦耳......

减碳有望!新型催化剂可将CO2转化成太阳能燃料

双碳政策的发布令大众更加关注碳排放的相关举动,除了利用氢能源等新能源来减碳排放外,还可通过利用二氧化碳达到减碳的环保目标。6月23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光催化剂结构,该结构在聚合物框架中包含孤立的单个......

突破燃料密度极限核聚变基本定律修订

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等的国际科研团队,修订了核聚变领域的一条基本定律。新定律指出,科学家们实际上可以在核聚变反应堆中安全地添加更多氢燃料,从而获得比之前想象的更多的能量。相关研究发表于最......

中科院上海分院:科学家“逆行”守护实验室

面对疫情挑战,中科院上海分院许多科技工作者背上行囊,住进实验室,既有年近六旬的老将,也有90后、00后新兵。特殊时期,上海科学家全力保障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不停步、重大科技设施运行不停歇、重要支撑平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