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5 17:06 原文链接: 探访洱海流域绿色转型:无人机护海电子狗巡山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20世纪90年代始,曾经风光旖旎的洱海两次蓝藻暴发,水质恶化牵动人心。如今,洱海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实现水质为优,一幅人才、科技、产业助力的绿色转型画卷正徐徐铺展。

院士博士探索洱海治理

裤腿挽到膝盖,弯腰面朝水田,认真检查手里的秧苗。大理古生村紧邻洱海,一片水稻实验田里,十几名学生正和乡民们一起插秧。

这些学生来自中国农大、云南农大等高校,完成理论学习后,长期派驻探索流域农业绿色转型的科技小院——古生村科技小院。

小院2022年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及其团队带领学生们走田间、进企业、挨家挨户调研,破解洱海治理和农业发展的矛盾。

“过去,只知道雨后农田村庄的污水会流入洱海,产生面源污染,但不清楚污水是从哪来的。现在,我们在古生片区构建了‘五纵六横’全过程面源污染动态监测网络,同时对降雨进行实时监测。”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李文超说。

“目前,我们查清了古生片区的污染从哪来、流向哪里,以及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占比,这是下一步精准解析洱海流域污染源的底气。”

治理的同时,发展不能停。过去农户种大蒜,大水大肥污染严重。大蒜种植被叫停,许多产业受限。

“我们研发出绿色智能肥,每亩地减少肥料用量和成本30%以上。开展绿色有机水稻种植试验,优化‘水稻—油菜’等传统种植模式,预计播种满1年时,实现亩产值1万元,带动乡民增收。”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徐玖亮说。

无人机护海 电子狗巡山

全地形巡查电子狗360度拍摄,无人观光车平稳自动驾驶……这是记者在工业级5G创新应用(大理)研究院看到的场景。

据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许春荣介绍,2021年下半年开始,面向环洱海370平方公里区域,正在探索工业级5G的全域创新应用,如无人机、电子狗、无人船等。

“过去,洱海有深夜偷捕情况,深夜风大浪大,人在最困的时候,开船追捕偷猎者是很危险的。无人机应用后,执法效率更高,偷捕越来越少。”许春荣说。

科技助力应对各种困难。在地形复杂的森林中,电子狗可以行走跑跳、跨越沟壑、攀爬斜坡,遇到石子路和泥地,摔倒了还能自己爬起来。此外,如果在场人员操作不当或面临危险,电子狗还会提醒:“请佩戴安全帽”“注意安全”……

同时,科技提升洱海监测和耕作水平。无人船行驶到监测点后,机器人潜入水中,拍摄视频、图片,收集水质数据。而工作人员只需在控制室就可以实时操控,调整行驶路线和拍摄视角。

“保护水草要研究水生植物,过去是人工割水草,如今,基于工业级5G技术的水下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力,还能实时回传数据。这提升了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中科院计算所博士袁尧说。

做好产业“加减法”

对洱海来说,保护也是一道“加减题”。“十三五”期间,洱海流域关停搬迁46个规模养殖场、3座水泥厂,2400多家餐饮和民宿被按下“暂停键”……

与此同时,云南加快“大祥巍一体化”步伐,把洱海流域内的产业和人口向流域外的祥云和巍山转移。

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土地上,机器轰鸣、车辆穿梭、输水输气管道在空中架起……祥云财富工业园区里,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水泥等产业正在落地祥云、发展祥云。”祥云县常务副县长熊冬良说。

而在洱海流域,重点发展文旅、康养、绿色食品等产业,智慧景区、特色小镇成为新名片,大理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如今,129公里环洱海生态廊道全线贯通,成为新的旅游打卡地。前不久,这里被批准为云南自动驾驶试点,无人驾驶观光车将载着游人一览苍山洱海的秀美风光。

相关文章

探访洱海流域绿色转型:无人机护海电子狗巡山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20世纪90年代始,曾经风光旖旎的洱海两次蓝藻暴发,水质恶化牵动人心。如今,洱海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实现水质为优,一幅人才、科技、产业助力的绿色转型画卷正徐徐......

探访洱海流域绿色转型:无人机护海电子狗巡山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20世纪90年代始,曾经风光旖旎的洱海两次蓝藻暴发,水质恶化牵动人心。如今,洱海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实现水质为优,一幅人才、科技、产业助力的绿色转型画卷正徐徐......

探访洱海流域绿色转型:无人机护海电子狗巡山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20世纪90年代始,曾经风光旖旎的洱海两次蓝藻暴发,水质恶化牵动人心。如今,洱海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实现水质为优,一幅人才、科技、产业助力的绿色转型画卷正徐徐......

探访洱海流域绿色转型:无人机护海电子狗巡山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20世纪90年代始,曾经风光旖旎的洱海两次蓝藻暴发,水质恶化牵动人心。如今,洱海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实现水质为优,一幅人才、科技、产业助力的绿色转型画卷正徐徐......

大材小用:博士毕业月薪4000元

近日,延边大学发布的一则招聘科研助理信息引发关注,其中提到“博士毕业工资4000元/月”。不少网友认为给出的博士待遇偏低:“不合理,博士才4000?很多学校本科都4000了......”但另一方面,也......

八位院士开讲,共贺同济这个学科九十华诞

5月24日上午10点,为庆祝同济大学测绘学科成立90周年暨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成立10周年,同济测绘90周年学科发展高端论坛通过线上方式拉开帷幕,第一场报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建成教授主讲......

清华博士报考长沙协警上热搜,清华回应

5月23日,有关“清华博士报考长沙市岳麓区协警岗位”的网上消息引发关注。对此,清华大学向澎湃新闻辟谣,清华在校生、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中均没有查找到与之匹配的学生信息。岳麓区2022年招聘警务协助人......

中国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举行

“数字经济是推动智能制造的核心动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徐红星23日说,目前全球数字经济正呈现智能化、量子化、跨界融合、深度渗透、变革速度指数化等新特征,中国要努力适应数字......

学者成“濒危物种”,院士专家呼吁抢救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遗憾的是,作为支撑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性学科,中国的生物分类学发展岌岌可危。为此,国内30余位院士专家联合署名倡议,正确认识生物分类学的价值,给予这门基础学科应有的......

28位院士共论“袁隆平精神”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之际,28位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论如何弘扬袁隆平科技创新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在科技创新中勇攀高峰,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