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11 18:12 原文链接: 微生物组科学研究新发现带来治疗革命

  组成人体的细胞大约有 10 万亿个。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与生活在人体内及体表的 40 万亿个细菌细胞相比,10 万亿显然少了一大截。

研究人员试图用细菌来治病。

  细菌可被用来治病

  据全国广播公司新闻网(NBC News)报道,近些年来,科学家们了解到,人们身上及体内的细菌(统称为微生物组)与健康的许多方面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免疫系统的抗病能力、以及罹患哮喘和过敏等疾病的风险。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微生物组可能还在神经疾病和心理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科克大学神经科学家克里安(John Cryan)说:“在基本的神经科学层面,脑中所有关键机制都受到微生物组的调控。”

  就在科学家们探索微生物组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时,有些专家则展望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会因微生物组的信息而发生根本性变化。

  加州帕沙迪纳加州理工学院微生物学家马兹马尼安(Sarkis Mazmanian)说:“不久之后,你我去看医生时,医生所开的将不再是化学药品,而可能是活的细菌。除了抽血化验外,每年的身体检查可能包括大便样品检查,以分析微生物组的成分。对微生物组的细菌变化进行追踪,可以预测一个人罹患疾病的风险,有时会在症状出现前很久就能做出判断。”

  通过对益生元和益生菌的研究,活体细菌促进健康的功能已经受到重视。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活菌可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及人的心理感受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的研究发现,受到微生物组影响的疾病比先前所知道的多得多。

  克里安说:“细菌最终可能被用来取代化学治疗。”

  他甚至创造了一个术语来描述这种可能性:psychobiotics(或译: 心生素)。他说:“在 5 年内,我们会有特异性的基于微生物的治疗方法。”

  细菌研究揭示病根

  去年 12 月,马兹马尼安的实验室发现了一个初步证据:微生物组与帕金森氏病有关。该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它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脑病而不是肠道疾病。

  马兹马尼安的试验是在啮齿动物中进行的。谈及该研究时,马兹马尼安说:“开始的时候,我们对结果感到难以置信。我们不断进行化验,但结果总是把我们带回相同的结论。”

  当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但对帕金森氏病的最新了解可帮助研究人员发现更好的治疗方法。未来的研究或能发现究竟是哪些微生物涉及此病的发生,这样研究人员就有可能研发靶向细菌性治疗,以帮助治疗该病。

  他们的结果绝不仅仅适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另外还有证据显示,微生物组受到干扰,可能还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一个因素。克里安指出, 在动物压力测试中,一种特别细菌的降低压力荷尔蒙水平的功效堪比一种广泛使用的抗抑郁药。

  此外,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的科研人员在 2016 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某种肠道细菌会在小鼠中造成类似人类自闭症这样的社交缺陷。把该细菌植入患病小鼠的肠道内,它们的行为缺陷就会被逆转。

  尽管还需要有微生物组与疾病关联的进一步证据,但可以看到医生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正在改变。

  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而言, 这种致命细菌每年令 1 万 4000 名美国人死亡。该菌感染治疗难度之大名闻遐迩,但医生们发现,该病可通过粪便移植而治愈,即把有健康微生物组者的粪便移植到病人的大肠内。这种方法(即把有益的细菌引入病人肠道)比使用抗生素的效果更好。

  菌群失衡损害健康

  纽约大学人类微生物组项目负责人布拉塞尔(Martin Blaser)指出: “人类微生物组失去平衡有几种原因,其中包括过度使用抗生素,对我们的食物进行抗菌漂洗以及在我们的皮肤上用消毒剂。我们现在所见的剖腹产的流行也是菌群失衡的原因之一,因为通过正常产道分娩的孩子是在其经过阴道时获取其日后种植在肠道的菌群的,但剖腹产的宝宝就不会得到母亲产道中的正常菌群。”

  由于这些原因,在发达国家, 某些有益的细菌消失了,导致人体内菌群失调。例如,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就是一种因抗生素使用而消失的细菌。尽管这种细菌与胃溃疡有关,但该细菌在体内消失后,食道疾病甚或癌症的发病率就开始飙高。

  布拉塞尔解释说,这种情况并非罕见。他认为,人体微生物组多元性的丧生是一系列现代流行病的发病因子,这些疾病包括糖尿病、癌症甚或肥胖症。布拉塞尔说:“微生物中的细菌是地球上最先出现的生命形式,它们的数量也是最大的。所有之后开始演化的包括人在内的任何物种都必须将细菌纳入考量。整个生物圈都需要有细菌存在。我们仍然需要对这种说法的涵义做更多的了解。”


相关文章

新型传感器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研究人员在诊断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NDD)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开发了一种名为“ImmunoSEIRA”的新型生物传感器,能够检测和识别与NDD相......

产学研融合,攻下抗抑郁原创药

从企业研发一线赶回学校实验室,烟台大学药学院教授田京伟怀揣着一粒粉色药片。这粒小药片,看似不起眼,却并不简单——它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一类新药,用于治疗抑郁症。“真的很不容易!”2月14日......

我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快速起效的抗抑郁化合物

重度抑郁症(MDD)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但目前可用的抗抑郁药物具有极大副作用且存在延迟起效的缺点。因此,速效抗抑郁药的研制一直是神经药理学的研究热点。近期,南京医科大学科研团队合成了一种能够快速起......

浙江大学构建叶际微生物组精准设计策略

叶际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表面,也为功能微生物提供了广阔的栖息地。高效挖掘和发现抵御植物病害的叶际微生物组,不仅为植物抗病性丧失治理提供潜在方案,也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

新策略制备抗抑郁药物

日前,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教授付振乾团队与郑州大学教授化学学院魏东辉团队合作,探索手性催化新模式,利用氮杂环卡宾(氮杂环卡宾是一种手性催化剂)对内酰亚胺类底物的活化去对称化,成功实现了......

DeepLongevity获美国ZL授予首个微生物组老化时钟ZL

2022年7月7日,寿康集团公布以香港为基地的人工智能创新公司DeepLongevity已获美国ZL及商标局授予ZL,涉及微生物群落在抗老化行业中的应用:“人体微生物组的老化标志物及微生物组老化时钟”......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新型快速抗抑郁化合物

近日,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与上海科技大学合作,完成以致幻剂与其靶点结构为导向的新型快速抗抑郁化合物设计,为新一代非致幻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研发指明了方向。这一成果1月2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科学家揭示两类易恶变的结直肠息肉微生物群特征

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揭示了结直肠息肉粘膜中的微生物组、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特征。该研究在《CellHost&Microbe》上发表,题为:Genomicandfunctionalcha......

我国科学家提出合成微生物组代谢调控的新方案

微生物感应群体密度,调控自身基因表达情况和群体行为的现象称为群体感应(QS,quorumsensing)现象。群体感应系统(QuorumSensingSystem)是指参与该现象的基因簇,其天然广泛存......

科学家有望揭开微生物组与乳腺癌发病之间的神秘关联!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家们对人类微生物组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类疾病或许与微生物组有密切关联;最近研究人员就开始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组与癌症的关联了,但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当提及微生物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