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11 16:02 原文链接: 为什么有人就是不肯相信科学家

  如果一个人一直对于自己引用的论点的真实性、提出这些论点人的专业性、对实验的严谨性,不做任何判断和筛选,永远对理性的其他声音不予听取,那他永远都会陷入在这种“不信任”的恐慌情绪中。

  本周有很多科技的大事,量子通信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自然》杂志推出特刊,聚焦“我看到身边的人累倒、离婚,然后离开科技界”的青年科学家困境;土耳其学术界遭遇清洗;美国物联网设备被黑等。这些黑妹都想一笔带过,而是讲一个科学素养别落在经济发展后面的事情。

  这几天,黑妹的朋友圈被一件事情刷屏了:科技界人士都在转一部留美大学生拍的转基因纪录片;而微博和知乎上满是崔永元下海提供非转基因食品的消息。

  说起小N,没几个人知道。今年3月,这群留美大学生组成考察转基因的团队,用众筹的3.5万元拍摄了一部纪录片。从基因工程领域奠基者、不同相关学科的顶尖科学家,到有机农户、农业巨头孟山都、环保机构、消费者,用镜头记录下转基因食品在美发展的现状。

  视频大约1小时,黑妹从头到尾撸完了,有两句话很感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林敏说,“真正的科学交流,和普通民众的交流,是一种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共同提高”;“公开交流的空间是等不来的,需要我们主动讨论打开这个空间,使它变得良性。”

  公众对于转基因的很多认识太误读了。例如误认为“紫薯、小番茄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会致癌”“转基因玉米导致广西大学生精子活力下降”“转基因食品导致不育”“欧美人不吃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马铃薯致实验大鼠中毒”“转基因玉米导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等说法,这些说法其实都不符合实际和科技,都是谣言。

  不过,科学界也需要反思。例如,此前的黄金大米事件,为什么不去充分保障参与者的知情权?这种“遮遮掩掩”一旦被发现,自己肯定要被反噬的。再例如,农业部有一个专门的网页,对转基因科普进行了全面的介绍(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但事件真相这一栏最新的文章是2013年的,能否有一个权威精准、持续更新的网页呢?

  但说起崔永元,其“反转斗士”的形象似乎非常清晰。他已宣布将进入零售业,将在3个城市为3万会员提供非转基因商品,并表示“创造条件,让国人天天吃上非转基因食品”。

  ——为什么要这么做?知乎上一条有2000个赞的回答是这么说的:预计这些农产品将以“生态食品”的名义出售,不会贴有机认证标签,也不会贴“非转基因”标签。有机认证需要有三年的转换期,而且条条框框的限制很多,容易被打假,应该不会采用。说白了,就是要自创一套标准,既想卖有机农产品的高价,又不愿接受现成标准体系的监督。

  我国对农产品认证是形成了阶梯式分类的,统称为“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想要申请这些标志,是要符合一定条件的,例如农产品地理标志中的“盱眙小龙虾”“阳澄湖大闸蟹”,对养殖水体的地址、温度、湿度等都有着苛刻的要求,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到的。而如果在一个食品上标注“非转基因”的标签,也是法规不允许的。

  2015年1月,农业部就转基因问题曾下发《关于指导做好涉转基因广告管理工作的通知》认为,有的企业利用部分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认知欠缺的焦虑心理,把“非转基因”作为卖点加以炒作,有的在广告词中使用比较性语言,暗示非转基因更安全。这种做法违背广告法相关法规,导致行业无序竞争,还加剧了公众对转基因的恐慌情绪。“对我国未批准进口用做加工原料、未批准在国内进行商业化种植,市场上并不存在该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禁止使用非转基因广告词”。大米就是这样的类型。

  其实说起这些,很多“反转”的人会说,“你采访的都是“挺转”的,当然说的都是转基因安全,你去采访‘反转’的看看”。但这个很简单就能分清楚,要知道”挺转”的基本就是科学界人士,而“反转”的一些连生物学都没有学过,就在外面大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科学哪有那么多“宁可”?如果一个人一直对于自己引用的论点的真实性、提出这些论点人的专业性、对实验的严谨性,不做任何判断和筛选,永远对理性的其他声音不予听取,认为“我不了解的东西就是不安全的”,那他永远都会陷入在这种“不信任”的恐慌情绪中。

  这一点在转基因上是这样,在中医、PX项目等社会性问题上亦然。当塔西佗陷阱已经形成,所有解释都变成了辩解,所有理由都成了借口,所有必须都成了阴谋,越说越不相信。是时候该思考一下,我们如何才能不让科学素养落在经济发展后面了?

相关文章

南开教授:科学素养是立德的基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代著名理学家张载的名言,并得到朱熹、吕祖谦、真德秀以及众多帝王将相的高度赞赏。张载之志堪称具有崇高的学术担当,然而“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思想......

为什么有人就是不肯相信科学家

如果一个人一直对于自己引用的论点的真实性、提出这些论点人的专业性、对实验的严谨性,不做任何判断和筛选,永远对理性的其他声音不予听取,那他永远都会陷入在这种“不信任”的恐慌情绪中。本周有很多科技的大事,......

百余院士呼吁全社会回归科学精神

日前,由中国科学报社发起,腾讯网协办的“回归科学精神,拒绝低俗迷信”系列活动向全国知识界发起倡议,呼吁全国知识界人士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抵制低俗迷信,为倡导全民科学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尽到相应职责。截至......

林群:当前公众科学热情不高该怪科学家

林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我国科研项目投入虽然很大,但却唯独少了科普经费。目前科学家从事科普只是尽义务,很难申请到经费。科普教育还要依赖大科学家。当年华罗庚做讲座,全国......

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

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

我们有科学素养吗?

数据来源: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编者的话】前不久,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虽然有提高,但仍只相当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报告再......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公布

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3.27%,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中国科协11月25日发布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升,2010......

李大光:体制性因素正在妨碍中国公众科学素养提高

李大光,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27%,这显示中国人整体科学素养偏低,......

别被“伪常识”忽悠了

“伪常识”源自望文生义,不加推敲,盲目从众,也源自部分商家不负责任的宣传炒作。商家无德,监管部门及相关协会、科普机构不能缺位。“无添加”、“有机”、“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吗?“防辐射”衣服真的能防辐......

博士这个人群科学素养与修养

博士,一般至少要有22-23年的受教育时间,如果再做博士后,加上工作经历,时程更长。相应地,应该有哪些素养和修养呢?1.科学素养国内的博士生,一般地还不具备独立写高水平科学论文的素养。抽调SCI5.0......